曾經的阿裏,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然而現在的阿裏,自己就是做著最難做的“生意”。
先是反壟斷調查,阿裏巴巴股價就持續大跌,最大跌幅曾達33.85%,市值蒸發超2500億美元。再是182億天價罰單,後又是要限期整改問題。從以往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巨佬,一下變爲“惡龍”,成爲衆矢之的。
反壟斷已經在國內掀起滔天大浪,嚴打市場壟斷行爲已經成爲板上釘釘立馬要幹的大事。
有人預測道,這些互聯網壟斷企業已經做大做強,想要起到反壟斷效果,最終結局可能就是被拆分。
爲什麽這些曾經引領市場上的企業,現在走到這一步?
01
勇者變“惡龍”
11月10日,市場監督總局發布《關于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首次對互聯網領域飽受爭議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多種壟斷行爲作出細化。
其後,多次高層會議均明確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一表述迅速引起業界關注。
制度先行,輿論放聲,高層會議傳達精神,最後開閘問斬。
中國反壟斷的大網全面鋪開,那麽這些所謂的壟斷企業到底幹了什麽?
一、平台二選一。某家電企業想去某新崛起的平台,被某大平台限流,旗艦店銷量下滑60%-80%。
二、大數據殺熟。不差錢或者付錢痛快的客戶,被機器“自動畫像”,熟客VIP反而價格高。各平台能做不能說的公開秘密。
三、霸王條款,壓榨供應商。賬期延長、提扣增加、隱性成本大增、流量成本貴得讓實體生産企業想哭。
四、壟斷毀滅創新。創業公司被打壓,複制卡位,新企業生存艱難。平台公司組成投資矩陣,幾家全包了,滾動到了10萬億級。
可以看出,以前靠著模式創新,這些企業的的確確爲中國經濟作出不小貢獻。但現在問題是很多互聯網創新既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創新,完全是利益驅動,通過壟斷地位獲取利潤。
低價傾銷+監管套利+高杠杆資本投入,用于打垮傳統渠道,圈地。傳統渠道份額被侵占後,綁架供應商+客戶,形成壟斷優勢。利用客戶信息和壟斷地位,精准割韭菜和“殺豬”。
變成既不能給社會經濟帶來活力,也沒有搞創新,反而在扼殺活力,扼殺創新,還要坑害消費者。那麽社會主義鐵拳重拳出擊也就是必然結果。
02
有哪些企業因爲壟斷被拆分?
從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氣吞並了22個競爭對手,他還曾在48小時內,連續買下了6家煉油廠。
1898年時,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運輸。成爲當時世界最大的壟斷集團。
壟斷阻止技術産生、阻止其他人變富。
爲阻止壟斷,人類設立了反壟斷法。
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拆分案是人類第一次和壟斷的交戰:1872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兼並了包含鋼鐵之王卡內基在內的競爭者,壟斷了石油市場。雖然他的公司提供給人們物美價廉的石油,但卻禁止別人經營石油,阻礙了技術進步。爲給人公平競爭的機會。
美國通過《反壟斷法》將洛克菲勒的公司拆分成34家彼此競爭的石油公司,這一樁反壟斷案也成爲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拆分案。
與美孚拆分案同樣著名的是AT&T 被拆分的反壟斷案。
1983年該公司營業額超過美國另外三家大企業(艾克森、美孚、通用)營業額的總和。這樣一家被稱作“電信王國”的公司,迫于反壟斷的壓力于1984年被1分爲8。
1995年AT&T又主動1分爲3,將成立于1925年的貝爾電話實驗室和計算機公司(NCR)剝離出去。
今年10月25日,AT&T又宣布1分爲4,將前幾年收購的一家移動通信公司和一家有線電視公司剝離出去。
一次反壟斷案,就讓曾經的“電信王國”三次拆分,直接被肢解。
要知道AT&T當時是彙聚了世界大批的優秀科學家,研究成果斐然。除了著名電話外,還包括射電天文望遠鏡、晶體管、電子交換機、計算機的 Unix 操作系統和 C 語言等等。
隸屬于AT&T的貝爾實驗室,發現了電子的波動性,發明了信息論,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鋪設了第一條商用光纖,提出的信息論,是整個現代通信的基礎!
說他們改變了人類的曆史進程都不爲過。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也免不了被反壟斷法拆分的命運。
但是在反壟斷的曆史進程中,也有幸運兒。
1997年,微軟由于利用操作系統捆綁銷售浏覽器軟件,打擊競爭對手,涉嫌違反公平競爭原則被起訴。這起轟動一時的官司卻意外幫助了很多如今的巨頭。
此前,美國已有過根據《反壟斷法》拆分AT&T和埃裏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先例。當時的微軟操作系統如日中天,很有可能也要面臨被一分爲三的結局。
爲了避免100%壟斷市場獨孤求敗的尴尬局面,微軟花了1.5億美元出手爲競爭對手輸血打氣,拯救了當時半死不活的蘋果操作系統,奄奄一息的蘋果得以續命。
微軟龐大的體量承載了絕大多數火力,也爲雅虎、蘋果、谷歌爭取了更多生存空間。最終,微軟也避免了被拆分的命運,只是後續相關商業行爲必須受司法部監管。
事實上,微軟與美國司法部苦苦拉鋸的反壟斷案,也是美國互聯網産業繁榮的起點。
03
阿裏騰訊這樣的巨頭也會被拆分嗎?
當國外的互聯網巨頭都在仰望星空爲人類的未來積蓄技術的時候。
中國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卻天天想著老百姓口袋裏面的幾塊錢。
一個個開始鼓吹新概念攪動財富流向,壟斷市場,成爲最大的中間商。之後再躺著吸血,榨取最大的利潤和剩余價值。
當馬斯克開創的Space X在實現一次又一次突破,追求星辰大海的時候,中國的巨頭們都在忙著幹什麽?
從社區和菜市場小商小販的碗裏去搶飯吃,而且吃相都非常難看。
你不可能指望一群沒有情懷,沒有夢想,良心都不會痛的人來引領世界,能推動人類曆史的發展。
哪怕他們賺再多錢,他們也不能帶領中國科技邁向更高的台階。
能夠學到別人的技術,卻學不來別人的創新精神。沒有把錢燒在推動生産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科技創新上,而是把錢燒在了與小民爭利上,燒在了如何與小商小販搶奪菜市場、批發市場上,如何與出租車司機搶客搶人上。
他們的貪得無厭的壟斷行爲,都開始向蔬菜、水果等等這些民生領域伸手。一旦形成壟斷趨勢,那就是民生物品定價開始紊亂甚至失控。
中國政府監管部門會發過他們嗎?這也是他們爲自己被反壟斷埋的伏筆。
這個世界有些人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是無路可走。
自己碗裏堆滿了山珍海味,雙眼卻還是賊溜溜打轉,看著窮人碗裏的白菜幫子,也貪得無厭的想搶到自己的碗裏來。
給別人留條活路,其實也是給你自己留條退路。如果把別人逼得無路可走,那麽你的路很有可能也走到頭了。
那這些巨頭最後會落到被拆分的下場嗎?
其實,可能性不大。
參照美國拆了AT&T之後就沒有再大規模動刀了,微軟盡管經曆了反壟斷調查,但現在也是手腳健在。
現在國際的主流做法不是拆分,而是不斷加強管理,明確邊界,要在效率和競爭之間合理取舍。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提出了一個觀點:
要促進更公平的市場競爭,更多關注大公司是否妨礙新機構進入、是否以非正常的方式收集數據、是否拒絕開放應當公開的信息、是否存在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的行爲等等;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
其實這裏也放出了風,大而不能倒。那麽監管層是大概率不會下死手去強行拆分。更多可能是精准拆彈,化解系統性風險隱患。
也許會吸取微軟反壟斷案例的經驗,把這些大公司的商業競爭行爲納入監管範圍內,先抽兩鞭子罰款,整改。再明確規定大公司能夠觸碰的邊界,簡而言之就是徹底改變過去野蠻生長的環境,搞規範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