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研究及統計處長洪文興說,雖然數據反映的是截至2022年6月我國走出疫情時的情況,但從趨勢來看,接下來收入增長仍會超過通脹。
人力部也關注那些不在勞動隊伍、覺得自己找不到工作而不願求職的人。報告說,這類喪失信心的求職者(discouraged workers)從1萬1600人減少至8900人。
他認爲通過在今年年底推出漸進式薪金標志,以及政府在2022年至2026年提供的漸進式加薪補貼計劃,將能進一步協助低薪雇員漲薪。
同時,安全距離大使等臨時工作減少,導致15歲以上居民勞動參與率略跌至70%。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力部預計勞動參與率將繼續減少。
雖然通貨膨脹攀高,我國全職雇員今年的收入還是繼續增加,計入通脹後的實際收入中位數增長高于去年,達2.1%。同時,收入最低20%雇員的收入和收入中位數差距也縮減至18年來最小。
人力部星期四(12月1日)發表《2022年勞動力報告》預估數據顯示,本地全職居民的名義收入中位數從去年的4680元增加到今年的5070元,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計入通脹,實際增長有2.1%,高于去年的0.9%。不過,還是低于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每年3.8%。人力部解釋,疫情前的通脹較低。
我國2011年至2021年的整體通脹平均是1.05%,今年的整體通脹預計達6%。
根據報告,本地居民就業率也繼續超越疫情前水平,65歲及以上年長者就業率達67.5%,高于2019年6月的65.2%,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排名第三。
《2022年勞動力報告》預估數據顯示,本地全職居民的名義收入中位數從去年的4680元增至今年的5070元,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計入通脹,實際增長有2.1%,高于去年的0.9%。此外,低收入雇員的收入和中位數相比的差距也縮減至18年來最小。
居民就業率繼續超越疫前水平
由于經濟增長、疫情相關的臨時工作減少和勞動市場緊缺,從事合約或臨時工的雇員比率從2021年的11.8%跌至11%。
陳詩龍在臉書上說:“盡管勞動市場有所改善,經濟仍可能受到通脹和地緣政治的影響。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發展,隨時准備爲有需要的公司和雇員提供協助。我敦促所有人的轉型中充分利用政府計劃,建立具有可持續工資增長和彈性的勞動隊伍。”
低收入雇員的收入和中位數相比,差距進一步縮小。今年收入最低20%雇員的收入實際增長4.8%,占收入中位數的比重從2021年的0.53增至今年的0.55,是2004年以來最高水平。
延伸閱讀領域增長可更持續 科技業裁員潮或緩解高薪泡沫危機PMET與非PMET失業率都下降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在記者會上說:“政府關注提升低薪雇員的薪金,通過勞資政三方的努力如漸進式薪金模式,我們取得了成果,低薪雇員的收入增長更爲強勁。話雖如此,提升低薪工人有賴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