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央行已放慢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美國聯邦儲備局、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今年的加息幅度,從50至75個基點,縮小至25到50個基點。但孟文能認爲,一些市場參與者對加息周期將很快結束、甚至可能開始放寬政策的預期過于樂觀。
全球通貨膨脹似乎已經見頂,但仍高于央行的目標區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認爲各地央行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劉紫薇在投資大會的小組討論會上分享了通脹環境下的投資機會。
至于金融市場的中期展望,孟文能指出,地緣經濟分裂(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會是回報與風險的主要驅動因素。他說,中美關系日益緊張導致貿易壁壘提高、跨境投資限制收緊,以及在國內生産的重要商品增加。
孟文能指出,在基礎設施開支水平高,以及房地産市場加快複蘇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活動大力反彈,這可能導致全球商品價格上漲。進口建築材料的需求激增,可能會重新引發全球商品的通脹壓力,扭轉從去年至今的下跌趨勢。
孟文能星期四(3月9日)在新加坡投資管理協會(IMAS)與彭博社聯辦的投資大會上講話時,提出上述看法。他說,在短期內,利率走向是金融市場風險與回報的主要驅動因素,這取決于通脹前景和貨幣政策的結果。
全球整體通脹在去年第四季達到5.6%,比第三季的6%放緩,但仍遠高于疫情前的10年平均水平2.5%。
孟文能說,核心通脹能以多快的速度恢複到央行的目標區間,不僅取決于貨幣政策。通脹減緩的速度將受到三個短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即勞動力市場情況、中國重新開放以及食品與能源價格飙升。
劉紫薇說,每家公司、每個行業、每個國家都須要關注脫碳和能源轉型。因此,需要大量資金和融資才能支持能源轉型。綠色解決方案,如脫碳技術、綠色氫、碳捕獲儲存等很多新技術也需要資金來開發和擴大規模。
迄今爲止,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下跌是推動全球整體通脹率下滑的主要因素。但孟文能說,剛開始的通脹減緩趨勢可能會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1月份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堅挺,導致通脹比預期高。
“勞動力市場持續吃緊可能導致服務業持續面對通脹,尤其是發達經濟體。”即使多數員工在冠病疫情後返回工作場所,許多國家的一些領域依然面對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尤其是零售貿易、食品、酒店和制造業等密切接觸型(contact-intensive)行業。
GIC:實體資産有助投資者應對通脹風險
他提醒,金融市場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利率更高的新環境,這個適應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他說,核心通脹能以多快的速度恢複到央行的目標區間,不僅取決于貨幣政策。通脹減緩的速度將受到三個短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即勞動力市場情況、中國重新開放以及食品與能源價格飙升。
“只要勞動力持續短缺,物價就會小幅上漲,從而加劇央行在今年底進一步加息的壓力。”
她說,實體資産有助于投資者應對通脹的風險。在一個高通脹的環境,投資者應該考慮部署能夠對沖通脹的資産,如實體資産、房地産、通脹挂鈎債券等,須進行更適當的資産配置。
另一方面,全球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新興市場的能源轉型也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