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談到新加坡如何在冠病疫情危機中保持長期視角時說,雖然各國在冠病疫情期間都專注于應對這個大流行病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和民生問題,但新加坡也保留了部分時間和精力研究疫後的路要怎麽走,以免這個與世界緊密相連的城市國家在邊境關閉、海港關閉以及人們無法出行的情況下,喪失貿易與航運樞紐的地位。
冠病疫情2020年進入阻斷期時,李智陞是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福利機構和收容所歸這個部門管理。
李智陞回憶,部長親自到這些設施向受影響的前線人員說明時,這些人員從不同樓層向他們揮手,場面非常動人。“當時像是要對方做出很大的犧牲,而且還不知道這是否是正確的決策,只能要這些人員相信政府,政府與他們是站在一起、同心合力的。”
李智陞強調,冠病是一個涵蓋醫學、就業、供應鏈和經濟的綜合危機,而且對于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來說,在局勢瞬息萬變的疫情迷霧中,只要走錯一步就有可能全盤皆輸。
他向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與會者指出,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決定土地使用方式時的取舍,都會被放大和容易牽動民衆的情緒。比新加坡大得多的城市還可以往外擴展,但是新加坡每平方公裏有8000人,人們想要宜居的住房、醫療保健,渴望更多教育,也要在城市之內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這使得新加坡面對的問題比大國嚴重得多。
當時,爲了避免感染攻破福利機構、收容所和療養院,導致入住者染疫死亡,政府決定說服工作人員和入住者一起在院內隔離。這包括本地職員,以及同在崗位上的外籍員工。其中還有一些是回教徒,他們在齋戒月期間整整一個月不能回家。
李智陞也說,一名國家發展部前輩告訴他,當年政府清理一片土地時,因爲住房的需求很高,當局很想直接拿來蓋房子,但最後還是咬咬牙,爲李智陞這一代人留下那片土地,並希望李智陞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動用那塊土地。
“無論是滾雪球式的危機,還是冠病疫情這樣的突發式危機,我們都要確保有時間和精力考慮未來。”
新加坡的土地規劃是要在當下這一代人的需要和未來的一代人之間取得平衡,確保還未出生、還不能投票、還不能發聲的群體,未來仍有選擇的余地。
國家發展部長兼主管社會服務整合事務部長李智陞,本地時間星期四(5月4日)下午在第52屆瑞士聖加倫研討會(St. Gallen Symposium)的第一場全會上發言,討論如何“在永久危機時代做長遠打算”。
“我們是個城市國家,也就是說沒有什麽後備的B計劃,沒有另外一個可替代的城市。城市即國家,也就是說,這座城市成功與否,決定了國家的命運。”
李智陞在回答一名觀衆的提問時也說,在疫情暴發期間,有些時候做出的決定並不一定是因爲邏輯或者接到指示,而是秉著大家攜手抗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