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陸交局也將調整安行街道的紅綠燈,使“綠人”更頻繁亮起,行人無需等待太久便可過馬路。“綠人”亮起的時間也將延長,以確保行人,尤其年長者和有年幼孩童的家庭,有足夠時間過馬路。
這些參與試點計劃的鄰裏都靠近主要設施和交通樞紐,人流量高,許多居民每天步行或騎腳踏車往返巴刹、小販中心、民衆俱樂部、學校及地鐵站等。
陸路交通管理局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展開更廣泛的社區咨詢,與五個鄰裏的居民和利益相關者共同設計“安行街道”(Friendly Streets),相關工程預計在今年底之前動工。
她說:“這不只讓我們更了解居民的需求,也能讓他們有機會認識和了解在規劃某些措施時,可能需要權衡得失。我們希望通過直接參與的形式,鼓勵社區各方在使用街道和通勤設施時互相照應。”
“這項計劃讓我們能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規劃,並引入多種措施,以平衡行動能力各異的行人、腳踏車騎士和駕車者的需求。”
林麗娜透露,他們考慮實施一些更方便行人的措施。這包括爲行人提供更多可安全過馬路的地方、把高低不平的人行過道鋪平,以及延長交通燈“綠人”亮燈的時間。
參與計劃的五個鄰裏都位于成熟市鎮,人行道的寬度因地點而異。陸交局的目標是要確保人行道夠寬,足以滿足社區的需求。
爲行人提供更多可安全過馬路的地方、把高低不平的人行過道鋪平,以及延長交通燈“綠人”亮燈的時間等,這些是將試行“安行街道”的五個鄰裏可能實施的改善措施,旨在讓步行和騎腳踏車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適。
陸交局將分別與這些鄰裏的基層領袖討論可行方案,並借助他們的網絡組建工作小組,召集社區各方出謀劃策。組員將由學校、小販或商聯會、市鎮理事會、基層領袖,以及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團體的代表組成。
她也說,陸交局將從試點計劃中吸取經驗,並研究如何改善計劃,再推廣至更多市鎮,以及位于市中心的合適地點。
陸交局政策與策劃組總署長林麗娜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安行街道的一大特點是當局會與在該區居住或工作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創建街道。通過了解街坊的日常通勤體驗,以及在鄰裏通勤時所關注的事項,有關當局能更好地設計及提供可改善居民生活的設施。
陸交局也有意縮窄部分道路,或把一些路邊停車位改爲其他用途,以騰出空間增設更親行人的設施。這也能提供更多空間舉辦活動,讓鄰裏更具活力。
其中,墊高人行過道和人行道會是主要事項,用意是鋪平人行過道,以消除坡度,讓年長者、坐輪椅者和推嬰兒車的人更容易過馬路,也能起到讓交通緩行的作用,爲所有公路使用者打造更安全的環境。
陸交局今年3月宣布,計劃在2025年底前,在宏茂橋、武吉巴督西、淡濱尼、大巴窯和西海岸試行安行街道計劃,爲公衆提供更便利安全的出行體驗之余,也爲街道注入更多活力。
問及是否有必要調低車速限制,林麗娜指出,較低的車速有助于讓道路環境更安全,因此在可行的情況下,安行街道的車速限制將設定爲每小時40公裏或更低。
確保人行道夠寬 能滿足社區需求
延伸閱讀 五鄰裏試行“安行街道” 讓居民安全出行
林麗娜指出,安行街道計劃是當局要使道路更具包容性所展開的下一階段行動,建立在原有措施的基礎上。陸交局最早辟設了樂齡安全區和校區,爲特定行人社群加強公路安全。之後,當局也爲照顧活躍通勤和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建設腳踏車道和優先暢行廊道(Transit Priority Corridor)。這些優先暢行廊道主要由道路與巴士道、更寬敞人行道和專用腳踏車道或共用道結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