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傳承人郭偉湛教授外國武術愛好者。南方日報記者 王良珏 攝
■編者按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在去年12月底公示,在這份名單中共有18項來自廣東,其中新列入6項、擴展12項。此前,廣東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2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37人。
這些項目如今發展得怎麽樣,其中又有什麽故事?即日起,南方日報將推出“風物嶺南非遺印記”系列報道,走訪那些廣東非遺項目代表“大師”,了解非遺項目在廣東的傳承發展故事、呈現各項目的精髓、發掘各項目背後的文化底蘊。
廣東民間習武之風由來已久,明代就有完整的拳械套路,黃飛鴻、葉問等廣東武術名人在海外也有廣泛的影響力,如今他們的技藝是誰在傳承?本系列前五篇將帶大家走近嶺南武術,敬請垂注。
今年清明假期剛過,在廣東佛山市夏北社區的文林裏,上海詠春武館師傅、意大利人白麒柏專程找到佛山詠春拳傳承人郭偉湛“進修”。
近80年來,在這個面積只有2.52平方公裏的社區,“一代宗師”葉問及其大徒弟郭富、郭富的兒子郭偉湛薪火相傳,將詠春拳的技藝及內涵傳向國內外,他們的弟子在全球開設數十家武館,總人數過萬。
“學藝一時,化藝一世”,鞠躬盡瘁的葉問、低調遁世的郭富、曾經桀骜不馴的郭偉湛,性格迥異的三代傳承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釋著詠春拳不僅是一項實用的武術技能,更是“不驕、不躁、不傲、不欺”的爲人處世之道。
▶▶拜師學藝
葉問傾囊相授贈“秘籍”
關于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很多人認爲,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于福建,揚名于廣東佛山”,而將其揚名的代表人物,無疑是一代宗師葉問。
郭家人在佛山市夏北文林裏住了幾個世紀,與詠春拳的交集是從上世紀40年代初開始的。
當時郭富在佛山永安路的一家面粉廠工作,上下班經過對面的一家棉紗廠時,總看到有人在裏面練武,從小對武術興趣濃厚的他,每次都不禁停下腳步,隔著柵欄津津有味地看一會才走。
朋友倫佳是其中的學徒,他告訴郭富,教拳的師傅名叫葉問,是整個廣州和佛山“最能打”的人,免費在這裏教大家詠春拳。
葉問非常謙虛,不喜歡別人叫他“師傅”,所以大家都稱他爲“問叔”。不過,“問叔”收徒和教徒非常嚴格,想成爲他的弟子並不容易。
郭富請倫佳詢問葉問,能否跟隨其練武。被拒絕後,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郭富每天下班前來“偶遇”,這份誠心最終打動了師傅。
葉問在廣州和佛山共收了7名徒弟,郭富是其中之一。按照拜師順序,郭富排行第七,卻因爲進步神速、功夫最強而被大家尊爲“大徒弟”。
跟隨葉問學武幾年之後,郭富回到了夏北老家種田。葉問不久後竟找上門來,繼續教他練武。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了8個月,郭富感動于師傅的傾囊相授,更加認真學習,功夫突飛猛進。
葉問去香港定居之前,把一本《詠春拳秘本》交給了郭富,郭富知道這本秘籍在師傅心中的分量,從不輕易示人。
對于大徒弟的喜愛,葉問從來不吝贊美之詞,在他去世前,他曾在香港告訴身邊的弟子們,“要學正宗詠春拳,到佛山找郭富”。
▶▶低調遁世
高手藏身鬧市無人知
郭富一生和很多人交過手,從未落敗也未傷人,總是點到爲止,這在當時動辄比武決生死的風氣中尤爲難得。
新中國成立後,郭富來到廣州南方大廈工作,成爲了一名營業員。他從不在同事、顧客面前展示功夫,即便有挑刺的顧客惡言相向,他也總是一笑了之。
在收徒方面,郭富和葉問一樣從不張揚。收徒的第一標准,就是考察練武的動機,爭強鬥狠的絕對不收。因此,徒弟的數量十分有限。單位和村裏,很少有人知道郭富會功夫。
上世紀60年代,郭富收到五六封師弟倫佳寄來的信,信中說葉問去香港後,很多人仍慕名到棉紗廠附近求學詠春拳。倫佳及幾個師兄弟試著教授拳法,但總感覺不得要領,希望能找到失散已久的大師兄郭富出山教授。
久未聯絡的師兄弟二人終于通過信件取得聯系。不久,倫佳便帶著幾個弟子來文林裏拜訪郭富。
▶▶子承父業
從桀骜不馴到潛心研究
此後每周大家都會聚在郭富家切磋武藝。郭偉湛當時只有9歲,負責給大家煲茶。“倫佳師叔開玩笑說,‘你爲什麽不練武,如果練武,就不用燒水了’。”60年前的場景,郭偉湛仍然曆曆在目。
在倫佳的建議下,郭富同意兒子加入練武的隊伍。郭偉湛開玩笑說,當時自己對詠春拳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練武完全是爲了逃避勞動。
郭富經常帶著郭偉湛去授課,相互交流手法。那時的郭偉湛只有十三四歲,血氣方剛,出手沒太多套路,只顧著發力捶打。
“師兄們都比我大,有的大10多歲,一開始他們看在父親的面子上還讓著我,後來看我太不懂事,就開始還手,打得我沒有招架之功。”郭偉湛說,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功夫不行。
此後,郭偉湛用心練武,每天放學,他先遊泳一個小時,再練武四五個小時,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
功夫不負有心人,郭偉湛的功夫越來越好,很少再遇到敵手。
不過,他喜歡找人切磋,出手也比較凶狠。有一次,郭偉湛和對手切磋時,不慎將對方打暈,幸好對方躺了一會便恢複過來。從此,郭偉湛不再好勇鬥狠,轉而潛心研究詠春拳的內涵。
▶▶以武爲鏡
研習爲人處世之道
在傳承詠春拳方面,郭偉湛的思路與葉問、郭富也有區別。
以前的武術門派,招收徒弟都非常謹慎,不僅要考察對方的性格、動機,還要看有沒有練武的天賦。結下師徒之情,此後便像一家人一樣,師傅也需要對徒弟的言行負責,不能讓其做出有辱師門的事。有些功夫絕招,更是謹慎傳授,一般只傳給嫡傳弟子。
如今,郭偉湛卻像很多門派的傳承人一樣,認爲普及才是推廣武術的最佳途徑。傳承的第一要點是讓人們知道詠春、了解詠春,至于練武後有何成就,多數要看自己的造化。
秉承這樣的思路,郭偉湛先後成立夏北鄉武術隊、平洲鎮武術協會、郭氏詠春拳總會,並在2013年成爲佛山市詠春拳非遺傳承人。上世紀90年代,郭偉湛還通過舉辦比賽推廣詠春拳。
隨著練武的時間越長,郭偉湛對詠春拳的內涵也理解越深。“詠春拳不僅教給人們一套武術技能,可以防身健體,更教給人們爲人處世之道。練武要培養武德,與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要求弟子們做到八個字——不驕、不躁、不傲、不欺。”
傳承詠春拳幾十年來,郭偉湛的弟子遍布全球,他們在阿根廷、丹麥、瑞士、新加坡等地開設了50多家武館。這些弟子中,每年都有很多人回到佛山找他繼續學藝。
意大利人白麒柏10多年前在倫敦首次接觸到詠春拳,後來在佛山跟郭偉湛練武,目前在上海開了一家詠春拳武館。
“爲了詠春拳,我放棄了一切來到中國,這是一個借助武術來探索自我的過程。當你用心去感受一種文化,你來自哪裏真的不重要,因爲它就是我的生活。”白麒柏說。
南方日報記者 彭博 王芳
實習生 高皓添
策劃統籌:王義軍 陳志 孫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