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房産模式,就是政府承擔了“居者有其屋”的義務。
———通過低價轉讓國有土地、大規模興建公共住房、嚴打投機等方式,保障民衆住房需求。
我國的房地産頂層政策‘房住不炒’,因城精准施策,鼓勵支持剛性需求與改善型需求入市,更好的滿足人民對居住需求的美好向往。
2、在新加坡,組屋占比高達80%,商品私人住宅占比20%。
———-組屋由政府興建,優先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的購房需求,因此得以嚴控售價,讓房價收入比始終維持在5-6的合理水平。
我國隨著城鎮化的高速增長,房價整體上漲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房價分化越來越明顯,各大一二線城市加緊建設保障性、公租房、共有産權房、集體用地以及廢棄工業廠房發展租賃住房,租購並舉保障房地産的有效供應。
3、同時,政府嚴控組屋轉售,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一生只有兩次購買組屋的機會(一次服務基本自住,一次改善),只有住滿一定時間方能轉售,且只能轉售給符合條件的人。
我國建設限競房,經濟適用房、共有産權房等房屋滿5年後方可上市交易。
4、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新加坡得以將房價控制在合理水平。
——–讓保障的歸保障,讓市場的歸市場,以最大的保障來消解市場價格帶來的壓力。
我國進入以房地産分化的人口階層分化,讓‘居住有其屋’成爲政府保障發展的主體。房地産企業以國企央企爲市場主體,2022年以來我國開啓房産房企的並購重組,未來房地産的供應以華潤、萬科、保利等國企的房地産龍頭企業爲市場主導,根據需求供應的平衡來自主調解開發項目,向市場疏導房源供應。
5、最終實現房地産的穩定健康發展,又能滿足房地産的資産金融屬性,又能多渠道多方面保障供給剛需居住用房,房價保持在合理恒定區間,穩定發展,逐步建立起房地産的長效機制。
未來開發商企業的資産管理運營能力是在市場上競爭的核心力量,服務的質量、水平是所有房地産從業者的核心 競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