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作“新加坡規劃之父”,他的規劃藍圖引領新加坡成爲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他先後幫助中國50多個縣市規劃藍圖。
人口超過3200萬,重慶這座超大城市,如何科學合理規劃發展?
《重慶專訪》對話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原主席、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原局長兼總規劃師、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原局長兼總建築師劉太格,聽他分享多年經驗,爲重慶規劃建設建言獻策。
近日,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原主席、被譽爲“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出席第六屆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劉太格告訴第1眼新聞記者,他十幾年前曾來過重慶,這次來發現,“重慶變化太大了!”談及對重慶的印象,劉太格說:“從我新加坡人的角度來看,我非常羨慕重慶有優美的山水和悠久的曆史文化,還有一些老建築、老村落也保存得很好。這些先天資源非常珍貴,我是真的很羨慕,在這麽一個好的基礎上,我們盡量把城市的規劃做得盡善盡美。”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劉太格擔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長兼總規劃師,他的規劃藍圖引領新加坡一步步實現“居者有其屋”和“花園城市”的目標,幫助新加坡榮獲聯合國“世界居住環境獎”,他也因此被稱作“新加坡規劃之父”。
記者 聶瑩:新加坡打造花園城市的秘訣,有什麽是重慶可以借鑒的?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原主席 劉太格:“花園城市”這個理念是李光耀先生非常在意的。因爲他很擔心說,新加坡是個熱帶城市,這個氣候非常炎熱。所以,人們到新加坡去,會發現所有的道路兩側都有樹。除此之外,我們在做規劃的時候,首先把所有的天然的森林、山丘、湖泊、河道都保留下來。所以,我們即使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城市,可是和自然界還是緊密地相處。第三點就是,我們爲了提升人民生活的素質,有不同等級的公園,有市級的,有衛星鎮級的,有小區級的,有組團級的。所以,你們到新加坡去,沒走多遠的路,就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公園。
在新加坡的規劃過程中,他創造性實踐了“衛星鎮”的思路,並且提出了“祖屋開發”的想法。在他看來,這些經驗對于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超過2122萬人、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慶來說,同樣可以借鑒。
劉太格:一個超大城市,如果你把它當作一個人體,就相當于把五六個人的體重放在這個人的身上。一個能夠相對獨立的城市,人口應該是在200萬上下,200到500萬人就可以了。重慶這個地方,我覺得不要把它當作一個城市,應該是當做若幹個城市來處理。那麽每個城市底下再把它分成片區、衛星鎮等等。
聶瑩:現在,重慶正在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您覺得我們特別需要注意什麽樣的問題?您有什麽好的建議?
劉太格:首先就是要把老建築修複,要有一定的合法的合理的手段。就好像如果說你有一個瓷器,它破損了,你在修補的時候,如果是原汁原味地修補,這個瓷器還是個真古董。如果你在修補的時候,加了一些後來人家想加的東西,這個瓷器就不是真古董,就不值錢。所以,建築就相當于古董,還是要把它保護得修複得百分之百是有原來的韻味,這個建築才會成爲真古董,才有價值,所以這個是很關鍵的。第二,這些建築的功能可能可以稍微改變一點點。如果能夠把它適當的地方,不是全部,把它改成商業建築,那麽這個回收率也比較高,而且今後的維護的能力也比較強。所以,你們到新加坡牛車水去,這些建築還是原汁原味的,都是真古董。可是,這些業主在經濟上不但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得到很大的利益。
出生于1938年的劉太格,祖籍是福建永春,1965年,他取得美國耶魯大學的城市規劃碩士學位。作爲華人城市規劃師和建築設計師,過去幾十年裏,劉太格先後參與了中國50多個縣市的規劃,爲中國的城市規劃帶去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風格。
聶瑩:我知道您最先學的是建築,後來才學的規劃,建築師和規劃師您更喜歡哪個?
劉太格:我當然更喜歡做建築師。爲什麽呢?你做建築師幾年之後,你就可以親眼看到你設計理念的實現。但規劃師有一個問題,這個規劃,無論你怎麽再用心的做,一二十年之內或者五六年之後,可能方案就被人家改掉了,就看不見了。所以對個人的滿足感,我覺得是建築給我的滿足感比較大。可是,建築對人類的貢獻也只不過是幾千人的貢獻。可是規劃做得好,對人類的貢獻是幾千萬人的貢獻。所以我覺得,即使規劃師給我的滿足感不是那麽高,我還是要堅持把它做好。
聶瑩:我聽說十幾年前,您來重慶參與了重慶兩江四岸的規劃。是嗎?
劉太格:我是有做幾個項目,主要是來把廣陽島項目做好。我希望把廣陽島做成低密度的,而且是很浪漫感的。這樣的話,重慶人若要改換他的生活環境,不需要走到老遠的地方,就到廣陽島來享受這種天然景觀。
聶瑩:您這次有去廣陽島看看嗎?
劉太格:這次我的時間太短了,沒有去。不過我聽說現在就是不搞發展了,就是保留自然生態。不搞發展,我覺得可以,千萬不要蓋高樓大廈。
聶瑩:廣陽島現在非常漂亮,每到周末,很多重慶市民都會帶著家人去廣陽島休閑,那邊放眼望去都是綠色。
聶瑩:您規劃的廈門被聯合國評爲“全球20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您多年積累的規劃和建築的法則,有哪些你覺得具有廣泛的借鑒價值?
劉太格:廈門島本身是我在中國做的第二個規劃方案。很多新加坡人到那邊去,回來之後就跟我說,劉先生,我們到了廈門島,感覺好像沒有離開新加坡。所以,我講這個是要強調一點,就是我們要把城市發展得好,首先要有好的規劃方案。第二,不要亂改這個方案。如果有好的方案,你一張藍圖幹到底,這城市會做得好。很多朋友也問我,說要怎麽樣把規劃方案做好。我說其實很簡單的,就是三句話,首先你要有“科學家的腦”,第二要有“人文家的心”,第三要有“藝術家的眼”。所謂“科學家的腦”,就是要把城市當作一部完善的生活的機器。我一講機器,你們大家都知道,機器不能夠亂搞的,規劃也是有這麽一個嚴謹度。第二點,有著“人文家的心”,就是要把這個城市的功能做得完善,而且生態要保護得非常好。此外,我覺得一個城市不僅僅是個機器,也是一件藝術品,所以要有“藝術家的眼”來跟土地談戀愛。
聶瑩:您今年85歲了,還保持這麽忙碌的一個工作狀態。您保持活力和良好精神狀態的秘訣是什麽?
劉太格:我對自己很苛刻,我的生活超級單調:定時睡覺、定時起床、吃的食物量也是固定的、定時要運動,非常單調的生活。
聶瑩:那換句話說,就是特別的自律。
劉太格:其實如果你把生活做得非常規律化,就會身體健康,腦袋好,生活才有樂趣。
(文章原載于微信公衆號中新互聯互通項目)
直播預告
想要了解更多閩南文化,新加坡眼將直播這場國際研討會,點擊下方預約起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