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龍指出,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和醫療成本上漲,加劇了人們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政府通過各種醫療援助計劃扶持面對經濟困難的弱勢群體,同時也需要慈善機構伸出援手。
爲慶祝成立70周年,中華醫院大巴窯總院星期天上午舉辦開放日活動,爲公衆提供免費的舌診儀和脈診儀檢測、身體質量表問卷分析,以及中醫問診等。
陳詩龍認爲,新分院將爲馬林百列居民帶來便利,尤其是年長居民的慢性疾病可通過中藥或針灸取得一定療效,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陳詩龍指出,近年來也有其他種族的同胞開始向中醫求診。
劉少夫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中華醫院求診的慢性疾病患者不斷增加。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中華醫院平均每年 聘請五六名全職醫師
62歲的哈米德(A Hamid Bin Salikim)三年前被診斷患上第三期腎癌,腫瘤每年增大一公分。他到三家公共醫院求診,醫生都勸他動手術切除右腎,但他不願意。哈米德相信天然草藥的療效,平時咳嗽感冒都會看中醫,去年他開始每周一次到中華醫院治療腎癌。“最近到公共醫院複診,發現腫瘤不再增大,人也比較有精神了。”
配合政府明年推出的健康SG全國計劃,中華醫院也會向社區推廣日常養生和預防疾病的方案,鼓勵患者在發病初期就實行中醫健康管理,通過日常起居、飲食習慣、運動作息和情志調理,保持身心健康。
中華醫院明年上半年將在馬林百列開設新分院,爲東部居民提供中醫服務,貧困人士可申請免費治療。
劉少夫說:“近年來,我們通過招募高學曆、有中醫醫療背景的專業人才,逐步走向專業化管理,目的是提升中華醫院的形象,提高中醫行業的整體素質。”
中華醫院已著手加強專病組的醫師陣容,並邀請專家爲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特需門診。院方平均每年聘請五至六名全職醫師,這些新醫師須接受三到六個月的培訓。
中華醫院總院位于大巴窯,其他診所分布在義順、兀蘭、如切和武吉班讓,自1952年成立以來,惠及的患者近1500萬人次。
中華醫院董事會主席劉少夫醫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新分院將設在組屋底層,地點靠近湯申—東海岸線馬林百列地鐵站。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也是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他星期天(10月30日)在中華醫院70周年院慶慈善晚宴上致辭時說,中華醫院的診所滿足了民衆對中草藥和針灸等傳統與輔助醫藥的需求,也幫助緩解政府醫院和全科診所面對的看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