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加坡3月13日電新聞分析:新加坡“佛系抗疫”底氣何在
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新加坡自1月下旬出現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截至3月13日累計病例數爲200例,其中約百人已痊愈出院,沒出現一例死亡病例。面對疫情,新加坡政府呼籲民衆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城內一些大型活動和賽事取消,但居民生活大體如常。
新加坡的種種措施被一些人稱作“佛系抗疫”。而有關舉措贏得了世界衛生組織點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說:“新加坡對這種病毒的系統性應對成爲很好的典範。”那新加坡“佛系抗疫”的底氣何在?
提升能力 系統應對
近年來,新加坡努力提升防控傳染病能力,2018年年底投入使用的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成爲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戰場。該中心不僅擁有330張床位和隔離病房,還有能處理高風險病原體的實驗室、傳染病研究與培訓辦公室等,強大的科研能力爲傳染病防控和診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爲“國家隊”的補充,新加坡還構建了包含900多家私人診所的“公共衛生防範診所”體系。政府向這些診所通報疫情信息,提供一定的醫療防護物資。如果前來就診者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診所會把他們轉診至指定醫院。這套體系爲追溯病例提供了依據,也盡可能避免民衆恐慌性擠占大醫院醫療資源。
爲提高應對傳染性疾病能力,新加坡衛生部還于2014年修訂應對流感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計劃,從疫情應對分級、疫情監測、隔離與出院標准、密切接觸者追蹤與隔離、治療等多方面制定詳細措施。
部門協同 及早行動
1月22日,在新加坡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前一天,新加坡宣布成立由衛生部、教育部、貿工部、移民與關卡局等政府部門組成的跨部門聯動小組,以應對疫情。各部門協作可以有效解決許多難題,例如新加坡警方就協助衛生部成功找到兩個教會感染群之間的關聯。
新加坡是亞洲交通樞紐之一,入境口岸成爲重要防線,新加坡根據疫情發展不斷升級邊境管控措施。1月3日,新加坡開始對某些航班的旅客進行體溫監測;2月開始陸續出台規定,禁止過去14天內去過某些疫情高發地區的外國人士入境或轉機,要求從疫情高發地區回國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外籍持工作簽證人士先居家隔離14天;從3月4日晚開始,要求任何在入境新加坡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員,必須在入境關口當場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新加坡科研單位也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出現首個病例的一周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團隊就宣布成功複制新冠病毒。2月初,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批生産了1.5萬個病毒檢測試劑盒,部分分配給本地各大醫院,部分捐贈給中國。新加坡還開發出通過血清中的抗體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成功追蹤到一名曾經感染病毒但已痊愈者。
信息透明 消除恐慌
疫情中常有“恐慌比病毒傳播更快”的現象,新加坡一度也面臨類似困境。爲穩定公衆情緒,新加坡各級官員多次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或文章,解釋病毒來源、應對措施等大家關心的問題,衛生部門和醫學專家也定期對公衆科普。
例如,新加坡衛生部在網站上發布了一些疫情防控宣傳畫,內容包括居家隔離令、8步洗手法、什麽情況下需要佩戴口罩、如何佩戴口罩等,學校或公司可以打印出來張貼。
新加坡衛生部在發現首個病例後每天發布新聞公告,內容包括新增病例、出院者、密切接觸者追蹤等情況。在不涉及患者隱私情況下,衛生部介紹每一個新增病例的情況,包括發病日期、出現症狀後曾去場所及所在醫院等,並分析了病例之間的傳播鏈條。
隨著疫情發展,新加坡政府還倡導新的個人和公共衛生行爲規範,包括鼓勵民衆生病在家休息、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紙巾及時丟入垃圾桶、用餐時使用公筷、朋友見面避免握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