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讓居民了解他們的日常行爲如何制造不同程度的噪音,以及人們對噪音的各種看法,社區事務署也將設立一個噪音體驗空間,預計下半年開放。這一空間也會教導訪客,如何采取行動減少噪音對鄰居造成的影響。
社區事務署和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去年設立鄰裏噪音社區咨詢小組,以探討並制定一系列與鄰裏噪音相關的社區規範。咨詢小組已在去年11月將相關建議提交給政府。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日前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律政部開支預算時也透露,政府有意強制涉及三類糾紛的當事人接受調解,其中一類是噪音糾紛。
已有一些社區活動遵守延長的甯靜時間,當局也會征求更多公衆與利益相關者意見,了解這項調整所帶來的影響。
不過,她也強調,鄰居間的有效溝通仍是維持鄰裏和睦的上上之策,這一專門隊伍不應是居民用來解決糾紛的第一手段。
“我們希望這一專門隊伍能進行適度的幹預,爲那些真正飽受困擾的人解決問題,避免人們將噪音當成武器。”
社區事務署正在探討咨詢小組所提出的建議,例如把甯靜時段從目前的晚上10時30分至隔天上午7時,延長到晚上10時至隔天上午8時。
“受噪音影響的居民往往只能在事後描述他們所受到的幹擾,如果沒有鄰居的合作,就難以確定噪音是不是他們造成的,以及爲什麽要那麽做。”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星期四(3月2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國家發展部開支預算時說,一些飽受噪音之苦的公衆認爲溝通無法解決問題,希望政府能直接介入。
社區事務署也和咨詢小組合作,研究如何通過采納分貝限制,來辨別和評估嚴重的鄰裏噪音案件。
設噪音體驗空間教導居民如何減少噪音
社區事務署將在日後公布更多相關細節。
社區事務署經慎重考慮後,決定展開試行計劃,設立專門隊伍來解決較爲嚴重的噪音糾紛。
沈穎說,在我國高樓林立和密集的居住環境中,樓層之間的噪音占鄰裏噪音反饋的一大部分。但許多反饋是主觀的,也有推測成分。
居民常對嚴重的鄰裏如噪音問題感到束手無策,社區事務署將在今年底前成立專門隊伍,通過登門調查及更嚴厲的執法如強制調解、發出禁令等方式,爭取盡快解決這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