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土地面積僅爲728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高達518萬,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國家,原本應該是寸土寸金。
但實際上新加坡居民住房自有率卻高達90%,算到上真正實現了“住者有其屋”。那麽新加坡是怎麽做到這一點的呢?下面咱們慢慢來分析
土地國有化政策:一對一換房
當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倫敦政經學院留學時,跟許多殖民地留學英國的學生一樣,受到了政治理論大師拉斯基的影響。
拉斯基作爲英國費邊社的成員,是英國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曾擔任過工黨主席。他主張爲了減少貧富差距,要把“經濟資料國有化”,白話一點就是要把土地一類的生産要素國有化。而爲了達成目標,他甚至認爲暴力(革命)可取。
哈羅德·拉斯基
李光耀曾回憶道,正是拉斯基的這套理論,引起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興趣。
正因爲如此,在之後有關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上,李光耀開放了“大部分”的産業作爲自由市場,吸引外資,但在“少部分”的關鍵産業,由國家徹底把持,比方說房地産市場。
1960獨立之後,新加坡持續收購土地,爲了解決雜亂市容跟貧民窟的問題,新加坡把原本的住民從自己的房子趕出來,興建公共組屋,一來一回,征收土地時被趕出來的人,又被接了回去,只是現在改成住在政府蓋的房子裏。
鑒于土地收購價格昂貴跟麻煩,1966年新加坡國會通過了的《土地征收法案》,只要是出于有利新加坡發展,無論是有利城市或産業的理由,新加坡政便可以用“合理價格”收購任何私人的土地。
70年代初新加坡城市街頭
這有別于一般國家的土地征收,須出于特定的項目才能征收,1966年的法案賦予了新加坡政府的空前權力,到了1988年,前後總共有270000個家庭“被政府從自己房子了趕了出來”。
新加坡土地征購法案,最尖銳的地方在于怎麽補償。補償方式如果有兩種,如果是清除貧民窟舊房的話,那簡單,直接就是“一房換一房”,政府會用新建組屋來交換。
新加坡組屋
但如果是直接征購未開發土地的話,在1964年法案尚在辯論的階段,李光耀便主張沒有私人地主可以從政府開發得利,政府收購土地的價格不應高于任何一塊政府沒有開發過的土地價格。
這樣的話新加坡政府就可以用較爲低廉的價格將土地給收回國有。
組屋內部
但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土地價值自然也不斷飙漲,哪怕是未開發的土地也都價值不菲,對此新加坡政府直接定死土地收購價格,後來隔幾年才翻新一次(1986、1992、1995),直到2007年才廢除了固定收購價格。
而此時,新加坡早已有全國9成的土地了。
居者有其屋,政府提供大量補貼
雖然李光耀說了“居者有其屋”,而政府單位也在不斷興建新的組屋,使得原來居住貧民窟的民衆有了新房子住。但這裏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新出生的民衆如何買得起政府組屋?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
公積金是1955年,英國殖民政府在新加坡推動的勞工強制儲蓄年金制度,由雇主跟勞工分擔。
新加坡獨立在後,將公積金的提撥率不斷調高,從1984年到1986年一度提高到工人薪資的25%,近年來更提高到超過3成。
跟其他國家的不一樣,公積金早期在新加坡主要是用來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但也可以轉移用來支付教育、醫療、土地等消費。
作爲“勞工退休金”,新加坡的公積金政策在早期被民衆诟病,主因便是這等于新加坡政府變相掌控了人民兩成到三成的勞動所得。
雖然公積金將來會變成作爲退休金,但如果民衆現在日子都過不好,誰還想著將來。
于是從1968年開始,新加坡政府爲了配合“住者有其屋”政策,允許民衆將公積金賬戶內的儲蓄用作購買組屋,包括支付房子的頭期款。
在新加坡的房産金融系統裏,誰借錢給你買組屋呢?在我國,主要是銀行,但在新加坡,多半是透過HDB(建屋發展局)這單位,HDB會用低于一般借貸的利率借給首購組屋的族群。
HDB作爲興建組屋的單位,身上怎麽會有錢呢?這其實是透過HDB自行發公債,或是由新加坡政府自行借錢給HDB,讓HDB有錢借給組屋的購買者。
政府在HDB出售組屋時,同時也會補貼過售價的,會比同類型的商品房還要再便宜三成到四成,並且政府也會針對各別購屋者的財力,進行微幅的調整,有時比同類型商品房便宜五成的情況都會出現。
而至于那些確實買不起組屋的底層民衆,新加坡政府也有廉價出租的組屋。
但是新加坡政府本身是個低稅收的政府,財政並不充沛,那新加坡政府爲何有能力在民衆購買組屋時,提供如此巨額的補貼?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個當然是上文提到的新加坡土地收購法案,政府低價收購了大量土地,在此興建的房屋成本同商品房相比,自然也就不高。
而另一邊新加坡政府持有的公家土地,並非全部投入建造組屋,很多是拍賣土地用作商用或産業用,這是新加坡政府收入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另外建商如果要申請變更地項目作爲商業或産業用途,或改變容積率、在拍賣得到的長租土地上蓋房子,新加坡政府也會收取高達土地增值的70%作爲發展稅。
最後呢還是公積金!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勞工繳納的公積金承購了新加坡政府公債,所以有了錢的新加坡政府可以補貼給HDB的不少錢,這是間接利用公積金的情況。
至于直接利用公積金的情況,便是購屋者(通常是售購第一棟組屋的時候,第二棟可能就不行了),可以將公積金中賬戶的一部分,轉移來付首付。同時,居民購買組屋的首付只需占到售價的10%。
低于商品房市價三到四成的組屋,再加上最低只需要一成的首付,以及政府提供的超低購房貸款,所以對于很多新加坡年輕人來說,購買人生第一套住房並不是那麽困難,甚至都不需要父母幫助,當然了如果父母肯出錢那這個過程會被大大加快。
此外呢。新加坡政府還嚴格控制了購買組屋的資格。首先,你得是公民才能買預售組屋,永久居留戶只能買二手。再來,夫妻可以優先購買,單身者要等到35年後才能排隊。
新加坡不鼓勵離婚,如果購屋的夫妻,結婚後購屋後又離婚,政府規定要在限定時間之內把手上的組屋賣掉。
如果你是離婚的媽媽,獨立帶著孩子?抱歉,很多優惠不是給你的。如果你想孝敬父母,願意選購父母附近的組屋,可以再打折。
這樣一方面是爲了國家發展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在減少購房需求和打擊炒房。
而這些老舊組屋要如何保值?這又牽涉到新加坡土地制度另一個複雜的面向:“資産升值政策”,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政府幫你裝修老組屋,複雜點就是政府購回舊組屋後再讓你換一棟新組屋。
即將拆除的老祖屋
如果運氣不好,沒有政府可以主動幫忙“保值”的話,如何讓手上的組屋資産價值提升,便是新加坡人常見的投資問題。
對于40歲左右的新加坡人來說,主要的方法,便是想辦法脫手手上的組屋,用這第一桶金加上自己積蓄,可能是購買另一棟新的組屋或者商品房。
其實購買商品房對新加坡中産階級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其實許多人新加坡人,大不了也就是把舊組屋賣掉再換一棟新組屋而已。
新式組屋概念圖
不過對于新加坡的大部分民衆來說,換房已經是人生邁入中年後,要進一步才會考慮的目標了,畢竟對于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有個屬于自己獨立的“小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