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650字,閱讀需5分鍾
今天上午,據《環球網》轉述日本共同社報道,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11個談判參加國23日就不含美國的新協定全貌達成共識,決定3月8日在南美國家智利舉行簽署儀式。
據報道,TPP11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22日起在東京召開,並敲定上述事項。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TPP一周年之際,新協定談判全部結束。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茂木敏充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肯定了11國共識是“對我國和亞太地區未來而言劃時代之事”,表示在協定生效後“會把TPP的擴大納入考慮範圍”。
其實就在去年4月,日本政府提出將引領“11國版TPP”時,中國輿論場一片輕視、嬉笑之詞。國內輿論認爲其“沒有實際意義”、“搞不成”,嘲笑日本經濟停滯還想“搞事情”。
而北京時間“銳評”當時就發布評論文章《切莫輕視日本版TPP,中國需留神潛在挑戰》,指出“TPP本身作爲一種多邊貿易談判機制,本身是有魅力的”,“日本如果調低一些價碼,未必不能吸引更多國家加入,甚至如果能讓各國嘗到甜頭,也未必就不能擴大規模”。
可惜的是,這種理性的判斷當時卻遭到網民的嘲笑斥責,認爲是“長了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好在時間可以說明一切,事情的發展正如銳評君去年判斷的一樣,盡管沿襲了TPP的大部分條款,但新版的TPP最終暫緩了原有20個條款的實施,其中涉及知識産權、電信爭端、投資等,這正是銳評君所說的“調低價碼”。
而目前,雖然距離這個新的TPP的達成還有距離,但顯然參與各國達成共識已經說明銳評君當時的判斷更符合實際情況。
有趣的是,很多所謂的“輿論領袖”總是喜歡談論日本“搞事情”,但是有一個問題他們可能忽視了:參與各國爲什麽要參與這個新版的TPP呢?其實還是各國從自身利益角度考量做出的選擇,也說明了TPP對于某些國家來說還是有魅力的。
在此再普及一下,所謂TPP實際上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的縮寫,其本質上是國際多邊經濟談判組織。本來是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美國加入後擴大到12國,並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由于該組織一直沒有讓中國加入,而且其高標准的貿易規則又挑戰了中國的底線,曾經被視爲美國圍堵中國的一個手段。很多人出于國家利益和民族感情,因此就開始否定TPP本身的價值,認爲這種協定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但這就好像張三從李四那裏借來一根木棍,然後打了王五一棍,王五當然可以認爲李四不是好人,但如果因此說這木根就不硬,甚至否認這是一根木棍,就比較荒謬了。
那麽TPP這根棍子硬不硬呢?銳評君認爲,其本身作爲一種多邊貿易談判機制,確實有更加開放自由的合作方式,締約各國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地開放市場,如果運用得當,某種程度上可以進一步促進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否則當初精明的美國政府也不可能積極加入並主導。
不過就中國來說,TPP的設置了過高標准和過高質量的門檻,很多要求並不適合中國國情,對中國來說目前的“價碼”並不合適。因此,去年新的TPP提出邀請中國加入時,中國方面對此並不感冒。
在未來,雖然新版的TPP尚未達成,但顯然包括日本的參與國會將其作爲多邊貿易談判的籌碼,這在之前已經有所預兆。比如在環境保護領域,日本就曾提出希望TPP中的規則可以作爲RCEP談判的基准。對此顯然需要給予一定的重視。
不過中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CP)也在積極推進中,2017年12月25日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間隙,參與中國RCEP談判的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就向媒體透露,2018年會有10個自由貿易區(包括升級)在談,大數有10個自由貿易區的聯合可(行性)研(究)在推進,“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2018年成爲自貿區建設的收獲之年。”
而在銳評君看來,除了RECP的加持,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本身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相信即便TPP未來達成,只要積極做出應對,也並不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産生太大影響。
文/北京時間評論員 梁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