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骨骼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包含骨的吸收和骨的形成,兩者動態平衡以維持人體骨量的穩定。如果新形成的骨量少于被吸收的骨量,即發生負平衡,導致總骨量的丟失,引起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的病因較多,有原發性的骨質疏松,比如家族遺傳所致的特發性骨質疏松。此外,某些疾病和藥物也會引起繼發性的骨質疏松。能影響骨代謝的藥物有很多,這與藥物特性、疾病本身及治療周期等因素有關。今天我們就先談談利尿藥和骨質疏松的關系!
利尿劑是高血壓患者常常需要使用的藥物。主要有四類:袢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保鉀利尿劑和滲透利尿劑。不同種類的利尿劑對骨代謝的影響也不一樣。
說到袢利尿劑,大家可能會陌生,可是提到呋塞米(速尿)、托拉塞米(伊邁格、特蘇敏),應該不陌生。這類藥物屬于強效利尿劑,常用于水腫、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狀改善,緩解下肢水腫。
這種藥物通過抑制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重吸收進而抑制鈣離子的吸收,可能會引起體內鈉、鉀、鈣離子代謝失去平衡,造成鈣流失過多發生腿抽筋。該類藥物引起的骨質疏松常累及全身,尤其是髓部等非脊柱部位。研究發現,適當補充鈣(日攝入量1000mg)和維生素D可以降低骨折發生率。
噻嗪類利尿劑屬于中效利尿劑,臨床上最常用的是氫氯噻嗪(又名“雙克”)。有研究發現,噻嗪類利尿劑刺激遠端小管重吸收鈣,從而降低尿鈣排泄,保持骨密度。理論上而言,噻嗪類利尿劑可以預防骨質疏松。2018年的一項Meta分析也顯示:噻嗪類利尿劑的使用可以降低骨折的風險。
可是,噻嗪類藥物也可以引起血漿鈣濃度升高,且中斷治療後高鈣血症可能會持續存在。因此將噻嗪類利尿劑作爲防治骨質疏松的藥物還爲時尚早。請大家切記:噻嗪類藥物不能作爲預防或治療骨質疏松的治療藥物!
保鉀利尿劑屬于低效利尿劑,臨床應用較多的是螺內酯,爲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可使Na+、C1-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減少,對鈣、磷離子的作用不定。另一種保鉀利尿劑阿米洛利減少鈣排泄的機制尚未闡明,同樣不能確定其對骨質的影響。
如果您的家人正在使用強效利尿劑,注意叮囑他跌倒預防、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及戒煙。同時應考慮他有無骨質疏松的其他危險因素,如吸煙、絕經、高齡、既往脆性骨折史等。對于存在骨折其他危險因素的人群,還應考慮檢測骨密度,一旦確診骨質疏松後積極治療,而不要擅自停用正在服用的藥物。
骨質疏松的治療較爲複雜,不僅僅是補鈣、多喝牛奶而已。藥物調節骨質的機制也很複雜,加之某些藥物特殊的服藥周期(比如按月每周一次)和服藥方法(皮下注射、口服),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不要擅自使用或不考慮腎功能的情況下擅自補鈣,以免引發新的問題。
關注“他克莫司ing”微信公衆號,日後會一一給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