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曆程》劇照
印度族是我國的四大民族之一,他們的傳統藝術在新加坡這一塊土地上得以保留和傳承。2019年4月中在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的《舞蹈的曆程》(Natya Yatra)就全面地展現了印度古典舞蹈的勃勃生機。
《舞蹈的曆程》是Singapore Indian Fine Arts Society (SIFAS)爲慶祝成立70周年,特與濱海藝術中心合作的演出,該演出也是藝術學院第17屆的古典印度音樂舞蹈節的節目之一。長達3個小時的《舞蹈的曆程》以古典舞蹈、紀錄片、動畫、旁述以及現場樂隊來介紹百年來古典印度舞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其他參加演出的藝術團體包括Apsaras Art,Temple of Fine Arts,Bhaskar’s Arts Academy 以及Usha Rani Maniam Dance School。
古典印度舞種類繁多,其中4種在新加坡有不少學生。這4大類是:Bharatanathyam,Kuchipudi,Kathak和Kathakali。它們在遠古時期盛行于印度廟和宮廷,表演者原來只有男性,後來許多女性也加入這個行業。Bharatanathyam,Kuchipudi和Kathakali是南印度的藝術,唯有Kathak屬于北方的舞蹈。
由于我國的印度同胞大部分是南印度淡米爾納都和周邊省份印度人的後裔,因此學習Bharatanathyam的人數最多。
Bharatanathyam以屈膝功夫著稱
Bharatanathyam舞蹈動作分抽象和寫實兩種。抽象的部分著重幾何圖形的姿勢,以屈膝的功夫爲特征。寫實的部分敘述興都教的神話傳說或文學作品的片段,有南印度古典歌曲伴唱。
《舞蹈的曆程》劇照
參與《舞蹈的曆程》演出及編舞的Bharatanathyam老師吉塔納丹(39歲)是印度著名的卡拉斯特拉舞蹈學院的畢業生,曾在印度、馬來西亞、中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表演。吉塔納丹對《舞蹈的曆程》有美好的印象。他說:“參加這一個演出讓我了解古典印度舞在新加坡的起源,發展及展望。看到我們珍貴的文化在這裏開花結果,我非常欣慰。還有,我發現新加坡的觀衆很懂得欣賞古典舞,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Kuchipudi有民俗趣味
Kuchipudi和Bharatanathyam在舞蹈技術上很靠近,唯一的差別是:Bharatanathyam的宗教色彩比較濃,Kuchipudi則偏向民俗的趣味。
在新加坡印度藝術學院教授Kuchipudi的安姆麗達童年在華盛頓拜名師學Kuchipudi,15歲回返新德裏繼續進修。她也曾到過美國、瑞士、韓國及東南亞各國表演。她說:“新加坡的學生很勤奮,聰明,熱衷于古典舞。”
Kathak在騰飛中展現熱情
Kathak的特征是舞步講究騰飛,跳躍和旋轉等技術。所敘述的故事很多是興都神克裏斯那的事迹。
在SIFAS教導Kathak的穆拉·阿伏沙汗5歲開始跟父親學習Kathak,曾在印度和毛裏求斯授課。他說:“學這一門舞蹈,老師非常重要,因爲老師能啓發學生。現代的Kathak很靈活,在不同的國度表演會用當地的樂器伴奏,例如非洲鼓。”
穆拉·阿伏沙汗的同事安姆拉巴麗(26歲)到過10多個國家表演。她擁有舞蹈碩士學位,已表演500場 Kathak。她也爲《舞蹈的曆程》表演和編舞。她說:“這一個大型的演出讓我有機會和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合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燈光和 舞台設計水准很高。”
Kathakali表達9種臉部表情
最具有神話和魔幻色彩的舞蹈要算是Kathakali。Kathakali源自印度西南地區的克拉拉省。Kathakali舞蹈員穿精致的服裝,臉上塗厚重的色彩。他們得花不少時間訓練臉部的肌肉以表情達意。
在我國,Bhaskar’s Arts Academy是此種舞蹈的佼佼者。該學院有67年的曆史,創辦人是巴詩卡。2019年3月16和17號,學院在月眠路藝術中心呈現兩部Kathakali。資深舞蹈老師畢竺(47歲), 負責表演及編舞。
他說:“Kathakali要求舞蹈員以充滿詩意的神情來傳達9種臉部的表情。能爲巴詩卡編導這兩出戲,我感到很光榮。這兩部戲集合了本地和印度最優秀的舞蹈家。故事來自印度名著摩诃婆羅多。兩個強悍的男人沖突了起來,結果兩敗俱傷。故事和當今的世界局勢不謀而合。”
古典印度舞在新加坡找到知音,還不時得到印度高人指點,它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