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兒童哲學啓蒙頭條號
最好的老師,
不是父母;
最好的教育機構,
也絕不可能是“學校”。
一直身處人類最高學府,
孩子樂在其中,
你卻視而不見,
非把孩子逼上“梁山”,
實在……無語。
老子早在公元前七百多年就提醒過我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果把這句話用在理解如何教育上,答案顯而易見——
誰教化了萬物,誰就是最好的教育家!絕對沒有並列第一!
換句話說,已經教化出萬物的大自然,就是孩子和我們最好的老師。
自然的教化,就是最高級的教育;
自然界,就是人類已知的最高學府;
我們已然身處其中。
爲了追求所謂更好、最好的教育,我們會想方設法找名師、求名校、尋課輔,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
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堂——事事皆學,物物可習。
記得兒子六歲多時問我:“宇宙是從哪裏來的?”
我告訴他:“根據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宇宙是從一個點爆炸後來的?”
我繼而向孩子解釋,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和時間都是因爲138億年前的這次爆炸才出現的。
兒子不解地繼續問我:“那那個點在哪裏?”
我把拳頭放在他的面前,問他:“假設爸爸的拳頭現在爆炸了,它會向哪散開?”
兒子說:“四面八方。”
我說:“那那個點或許就應該在我們這個宇宙的中心吧。”
兒子說:“不是,我問的是宇宙還沒有爆炸之前,那個點待在哪裏?因爲那陣兒沒有空間時間,它總得有個地方待吧?就像你問我在哪兒,我會告訴你我在家還是在學校。”
……。
兒子一直對宇宙很著迷,總是不停地問我很多關于宇宙的問題,有時他自己也會從書上、網上找資料或視頻研究。
我和他根據所知和資料,利用身邊的物件還演示學習了很多有關物理化學的知識——
比如,利用地球儀和鋼镚演示自由落體,並且告訴他在不同星球上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爲何會不一樣;
比如,我們會把紙或木頭燒成灰,讓他明白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物體的性狀會發生改變;
比如,我們會先猜想和討論木星撞到太陽會發生什麽,以及爲什麽會這樣,之後再讓他搜些資料、視頻,加以分析判斷和修正;
比如,我和兒子會用氣球和冰箱、水壓等來做“縮脹”實驗,親曆物體體積與溫度、壓力之間的關系,解釋不同星球環境下物體會有怎樣的變化;
……。
在這一過程中,我和兒子所學習的內容已經涉及到各門學科,他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興趣十足地自覺積累掌握了大量的跨學科的知識,而且清晰准確,隨時調用。
你完全可以想見,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和機構能做到如此細膩的“量身私教”。
之所以說這些,我們並無炫耀之意,也壓根兒沒啥可炫耀的,因爲——
孩子已經身處人類的“最高學府”,處處都是吸引他的知識的海洋;
所有的孩子天生好奇,求知好學只是本能而已,這個“學府”的資源只會讓他越來越入迷;
這個“學府”帶給孩子的是持久的思考與快樂,我們只需創造他不斷接觸這個學堂和他在這裏的安全即可;
這個“學府”從來不逼孩子學習,卻促成了你不讓孩子學都不行的事實;
……。
毫無疑問,自然的教化就是最好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化。
可歎的是,自然教化萬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爲什麽還有那麽多爹媽在那裏瞎折騰,逆規律而爲之?
真心想不通,把孩子放在這樣的“學府”,這些爹媽還有啥不放心的?
事實上,大至人類社會的進程,小到一個人的發展,也都是源于一個“奇”點——好奇心,而培養好奇心的最佳“學堂”不就是包容萬物的自然界嗎?因爲,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一個人興趣的來源、學習動力的源泉,自我方向的鎖定、創造能力的發掘、……,都源自自然的教化。
所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
有術無道,止于術。
教育之道之術,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