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的人對于三國的曆史都是來自于《三國演義》,沒錯,《三國演義》教育了不少人,但實際上也挖了不少坑,這些坑當中被黑的最慘的一個肯定要包括呂布;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可以評論區來辯!!!!!
《三國演義》對呂布的描述,那叫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以至于到了現在很多跟三國有關的遊戲當中,都把呂布這個角色武力值調的最高了。但是智力水平確是比南蠻野人孟獲好那麽一點點,尤其是通過張飛的嘴巴,一句三姓家奴,嚯,把他的形象描述的大約就是一個好勇鬥狠,純屬一介武夫的樣子,而且還奴顔卑膝,不講道義善變無主見這麽一個形象,但是如果看過正式了解這一段曆史,比如至少翻番三國志。恐怕這結論就要反過來調整一個很大的角度,結論幾乎完全是不一樣的;
就這麽說吧,在正史當中,呂布的形象是因爲個人性格的問題才命喪白門樓,明明他是一個悲情的豪傑,即便算不上是豪傑,但至少不是小人,爲什麽《三國演義》偏偏對呂布有這麽大的偏見呢?這還得從呂布剛剛踏入仕途開始講。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這個地方就是今天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剛剛入仕的時候他是給丁原做屬下的,做的是主簿,要知道主簿在漢代是掌管軍中所有的錢良政務公文書信,這個官兒可是文職啊,做文職工作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應該像是楊修這樣的人才能做的吧,但是呂布做了以後卻備受器重,這說明呂布在這個職位上做的相當不錯,從這個角度講,這呂布說不上是文人,但至少不是沒文化的人,怎麽滴也算半個知識分子吧,不能像《三國演義》裏所描述的那樣,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粗人,那漢靈帝駕崩了以後,大將軍何進與袁紹共謀誅殺宦官,何進還出了個馊主意讓董卓帶兵進京,也因爲這個緣故丁原也來了,呂布也跟上了,丁原來了以後是拜執金吾這個官職,就相當于現在的首都警備區司令了。想不到這事兒給搞黃了,何進自己都死了,洛陽陷入了一片大亂,董卓就開始掌權了,董卓爲了盡快站穩腳跟獲得專權,所以誘惑呂布殺了丁原。
《三國演義》說這一段兒的時候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因爲貪圖榮華富貴,所以殺了丁原投靠董卓的,但其實正史上面根本就沒有說丁原和呂布是父子。而且也沒提過,說董卓用金銀珠寶去收買呂布啊,當時董卓的位置已經拜到了前將軍兼並州牧,論官位,已經遠遠在丁原之上,對呂布下命令是由上令下,呂布好像是沒有回旋余地,當時呂布並不屬于丁原的私人武裝了,而是漢官吏,他是得聽朝廷的命令的,當時董卓救駕有功,皇帝就在他手上,生死予奪,所以一句話,聖旨如此你辦是不辦的,那呂布當然不得不從了。
所以《三國演義》這一段很明顯是抹黑了。順便說一句,當初董卓幹幹淨淨的時候,名聲還是不錯的,不至于像後來那麽不堪的,比如他選拔官員選的都是名門或是名仕之後,各方面都很有人有過人之處的那種,自己手下的人卻被任命爲低級的職位,這一點讓很多人心頭大石頭都放下來了,另外根據《資治通鑒》講。在董卓剛剛進來的時候幫窦武他們平凡。之前的黨锢之禍害了多少人呐,正所謂天下士人百姓皆怨之,就是說人民群衆都替這些人不值,覺得他們冤枉了,這種天下大冤,董卓一來大手一揮,一朝得雪了,這種事大家夥兒看了當然也是很爽的,另外董卓還專門請來了蔡邕,,董卓俨然就是個賢臣的模樣,不但禮賢下士,還能納谏,也正是因爲這樣蔡邕在後來董卓死了以後才歎息一聲,這聲歎息令王允對他完全徹底的失望了。于是最後導致他的身死。
也就是說剛剛開始的時候,無論是董卓還是呂布,那絕對都是賢臣和天下棟梁的樣子,誰知道後來會變成另外一副模樣呢?正所謂涉世當初身先死,千古忠奸有誰知啊,這個時候就把呂布給抹黑了,實在是不應該的。到了後來董卓專權專政了,大家夥受不了了,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了,最後王允設計讓呂布殺了董卓,對于這一段也有人說這就是呂布反複無常的最好體現了,其實當時董卓已經凶相畢露了,大家夥都知道他是個禍亂天下的國賊了,關東諸侯已經聯手起兵討伐了。天下人人得以誅,你說呂布在這個時候不反董卓一人,爲他死撐到底?這正常人誰會這樣幹,所以在這個時候對于呂布的表現,了不起說他是假公濟私而已,談不上是個反複小人的。如果真要這麽說的話,那麽那位王允可能頭上的帽子要更大,它的反複恐怕比呂布更厲害吧,那爲啥《三國演義》偏偏是表揚王允還專門爲他設計那麽精彩的故事情節。卻把呂布寫的如此不堪呢,這真是有點不公平啊!
好啦,等董卓死了,他以前的部下圍攻長安,首都失陷以後,呂布帶領100多人殺出血路沖了出去,然後白手起家建立起一支聲勢浩大的呂家軍,在這個過程當中呂布也體現了他個人的智慧,他逃出來以後先投了袁術。 袁術不接納他,然後他又逃到了袁紹那裏,袁紹同樣覺得這個人靠不住,于是派人暗殺,想不到這個暗殺的事兒居然被呂布逃過去了,等呂布逃到張揚那兒,他還是不安全,因爲李傕郭汜他們還是不放過他,幹脆就懸賞通緝他,呂布知道以後下了一招很高明的棋子。他抓住張揚性格上的弱點,因爲張揚這個人太過仁慈了,沒啥威嚴,底下人謀反了,他居然對他哭哭啼啼的,這樣的一個人性格特點被呂布看出來了,就對張洋說了,如果把我保護起來對你來說太危險了,不如你幹脆把我賣了吧,這樣你就可以得到李傕郭汜的寵愛了,原本張揚是沒什麽主見,聽呂布這麽一說,于是還真就這麽做了。對李傕郭汜那是唯唯諾諾,答應要搞定呂布的,但實際上暗地裏卻在保護呂布,李傕郭汜那邊想來想去覺得不妥,幹脆下了诏書把呂布分爲颍川太守,呂布版成功擺脫了來自于朝廷的通緝,擺脫了逃犯的身份!由此可見對局勢和人物個性的分析上,呂布還是比較有見地的,這說明了當初他在丁原那做主簿丁元很喜歡她,那並不是一種盲目的愛。而到這個時候,兖州開始內亂,呂布又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啊,呂布趁著曹操東征的時候奪取了兖州、濮陽,在和曹操的交戰當中,好幾次差一點就把曹操給殺了,幾乎占領了山東全境。後來終于還是打不過曹操這個傑出的軍事家,最後敗出兖州東奔劉備,劉備原本的打算就是讓呂布當自己的看門狗擋住曹操的,但是沒想到呂布不是一般人,在徐州的爭奪上,他確實是很反複的,趕走劉備又救回劉備,雙方爲了徐州拉拉扯扯鬧個不停。說白了,雙方都是爲了利益在爭鬥;
如果一定要說呂布是個小人的話,那劉備好像也好不到哪裏去,因爲徐州不是呂布的,但也不是劉備的呀,即便是劉備先來了一步,但當時徐州的人並不是100%都服他的,當然在也不是爲呂布開脫,更想說的是在爭奪徐州過程中。呂布的表現不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相反它能把後來占據天下1/3的劉備整得狼狽不堪,這說明他也有腦子呀,不像《三國演義》裏邊說的那樣只會打仗不會想事兒嗎?況且當時手下還有張遼,臧霸,高順等等大將,這說明了在這個階段呂布用人還是得當的,在當時人們的心目當中,呂布應該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將帥之才;
但是在《三國演義》當中偏偏就是這一段,令到呂布的形象再次跌入更深的低谷,他就是一個勇而無謀、見利忘義的小人,我們舉個例子。三國志當中說備中郎將丹陽許耽夜遣司馬章诳來詣布,言:“張翼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翼德殺豹,城中大亂。丹陽兵有千人屯西白門城內,將軍兵向城西門,丹陽軍便開門內將軍矣”,這段話啥意思?就是說張飛和曹豹爭來爭去的時候把曹豹給殺了,這就如同捅了一個馬蜂窩,把原先劉備勢力和徐州本土的勢力之間的矛盾徹底給撕開了。所以我們可以說呂布占領了徐州,一半是來自于袁術的慫恿,一半也是徐州兵本身自己的願望,所以徐州兵請呂布入城是有道理,至少說明他們是仰慕呂布的聲名,不是無緣無故怎麽做的,要不怎麽會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複更生。”?
到了後來,呂布兵敗身死了,在《資治通鑒》裏說,呂布要求自己的手下把自己給砍了,割下人頭送給曹操,但是他的屬下沒一個忍心下手的這一段,體現的是呂布和下屬之間的關系,《三國演義》裏卻硬要說呂布是個貪生怕死之輩,其實仔細想想,一個人都沒有。呂布爲人應該還是挺得人心的。他戰死以後,手下的大將高順甯死不降而陳宮也是慷慨求死的,也許他們真的是有心裏面自己的想法,但是至少在表面上他們是爲呂布盡忠而死的嗎?你看看別的割據勢力哪一個不是戰敗以後就樹倒猢狲散的,很少有像呂布部將這樣和老大一起赴死的吧;
與劉備相比,可以說呂布的人品其實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比他還要高一點點,你想啊,劉備假借幫助陶謙抵禦曹操的名義占據了徐州,後來又強占了同宗劉璋的益州,可以這麽說,劉備走過的根據地那都是欺騙強占親友所得的,呂布戰兖州,濮陽是靠武力的,在徐州是因爲張飛和徐州兵內讧了,才被徐州人請進去的,如果硬要說讓徐州的話,那呂布的徐州才是真正的徐州本土人讓出去,《三國演義》當中劉備是英雄,呂布的兵力沒有劉備多。但從來沒有把劉備放在眼裏,劉備占據徐州的時候被各方勢力視爲唾手可得的肥肉,結果呢,這塊肥肉偏偏就落入兵力單薄的呂布手裏,呂布占了徐州以後袁術要和他聯姻,曹操把他看成心腹大患,如果呂布手上的兵力不是那麽弱的話,恐怕也是可以橫掃一方了吧。
那麽羅貫中先生爲啥一定要把劉備描述的盡善盡美,而呂布如此看不上呢?說到底還是羅貫中的擁劉思想,他可是劉備的死忠粉絲啊,只要是劉備的事兒那一定是好事兒,只要和劉備爲敵的,甭管你是呂布還是曹操,也甭管你們原來的秉性是怎麽樣的,一律拉入黑名單,呂布占了徐州,劉備不就失去爭霸中原的基地了嗎?你說羅貫中對呂布能有好感嗎?
所以應該客觀的來評價呂布的品性,那應該是個性高傲,不願輕易寄人籬下的。整個三國故事當中群雄並起,不缺乏那些能征善戰的大將,運籌帷幄的謀士,而呂布的也是其中的一員,文武兼備又得人心,部下也愛戴,百姓也擁護,而且還有容人的雅量。這些在他過往的生涯當中多多少少都得以體現,他最後覆滅的悲劇其實是來源于他自身的弱點性格的缺陷,所以真的值得爲他一歎,相比于劉備,曹操,董卓這些人,呂布身上有屠城嗎?有坑殺降卒嗎?有輕信小人嗎?有屈殺賢良了,有目無君上嗎?似乎說起來都沒有吧。這樣一個人,即便你不把他視爲英雄,也至少不應該看成是小人吧,真要說起反複小人三姓家奴的話,恐怕大耳公劉備要比他更勝一籌吧,講得劉備原先是公孫瓒手下,因爲陶謙給的4000兵,他就棄公孫投陶謙占了徐州,後來又投了呂布,然後是反攻呂布轉投曹操。後來又反了曹操投奔袁紹,袁紹那兒混不下去了,再去投劉表。最後一次是他剛剛對孫權說完,你如果攻打劉璋我就披發入山,結果一轉身就攻占劉璋的益州郡,劉璋最後要在孫權的保護下才能安度余生,這麽掐指一算都劉備至少得算七姓家奴了,呂布連他一半都算不上,所以說到小人這個行徑的話,比起劉備來,呂布簡直就是小兒科嗎?可偏偏就是一部《三國演義》,呂布背上三姓家奴的千古罵名成爲了反複小人的代名詞,唉,筆墨就是武器呀,小說家手下的一支筆,那是比一把刀更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