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四國機制、美英澳三方安全框架、印太經濟框架,再加上美日在台灣問題上的互動,似乎一個針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層層嵌套的“包圍圈”若隱若現? 近來美國在印太頻繁攪局,而芬蘭瑞典要求加入北約又在歐洲增生矛盾。5月中,普京在集安組織峰會上回應北約擴員,表示“幾年後它將不再是6個國家,也許會增加到數十個。”這兩大帶有政治軍事合作性質的組織如此“爭鋒相對”又意味著什麽? 針對這些問題,觀察者網采訪了上海社科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東學會高級顧問潘光。
觀察者網:近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日韓,召開“四方機制”會議,並高調推出“印太經濟框架”,同時日韓等國政府的表態和舉動似乎也對此作出積極回應,比如美日在台灣問題上的互動,韓國新總統上任後對美韓、美日韓關系的定位以及薩德議題的重新炒作,是否透露出北約走向亞太的趨勢?您過去提過“亞洲小北約”不太可能成立,是因爲印度的關系,當時外界主要關注四國機制框架,但目前日韓的積極是否會改變這種狀態?
潘光:北約說到底是戰爭的機器,是冷戰的産物,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沖突。本來冷戰結束後華約解體了,那北約也可以解散,有很多西方戰略家都認爲當時是西方與俄羅斯和解的最好機會,戈爾巴喬夫在蘇聯國內搞改革,葉利欽也很親西方。但是北約不僅沒有解散,還違背了不東擴的承諾,一步步擴大,這主要是在美國的推動下形成的,實際上歐陸的德法等國對此並不是很積極,他們還是希望歐洲能真正實現和平。
而美國爲了掌控整個北大西洋地區而推動形成一個聯盟,原本是反共聯盟,蘇聯解體後這個基礎就不存在了,如果說反俄聯盟,北約也不會公開承認,但又步步緊逼。其實,葉利欽當年辭職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不了北約不斷東擴,他原本是一個完全親西方的人,是蘇聯解體的推動者,也爲此很得意,他認爲西方會將自己視爲救世主,但結果西方照樣圍堵他。最後,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轟炸南聯盟,葉利欽急眼了,派出空降兵占領了科索沃機場;其實當時他身體也不好,原蘇聯地區車臣、格魯吉亞等地烽煙四起,搞得他焦頭爛額,西方又步步緊逼,最終他決定下台,把爛攤子丟給普京。
芬蘭、瑞典向北約遞交“入約”申請
目前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更是把俄羅斯逼到牆角。事實上,普京剛上台的時候,正好碰上美國9·11事件,當時他和小布什打得火熱,第一個表示支持反恐,但後來一步一步地意識到了局勢不對。現在恐怕無論誰當俄羅斯領導人,大概都覺得無法跟西方坐到一起。
所以,就這個角度而言,這場俄烏戰爭的發生是有必然性的;當然,從發動戰爭來說,外界總是認爲俄羅斯做得不對,但俄羅斯的理由是北約東擴直接威脅俄羅斯的安全,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然後回到這個問題上,北約會不會進一步走向亞太?其實我原來講的“亞洲小北約”,這是打引號的,並不是指北約真要擴展到亞太。但現在就不是打引號的了,因爲北約真想把某些亞太國家也納入其中。
不過從目前來看,北約的規章制度中有一條使吸收亞太國家不太可能,即新加入的成員不能跟周邊國家存在領土糾紛。那麽從現在大家經常提到的幾個亞洲國家來看,首先是日本和韓國,日韓兩國之間就存在領土糾紛,日本和中國有釣魚島爭端,韓國和朝鮮之間也存在問題——甚至可能會爆發戰爭的。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日本、韓國是不可能加入北約的。
其次,美國在亞太還有三個盟國,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所謂的盟國是雙方有真正軍事條約的。那麽,泰國可能加入嗎?不可能的,泰國跟柬埔寨也有邊界爭端,新加坡更不可能,因爲它一貫主張不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科斯,跟中國之間也有淵源,上世紀70年代就到過中國見過毛主席,而且菲與中、越等國也有海上爭端。
美、日、澳、印四國領導人在東京參加“四方安全對話”
所以相較之下,最積極的是日本,而韓國則因爲最近參加了北約網絡防禦中心,看似很積極,但其實這個防禦中心沒有什麽實質意義。何況真要這麽說的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上合組織中的幾個成員國也是北約和平夥伴計劃的成員,像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等都是;冷戰結束後,有一段時期,特別在全球反恐問題上,許多國家和北約是有一些象征性合作的,所以當時這些國家參加了北約的和平夥伴計劃,但是這些都不涉及參與北約的實質性問題。
韓國新總統上台後比較大的一個不確定問題就是薩德部署。在前總統文在寅任內,中韓基本達成“默契”,韓國不再追加,已經有的要拆也很難,中方對此降調,恢複中韓經貿人文往來。現在就看新總統尹錫悅會不會追加部署,畢竟他在選舉期間曾表示加強美韓同盟關系,並繼續部署薩德;如果未來真的追加,那肯定會影響中韓關系。不過,從這次拜登訪韓行程來看,薩德議題並未提及。
最近由于俄烏戰爭局勢變化,芬蘭瑞典申請加入,再加上日韓兩國有可能參加北約領導人峰會,這個話題就炒作得非常熱鬧,也才會産生北約是否會走向亞太的擔憂。我的看法是,近期是不可能的,北約目前擴展得已經夠厲害了,也就意味著組織本身的負擔也很重。事實上,瑞典和芬蘭的申請已經在北約內部激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土耳其、克羅地亞明確反對,同時北約內部土耳其跟希臘就是一對冤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也有矛盾,再比如西班牙和英國在直布羅陀問題上的糾紛也並未解決。像克羅地亞在此次的反對意見中提到波黑問題,波黑沒有加入北約,它本身的問題就更複雜了。
北約囊括了這麽多國家,但其內部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擴張得這麽大,對北約有什麽好處,反而背上了更多的包袱。就像這次土耳其對芬蘭、瑞典提出的十大異議,北約怎麽處理,恐怕連如何表態都是個問題。
總的來說,目前北約企圖走向亞太是肯定的,但真正要把亞太地區國家發展爲北約成員國近期是不可能的,但它會和一些所謂的盟友加強聯系。
觀察者網:目前從四國機制、美英澳三方安全框架、印太經濟框架,再加上美日在台灣問題上的互動,美國似乎在打造一個針對中國的包圍圈,而且是政治、軍事、經濟等層層嵌套的模式,這種格局會成型嗎?爲什麽?
潘光:這個問題有點太大,總的來說美國不會明確表態要在中國周邊形成包圍圈,但它搞得這些機制客觀上産生了這樣的效果。但說實在的,這些機制沒有一個是真正地、實實在在地與中國直接對抗的。比如四國機制,印度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麽積極,澳大利亞剛剛選舉結束換了新總理,雖然出席了會議但並沒有談什麽實質性的東西,至于日本雖然跟美國關系比較緊密,但它也並不想與中國變成敵對關系。
從美英澳三邊協議來看,其實現在的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這個人挺有意思,他實際上一直主張跟中國發展關系,比如中英核電站項目他是支持的,尤其是英國脫歐以後,一度想要與中國發展全面的貿易關系;但英國政壇內部有分歧,他也放不開手腳。澳大利亞剛換了工黨上台,未來也許情況會有變化,再者中澳在經貿方面的互補性特別強。
至于印太經濟框架,目前很多細節性的內容都沒有出爐,完全是個空架子,很多人都在質疑這個框架到底是個什麽東西,仍存在不確定性。
即使美國真的有一個針對中國搞包圍圈的戰略部署,那麽俄烏戰爭也使美國的整個部署被打亂了。從長遠來說,它可能有這個目的,但近期做不到,上述每一個機制都有自身問題。包括對台灣問題也是如此,頻頻作出過激表態,隨後就聲稱“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實質上也是爲了表示自己並沒有忘記亞太地區,提醒中國大陸還有這張牌可以打。就像拜登最近的亞太行,時間很短,走訪日韓兩國再加召開峰會,加起來也就三天,很多事情根本來不及具體安排。
何況,拜登政府正在面臨美國國內的各種社會民生問題以及政治反對聲音。比如,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否取消加征關稅的事宜,美國希望借此緩和國內高企的通脹,但財政部長耶倫與貿易代表戴琪就有不同意見。
布林肯發表對華政策演講
觀察者網:其實,在這個機制裏面,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印度,它最近在國際社會的表現也很積極。一方面因爲中國疫情反複,類似印度取代中國産業鏈的聲音又起來了,另一方面因爲俄烏戰爭、南亞動蕩,似乎給了印度機遇,最近美方傳出聲音稱可以向印度提供5億美元軍事援助等等,所以您怎麽看印度將來如何平衡自己在這些地緣格局中的角色,對中國來說是否危機很大?
潘光:首先,關于印度、越南能否取代中國産業鏈的問題,我認爲在中國遇到困難(如疫情)的特殊條件下,它們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將産業鏈從中國搶過去,但從長遠來看,産業鏈仍然會回到中國。
你可以看看最近中國美國商會的聲明,他們堅決反對跟中國“脫鈎”,目前是遇到一些困難,有些企業對疫情處理存在意見,但現在正在逐步調整中,上海6月1日解封的消息也已宣布。另外,有些說法也有炒作嫌疑,比如稍早前上海美領館稱要將領館人員撤出去,其實並不是說撤出中國,而是將部分人員暫時撤出上海。
或許確實會有一些企業想離開,但同樣也會有企業進來,産業鏈不可能這麽快就被取代的。事實上,西方的企業都看得很清楚。當然,除了産業鏈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企業,比如我有一個朋友是做精油的,幾年前在中國還是很小衆的産品,現在他已經把公司總部都搬到上海了,這種公司它是不會走的。
以此類推,還有很多像這家公司一樣的企業願意紮根中國,因爲從上海到整個中國還是比印度、越南這樣的國家先進很多,人口、市場也更龐大,生活生産環境也更優渥一些。你想想,最近印度高溫天達到四五十度,人只能光著膀子躺著,很多生産活動沒法開展。相較之下,越南的條件稍好一些,也能有比較快的國家動員,但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很差,現在主要還是做服裝、低端組裝等加工服務業。所以,無論如何,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幾年的積累,基礎還是比較紮實的。
總體來說,中國的優勢在于:國家安全穩定,人民素質好、效率高,物流通暢,交通快捷。
觀察者網:最近召開的集安組織峰會上,提出集安組織將進一步擴大,如果順利推進的話,未來會不會形成與北約抗衡的集團?結合芬蘭、瑞典申請加入北約一事,國際軍備擴張的事態是否更加緊張?不過,這其中土耳其的態度非常值得關注,土方已列出10點意見反對芬蘭瑞典兩國加入,您怎麽看?
潘光:集安組織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而且能發揮實際效應,尤其在今年初哈薩克斯坦動蕩中起了重要作用。
原來我認爲集安組織想要再擴大是比較困難的,但最近俄羅斯在集安峰會上提出了這一點,我推測有兩個國家存在一定可能性,一個是敘利亞,一個是伊朗,這兩個都不是前蘇聯國家。就前蘇聯加盟國來看,烏茲別克斯坦是退出集安組織了,土庫曼斯坦是永久中立國,所以這兩個國家應該暫時不會加入集安組織。當然,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這些國家還是俄羅斯想要拉攏的對象。
我覺得比較可能的還是敘利亞,如果普京想要壯聲勢,拉攏敘利亞支持一下,敘利亞肯定是願意的,而且立刻就可以參加。
伊朗是大塊頭,它如果真的加入集安組織,那將大大增強集安組織的力量。此外,伊朗馬上要加入上合組織了,在此情況下它是不是覺得還要參與集安組織,當然也不能絕對否定。伊朗跟美國之間本就不合,但它和歐洲並非絕對的對頭,而且伊朗希望恢複伊核協議,是離不開歐洲的幫助的,這也是它需要考慮的因素。
此外,阿塞拜疆也是可以爭取的對象,還有一個始終躲在後面的國家是蒙古,但它參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蒙古是不希望跟西方對立的。至于中東國家,現在的態度很有意思,都不支持美歐對俄制裁,但是要參加集安組織也不太可能。
但無論如何,集安組織已經出現了與北約形成對立的政治軍事集團的趨勢。作爲政治軍事集團,就可以派兵幫助成員國。在這點上,俄羅斯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至于北約是否會繼續擴員,就像前面提到的,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不僅是土耳其、克羅地亞公開反對,很多歐洲國家也是不太樂意的,雖然還沒看到明確表態。
北約內部的矛盾非常複雜。舉個例子,二戰以後,當時蘇聯領土推進到原來的波蘭境內,像利沃夫這片區域本來屬于波蘭,結果給劃到烏克蘭去了。之前還有些波蘭人提出要把利沃夫收回來,這就很有意思了,按這邏輯,波蘭的很多地方,德國也可以要回去,比如波蘭的伏羅茲瓦夫,以前就是德國的城市,叫布萊斯勞,很多德國猶太難民就是從布萊斯勞逃出來的,還有加裏甯格勒原來也是德國的,叫科尼斯堡,著名哲學家康德就誕生在該地。匈牙利也是如此,二戰後有一大片土地劃給了鄰國,當時那裏還居住著許多匈牙利人。所以,如果波蘭敢提這個問題,那二戰以後歐洲國家的邊界要重新劃定了。
其實,北約現在最實際的做法,就是不要再擴大了,越擴大越麻煩。一旦芬蘭和瑞典加入,會有很多後遺症。但退一步說,就中國而言,即便芬蘭和瑞典加入了,也不必大驚小怪。其實,我們和很多北約國家關系不錯。
王毅主持金磚國家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外長對話會
觀察者網:最後還是落到對中國的影響上來看,不久前金磚峰會剛結束,之後還將在新德裏舉辦上合峰會,兩場峰會在俄烏問題上可能采取什麽態度?北約的軍事升級對中歐關系、特別是中國—中東歐合作會産生什麽影響?
潘光:這裏有兩個“分開”,把北約與北約成員分開,把歐盟與歐盟成員分開。
對于北約這個組織本身,中國一直是強烈反對的,尤其是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使館,這一點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但是,北約成員國就有區別了,其實我們提出的“17+1”——當然現在去掉立陶宛就是“16+1”,這裏面的中東歐國家大多是北約成員國,匈拉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等。所以,對北約,我們持批判態度,但不少北約成員國與中國關系不錯,包括正在申請加入的芬蘭和瑞典,他們的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公司在中國的生意就做的很大。
同樣的,對待歐盟,我們也應該有所區分。歐盟整體上跟中國關系一直很好,而歐盟成員國裏面有很多國家跟中國的雙邊關系甚至更密切,如德法意荷比盧等創始成員國。
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波蘭總統杜達也來參加了,還和習主席舉行會晤。其實,這件事在國際社會引起不少關注,後來甚至有人推測杜達和普京是不是在北京有私下會面,但這種可能性不高,因爲普京只在中國待了9小時就離開了。
最近剛結束的金磚國家外長會議上,所有國家都沒有譴責或制裁俄羅斯。如果說中亞國家、上合成員國不譴責,還都可以理解,但巴西、南非、印度也都沒有參與進去。事實上,這相當于給俄羅斯提供了一個比較廣闊而可靠的後方。
上合組織涉及的這麽一大塊區域,實際上更成了俄羅斯的後方,俄羅斯的軍隊可以從中亞和西伯利亞調到烏克蘭去。所以,有些西方人士認爲這就是在支持俄羅斯,它原本在遠東、中亞有幾十萬軍隊,目前都調到歐洲。我的看法是,也不能這麽說,有些是在它自己國土上的軍隊調動,這是俄羅斯的決定,不是上合能決定的;我們總不見得跟西方一樣在遠東或中亞跟俄羅斯打一仗,沒有人願意的。
接下來還有上合峰會,今年是印度主辦,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印度在俄烏戰爭上的中立態度不會發生改變。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而且武器方面也要依靠俄羅斯;有意思的是,美國最近提出要給印度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說實話這點體量根本沒法打動印度。而且,即便莫迪下台,換了國大黨上去,也不會在印俄關系上有轉折性變化。
所以總的來說,上合和金磚相當于成了俄羅斯一個重要的大後方,雖然沒有公開支持俄羅斯,但也不譴責、不制裁俄羅斯;中亞、阿富汗局勢都相對穩定,俄羅斯可以減少對遠東和亞太的顧慮。目前,唯一冒出來挑釁俄的就是日本,結果俄羅斯宣布停止跟日本談判邊界問題,在南千島群島附近搞演習,還舉行紀念二戰勝利的閱兵。此外有些說法也有意思,中日關系比較緩和的時候,中國有時也稱“北方四島”,但現在關系很僵,就稱“南千島群島”。這些年俄羅斯在遠東做了不少開發,原本是想吸引中國、日本的資金過去,其實韓國的參與熱情倒是挺高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