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清宮戲中,滿族人用陰陽頭,即前半邊剃頭,後半邊編辮。事實上,曆史上清朝真正的發型是錢鼠尾,也就是,發辮比小拇指還薄,能通過銅幣上的合格(幾乎是光頭),直到晚清我們才發現“牛尾辮”的發型。看到今天就形成了。以前的繪畫風格很奇怪,我相信現在是這樣。所謂的偶像和鮮肉也很難控制。
不妨設想一下康熙爺微服私訪、乾隆帝四處風流、紀曉岚鐵齒銅牙之時頭上光溜溜的頂著一個老鼠尾巴一樣的東西,清宮劇裏的清朝人物才沒有按照“演什麽像什麽”的原則塑造人物。
1644年,清軍進入海關,就下達了“剃發令”,規定“清軍無論到哪裏,官兵、人民都要在十天內剃頭、剪頭、不從的斬首”。“大多數漢人仍然選擇剃須頭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也有相當多的人難以接受。在古代,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加上難以接受降于蠻夷之下,因剃發死亡的漢人也不在少數。但從相關資料記載來看,甯死不剃發的原因可能也與在清朝前期這發型太醜了。
清朝初期,統治者下達了剃須令:頭頂只留發一錢大,大于一錢要處死。
在清朝初期,這種習俗對所有人都很普遍:頭頂只有一根大小和金錢差不多的頭發,手指上的小辮子又粗又細,必須能夠穿過銅幣的正方形孔才能合格。人們稱之爲金錢鼠尾。後來經過了200年,才逐漸演化成清末時期的剃半光頭。
1。後金時期,剃須是漢人回歸的標准。大部分男人的頭發都被剃光了,只留下一根細細的小手指在頭後面,那根手指像繩子一樣被扭了下來,叫做金錢鼠尾。
2。清初,以剃須爲治國方針,從遼東絕大多數漢人的抗爭到清朝入國後無數的反剃須起義,成千上萬的漢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3、清代中期,在血腥鎮壓之後,嘉慶之初就改變了發型。雖然頭上的頭發沒有變化,但面積遠遠大于一筆大錢,但有四五筆大錢,相當于一掌的面積,蓄發的數量明顯增加。
4、在晚清,也就是嘉慶以後,男人的發型逐漸演變爲只剃掉頭頂邊緣寸許,而中間留著長發,編成三個垂在頭後的辮子,叫做辮子或發辮。
5、清代末期,在覺悟了的知識青年和學生掀起的革命暴亂中,把剪辮子作爲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