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愛好者駱俊國(40歲,金融從業員)經常從市區騎腳踏車到樟宜一帶。他覺得上述路口比其他路口來得寬,駕駛者應該分得清馬路和人行道,而騎士一般在晚上騎車時都會開啓腳踏車的車頭小燈,駕駛者應該可以遠遠就看到腳踏車的燈,從而避開人行道。”
“相較于附近的人行道,這個路口的人行道寬很多,很容易讓駕駛者感到混淆,入夜後更是如此。根據我的觀察,一些騎士會把腳踏車停得很靠近路口,小孩子更喜歡站在最前邊,司機如果錯把人行道當馬路,這些人就會首當其沖,成爲車禍的受害者。”
曾三次目睹車子差點轉進人行道
吳南光是腳踏車愛好者,經常行經上述路口,除了自己險些被撞的經曆,他還曾兩次目睹從對面車道右轉的車子險些駛進人行道。爲了安全起見,他不再停在路邊等綠燈,而是在一定的距離外等過馬路。
自2017年以來,陸交局共接獲兩起相關反饋。發言人說:“公衆安全向來是我們最主要的考量,我們嚴正看待騎士的反饋,會繼續密切留意這個路段的交通情況,評估是否須要采取更多安全措施。”
在本地工作10年的印度籍客工拉維(39歲)因爲工作上的需要,經常駕駛公司的車子到處走。他說,從遠處看,人行道和車道似乎一樣寬,不熟悉這路段的駕駛者確實有可能混淆。
退休人士許嚴懷(65歲)每周一次騎腳踏車經過上述路口,不曾看過車子駛進人行道。“我個人覺得,駕駛者的駕駛技術和專注力是關鍵,不一定與路口的寬度有關,但當局如果可以在路口前方放置箭頭指示牌,情況會更好。”
險些被撞的腳踏車騎士是50歲的吳南光(工程師)。他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這個路口的人行道太寬,司機相信錯把人行道當車道,所幸對方及時刹車,才沒發生意外。他強烈建議當局在路邊設防撞柱,確保行人和騎士的安全。
丹那美拉海岸路(Tanah Merah Coast Road)和樟宜海岸徑(Changi Coast Walk)的T字形路口藏有安全隱患,有腳踏車騎士沿著侏羅紀步道騎行,在這個路口等著過馬路時,差點被要右轉進入樟宜海岸徑的羅厘撞到。
延伸閱讀 武吉知馬路上段將建生態人行通道 人和動物都可使用武吉士村斜坡逢雨濕滑 陸交局:已貼防滑條
他說,樟宜海岸徑的車道,與路旁人行道的寬度幾乎一樣,右轉的駕駛者只要一個恍神,隨時可能把車子駛上人行道。
吳南光說,三次目睹車子差點轉進人行道之後,他每次經過該路口時都會提高警惕,把腳踏車停在燈柱後方,萬一駕駛者有什麽差錯,燈柱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每隔三幾天就騎腳踏車到附近釣魚的陳德勝(70歲,退休人士)說,騎車的人在周末特別多,寬敞的路口確實爲騎士提供了方便。但若要進一步確保騎士和行人的安全,當局可以考慮在路口處設防護柱,這對駕車人士是一種提醒,對騎士和行人也是一種保障。
陸路交通管理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當局在2017年爲丹那美拉海岸路進行加寬建設,也在樟宜海岸徑路口安了紅黃綠箭頭信號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