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互聯網創業的朋友,結束了自己的項目,宣告創業失敗,不過,我相信他會再次創業,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結束這個項目,對他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他覺得,項目失敗,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麽都做不好。
在下定決心之前,他找我聊天,因爲一直比較關注他,所以,對他的項目還算比較了解,而且,他的標示性太強了。他用喬布斯的照片做頭像,他發的很多朋友圈和微博,都是引用喬布斯的一些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喬布斯的死忠粉。
他跟我說了很多他想不通的地方,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抱怨濟南沒有好的人才,沒有好的環境,客戶也都很不成熟。
聽了大概10分鍾,我打斷了他。我說,這些東西我都不關心,也不是問題的關鍵和核心,既然你那麽崇拜喬布斯,喬布斯的傳記你可能也都快翻爛了,但是,你還是沒有真正讀懂他,你關注的更多還是他創業的細節,而沒有注意到,對他影響和最爲重要的改變是什麽。
很多人可能也會像我這位朋友一樣,會說是他被踢出董事會,然後又王者歸來的經曆。這,其實不是關鍵。
喬布斯身患重病之後,經過反複思考,決定邀請自己最信任的作家沃爾特·艾萨克森给自己写传记。有一天,沃尔特向乔布斯提了一个问题:對你一生影響最大的是什麽?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很多人可能都要思考和反複權衡好久,因爲要配得上那個最大。不過,喬布斯只是做了略微的思考,就堅定的根沃爾特說:我的改變,都是因爲心中有兩個問號。
沃爾特非常好奇,這兩個問號是什麽。喬布斯說了一段他童年的經曆。
他小時候很喜歡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放風筝。可是,他的風筝總是比同伴的風筝飛的低。回到家裏,他很生氣也很懊惱,狠狠的把風筝扔到牆角。
他的養父看出他的不快和憤怒,聽喬布斯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之後,他搖了搖頭,跟喬布斯說:孩子,請你記住,以後無論做什麽事,你心裏都應該有兩個問號。第一個問號:爲什麽別人不能比你更成功?第二個問號:爲什麽自己會輸給別人?
第一個問號的目的是世界很大,天外有天,只有勇于認輸,保持心態平衡,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第二個問號,要問自己,是因爲自己跑大不夠快,還是准備的線不夠長?只有冷靜分析失敗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反敗爲勝。
可以說,這兩個問號對喬布斯而言非常非常重要,他說,正是因爲有這兩個問號,才能讓他不論是身陷失敗的漩渦,還是面對成功的包圍,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
對于我們現代人而言,可能最難做到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絕大多數人,可能在面對這兩個問題的時候,還沒真正面對,就已經掉入了自己思維的陷阱。
就是我經常說的”公平陷阱“。我們很多人特別容易陷入“公平陷阱”,我們總是認爲付出就會有回報,我們把這種關系理解爲一種線性關系,就是說我付出了60分就要得到60分對應的回報,付出100分就要得到100分的回報,而實際生活中,我們想要得到的回報遠遠大于對應的付出,只有這樣,自己才會覺得公平。
實際上,如果從這個角度而言,沒有什麽公平可言。如果你總是在追求那些馬上就能兌現的所謂的即時的公平的回報,而你覺得那些不公平的人,也就是你覺得付出少而回報多的人,在此之前可能都經曆了極長時間的“不公平”,因爲他們懂得先付出後回報的道理。
說到底,並不是沒有公平可言,只是你看待公平的時間維度是多少,只有100分的努力,得到的可能只有60分的回報,長期的120分的努力,得到的回報可能是200或者更多。
除了這個因素一位,其實,一旦我們陷入”公平陷阱“,最容易做的選擇就是,給自己找一個靶子,然後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去比,然後越想覺得越不公平,總是抱怨”我什麽都比他強,爲什麽他能成,我就不行?“然後,就是開始把責任歸結到別人有個好爸爸,別人有繼承來的巨額資本,如果這些理由都找不到,基本就會歸結爲,別人肯定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開始抱怨這個社會不公平。
其實,喬布斯的這兩個問號,和《大學》裏講的道理是一樣的,而且《大學》裏講的更清楚,只是很多人看不懂。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喬布斯的第一個問號,也就是,爲什麽別人不能比你更成功?這裏講的更多的的是知止;而第二個問題,爲什麽自己會輸給別人?講的更多的是慮而後能得。
很多人說,《大學》不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嗎?一共1800字都不到,能有什麽深奧的?很多人過度的關注了三綱八目,也就是明明德、親(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忽略了最爲重要的前提和修爲的方法,也就是這一段,傳統上也被稱爲七證。
我把知、止、定、靜、安、慮、得總結爲,一個人調用自己的智慧資源客觀冷靜的利用客觀規律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即使談到七證,絕大多數人也都忽視了第一個字,也就是”知“。
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具備反思自己思維模式的能力,這也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最根本的原因。
知,說到底就是就是我們認知世界和我們自身的能力。而最難的是自知,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做到自知,首先就得學會把”我“抽離出來。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客體來看待。我在講《管子》的時候,經常打一個比方:我們爲了實現目標,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家、管理者,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在承擔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我們是機器的設計者,這台機器,就是我們通過各種方法,驅動我們執行具體任務、實現目標的工具;另外一個角色,我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個零件。很多時候,我們沉浸于自己作爲一個具體的零件的角色,而很少用機器設計者的視角來看問題。如果我們,或者作爲別的零件的員工,在具體的運轉過程中,犯了錯誤、出了問題,從設計者的角度來看,到底是因爲什麽出的問題,如果是因爲零件本身不合格,達不到使機器高效運轉的目的,那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去找到一個更好的,更能滿足需求的零件,而不是對那個具體的零件要求過高。
如果換到個人的視角,這裏的零件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豐富自己的”能力工具箱“,提升自己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別人已有的工具和經驗。
第二個方面是自己確實不擅長的東西,學會找別人去幫你做,幫你完成。
並不是說能做到”自知“,就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這只是基礎,也只是入門。
而接下來的止,包含了最少三個方面的含義:
一、止自己的欲望,人最大的欲望無非是名、利,很多時候,我們一旦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失敗,會出醜,會丟人,自我保護機制立馬啓動,這些都是受我們的潛意識支配的,而之後我們經過理性思考之後,我們總是會懊惱不已,這部分是由大腦的前額皮層來負責的。但是,通常情況下,懊惱又讓我們進入了潛意識的支配。
二、止還包括了限定條件,也就是我們自身的能力邊界、性格特征、行爲方式這些東西。
三、止還應該包括所思考問題的邊界,也就是如何界定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清晰的界定問題,沒有找到問題的主要矛盾,然後就是用不同層面的問題互爲條件和假設,這樣,我們永遠也不會得出一個結論出來,更不可能拿到實踐中去驗證,這也是進入理性思考階段,很多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我的讀者裏有不少是企業家朋友,這裏也給大家一個作爲企業家或者說領導者進行自我反省的三大原則。
《管子·版法》:
凡將立事,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經既饬,君乃有國。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衆之所忿,置不能圖。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所惡,必計其所窮。慶勉敦敬以顯之,富祿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之。兼愛無遺,是謂君心。必先順教,萬民鄉風。旦暮利之,衆乃勝任。取人以己,成事以質。審用財,慎施報,察稱量;故用財不可以嗇,用力不可以苦。用財嗇則費,用力苦則勞。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報不得,禍乃始昌。禍昌不寤,民乃自圖。正法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武威既明,令不再行,頓卒怠倦以辱之,罰罪宥過以懲之,殺僇犯禁以振之。植固不動,倚邪乃恐。倚革邪化,令往民移。法天合德,象法無親。參于日月,佐于四時。悅在施有,衆在廢私。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修長在乎任賢,高安在乎同利。
限于篇幅,這裏就不逐字逐句的翻譯了,只講重點:
這裏的重點是三經:正彼天植,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這就是三經。
正彼天植就是君主要端正自己的心志,風雨無違,這個違是違反的違,就是不要違背自然規律,遠近高下,各得其嗣。就是指指要處理好遠近高下各類人的關系,使他們能夠各得其所、各盡其能。這三項重要原則得到確立,君主才配擁有國家,才有可能治理好國家。喜怒無常、獎懲不合法,就會出現政令不能推行的情況,民衆和員工也就有了離開的想法。現代社會,合理的人員流動很正常,但是如果出現了大量人才流失的情況,就必須得引起重視了,而這幾點基本也都是導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如果犯了衆怒,也就是衆之所忿,置不能圖。就很難對付也很難收拾局面了。
這一段的最後總結說:法天合德,象法無親。參于日月,佐于四時。悅在施有,衆在廢私。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修長在乎任賢,高安在乎同利。
對君主和最高管理者而言,最爲重要的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尊重自然規律,合于公德,效仿大地,無遠近親疏,一視同仁,才能和日月並列,與四時爲伍。取悅民衆在于給予他們他們所需要的,獲得民衆的擁戴在于去除自己的私心。如果想外部的人能夠追隨,就要把內部處理好,如果不想禍患發生,就要及時的消除怨恨。如果想獲得長治久安,重要的就是在任用賢人,有賢德的人,鞏固君位就在于與民同利。
包容面對他人,清醒面對自己,擁有自知之明是成功的第一步,能夠不斷在競爭中獲得提升並完善自我,才能達成最終的勝利,所以說,時刻自省才是對自我成長最重要的推動力。
我們這個時代,多的是戾氣、怒氣、怨氣,谄媚之氣,而缺少的是一股靜氣、正氣和朝氣。因爲大家誰都靜不下來,安穩不下來,成天想的是如何賺錢,如何出人頭地,想的是如何把別人比下去。在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可以說這是一種必然,不是哪一個具體的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或者說是時代問題。讓自己靜下來,讓自己一身靜氣,可能是這個浮躁的時代,最難做,但是也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
其實,能讓自己靜下來,也還只是入門,因爲只有靜下來以後,我們才能開始真正的”誠實的思考“,才配擁有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