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管理氣候風險對亞洲企業來說仍是日益重要的優先事項,大多數企業願意將20%的預算分配給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項目。
“可持續發展催化劑”報告旨在確定中小企業在五個行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可以使他們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機會,這五個行業分別爲房地産、交通、餐飲和酒店、電力,以及農業。這是去年8月對亞洲六個市場的800家中小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
星展集團(DBS)星期四(3月23日)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催化劑”(Catalysts of Sustainability)報告中指出,有83%的中小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將20%的預算用到ESG相關工作上,這個數字較當前的18%有所提升。
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環境項目將是他們可持續投資中的主要部分,有九成企業認爲環境因素對它們所處行業産生的影響最大,廢物管理、氣候變化和碳足迹爲他們的重點關注領域。
報告指出,雖然環境因素在行業層面影響最大,但治理因素最有可能影響商業決策。數據安全、隱私、透明的決策、企業風險管理和透明的財務報告是促使決策朝某個方向發展的最常見因素。
星展集團中小企業銀行業務區域主管顧家祥說:“環境因素對企業來說是更容易量化的。當可被量化後,它就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系統化管理。相比之下,社會因素卻往往沒有明確的定義,甚至可能是模糊的。”
這些中小企業認爲,獲取資金和相關知識是他們參與環境保護計劃的重要驅動力,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務問題往往是他們在開展ESG計劃時的最常見障礙。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指出了在投資回報、部署成本和實現增長目標方面的挑戰。同時,ESG標准缺乏明確性也是一大“攔路虎”。
另外,雖然有75%的企業認爲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幫助他們實現ESG目標方面很重要,但只有約一半的公司尋求銀行指導。企業沒有尋求銀行指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不知道銀行提供綠色融資,另一方面認爲可持續銀行的解決方案並不適用于自家企業。
治理因素最可能影響商業決策
顧家祥說:“獲得適當的資源、技術知識和工具來部署ESG計劃對中小企業來說尤其重要,因爲他們面臨著必須在緊張預算下必須確定項目優先次序的持續挑戰。”
參與調查的中小企業認爲,獲取資金和相關知識是他們參與環境保護計劃的重要驅動力,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務問題往往是他們在開展ESG計劃時的最常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