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打死你,媽媽應聲倒下,爸爸:你賠我媳婦!
超市裏,一家三口正在購物,小男孩大概五六歲的樣子,兒子說:“媽媽我要吃蝦片”。媽媽回答:“蝦片是膨化食品,屬于垃圾食物,不能吃那個。”
兒子爭辯了幾句,見媽媽不爲所動,就心不甘情不願地把蝦片放下。然後他一眼瞥見了棒棒糖,高高舉起來說“媽媽我要吃棒棒糖”,媽媽驚呼:“棒棒糖更不能吃了,不僅一點營養沒有,還會把牙齒吃壞。”
見兒子非常生氣,媽媽商量道:“你再選選看,要不給你買包奶酪棒怎麽樣?”
“我不要!”兒子回答地斬釘截鐵。
隨後,小朋友又提出了幾個要求,媽媽都給否定了。
最後,兒子終于忍無可忍,怒氣沖沖地吼道:“你是個壞媽媽,我要打死你!”
媽媽吃驚地看著兒子,眼神中透露出震驚、憤怒,還有傷心,沉默了一陣子,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道:“你說什麽?再說一遍試試?”
“我恨你,我要打死你,再也不要你這個破媽媽了!”
看著母子倆劍拔弩張的樣子,我本以爲接下來媽媽會怒不可遏,打罵孩子,然後上演雞飛狗跳的母子大戰。
然而,媽媽退後一步,突然倒向旁邊的椅子,趴在上面痛苦地喊道:“我中招了,快死了,你的武功什麽時候……這麽厲害了?”
此時,一直在旁邊淡定選東西的爸爸直接沖過來,“惡狠狠”地看向兒子:“你怎麽把我媳婦打死了?你快賠我媳婦,否則我跟你沒完!”
兒子看著爸爸媽媽的樣子,突然之間眉眼一笑,無奈地歎氣:大姐啊,你就別裝了,趕緊起來吧!
看著這不按套路出牌的一家人,忍不住地給他們豎起大拇指。一場母子間的沖突就這麽如春風化雪般的消融了,爸爸媽媽的演技堪稱一絕。
生活中很多人經曆過孩子說狠話的時候,孩子會甜蜜地表達對媽媽的愛意“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最喜歡你了”,同時也會惱羞成怒地說“媽媽我恨你”“我再也不要你這個破媽媽了”。
而媽媽們聽到這句話,往往會感覺到內心受到一萬點傷害,沒有哪個媽媽不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孩子,哪怕再辛苦再不易,只要孩子的一個微笑就會化解所有的辛苦,驟然聽到孩子的“詛咒”,自然是難以接受。
孩子們的語言表達
其實,這只不過是孩子的一種語言表達而已,學習語言的過程是多樣化學習的過程,他們的學習最初來源于模仿,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語言都會照單全收。
一般孩子三歲左右,語言表達能力會獲得飛速發展,他們會非常熟練地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他們發現說出的“狠話”往往具有很強的力量,能夠影響甚至是操縱別人的情緒。所以他們會反複使用,不斷試探並發展這種力量,從而引起別人注意或者是實現自己的目的。
耶魯大學的保羅·布卢姆博士说:
“這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什麽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了解到這些話犯了禁忌。”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惡狠狠地表達,無非是無意識的口無遮攔,是他們表達憤怒的一種方式而已。
當孩子說狠話、髒話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呢?
1. 不可責罵孩子,平常心對待
文章開頭那位媽媽的反應是非常好的做法,因爲她不僅能全然接納孩子的情緒,還能夠以孩子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如果當時媽媽沖孩子大吼大叫或是嚴厲批評的話,那麽孩子肯定會更加憤怒,直接造成母子之間的戰爭。這樣的話大人其實是像孩子一樣處理問題,拿出父母的威嚴,恃強淩弱。
而父母反應越強烈,孩子越會反複使用這種語言,因爲他們需要這種語言帶來的力量和掌控感;反之如果說出去的話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後果,漸漸就會對這種語言失去興趣。
2.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怨恨並不可怕,當孩子因爲不好的情緒而言辭激烈時,父母可以引導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比如本文中的媽媽演完戲,待孩子平靜之後,走上前摸了摸兒子的頭,說:“剛才媽媽什麽都不同意,你是不是感到很生氣?”孩子點點頭後,媽媽就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孩子轉了一圈,最終選了一瓶酸奶。
大人尚且經受不了負面情緒的堆積,何況是孩子呢?所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才是疏導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
3. 有些原則必須堅守
孩子說狠話的階段,在3到6歲比較集中,大多數只是成長路上的小插曲,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快就會過去;可是有些孩子卻因爲教育不當等原因,養成了說髒話、不文明用語的習慣,此時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幫孩子糾正。
其實,平時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很容易就會走出說狠話的誤區。只要父母要以身作則,創造一個溫馨純淨的環境,孩子成長中的不和諧很快就會過去,一段段的小插曲終將成爲一生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