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醫這麽多年,每一次接診的小兒急、重症都會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家長急切、擔心、焦慮和夾雜著對醫生的期望的臉,一幕幕情景就像過電影似得,時常在我眼前浮現。我深知醫生這份職業對病人意味著什麽。
春季是萬木複蘇、春耕播種的季節,是人們一年中充滿期望的好節氣。可是對于小兒來說,春季又是孩子各種疾病好發的季節,除了小兒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外,小兒急腹症也是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的急危重症,因此,今天我們就給家長介紹小兒急腹症和急性腸套疊。
腸套疊在小兒急腹症中的發病率僅次于急性闌尾炎和崁頓疝,此病多是嬰幼兒發病,而嬰兒發病率又占其中的60%之多,更爲重要的是腸套疊起病突然、病情變化快而易轉爲急危重症。嬰兒又不能說,唯一表達方式就是“哭鬧不安”,一旦發病,家長一籌莫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腸套疊的目的。
一、小兒急性腸套疊是怎麽形成的?發病原因是什麽?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有一天,一家人老老少少五、六個人,抱著3個多月嬰兒,急匆匆直奔我辦公室,爸爸說:孩子今天怎麽了,撕心裂肺的哭了4、5個小時,越哄越哭,而且一天也沒拉粑粑了。
于是,我們馬上給孩子做了急診腹部B超檢查,果然是小兒急性腸套疊,繼而將孩子送急診做複位,幾天後孩子痊愈出院。
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這麽幸運,有的小孩子因爲沒有及時發現和緊急送醫院救治,腸套疊後發生腸梗阻、腸壞死及彌漫性腹膜炎,轉瞬就會命懸一刻了。
說到腸套疊就繞不開小兒急腹症,因爲它包括了多種小兒急診性疾病如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腸扭轉、崁頓疝、急性泌尿系結石、睾丸扭轉等等;這些疾病的共同點都是以急性“腹痛”爲主要表現,然而有各有特點,因此,在具體情況發生時,需要鑒別診斷。
其實,小兒急腹症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一組症候群,具有起病急、病因複雜、病情變化快、嬰幼兒主訴不清的特點,因此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救治。
1、什麽是小兒急性腸套疊呢?
指由于各種原因嬰幼兒的部分腸管及其腸系膜套入鄰近腸腔,導致的急性腸梗阻,通俗的理解就是,大多數的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套入的疾病。
據醫學統計,60%的患兒年齡在1歲以內,80%的患兒在2歲以內,也就是說嬰兒發病占比最大,尤其3~4個月嬰兒,新生兒尚無發病報道;男孩與女孩發病率爲3:1~1.5:1,而腸套疊發病具有季節性特點,春季好發。
小兒腸套疊分原發和繼發兩種,95%爲原發性,多爲嬰兒,只有5%的年長兒爲繼發性腸套疊,主要是器質性疾病如先天性腸道畸形、腹型癫痫等引起繼發性腸套疊。
2、小兒急性腸套疊發病原因是什麽呢?
▶ 胃腸道發育不完善:由于嬰兒腸道發育不完善,腸道回盲部遊離度較大,腸壁薄易牽拉,加之腸系膜不穩定,神經調節功能差,腸蠕動缺乏節律性,稍微受外界刺激就會引起腸道蠕動紊亂,或牽拉腸壁引起腸套疊。
▶餵養不當: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消化酶少,酶的活性差,胃酸分泌少,消化功能較差,因此餵養稍微不當,比如突然改變飲食習慣,頻繁更換奶粉及沖奶粉濃度高、雙乳糖不耐受、過早添加輔食等都可以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腸道運動紊亂,加之春季孩子胃腸道消化能力差,容易積食和腹部脹氣,引起腸管被套疊就成爲自然現象。
▶胃腸道病毒感染:小兒腸道易受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及輪狀病毒,當感染時易引起回腸的集合淋巴結增生和腫大,使局部腸壁增厚,形成腸位置的改變而構成了腸套疊,同時由于毒素的刺激,使腸蠕動增強,節律紊亂而發病。
▶嬰兒免疫反應:原發性腸套疊多數是1歲以下的嬰兒,正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時期,受各種胃腸道刺激,包括環境、冷熱及哭鬧都會一過性的破壞免疫調節而發生腸蠕動紊亂,進而引起腸套疊。
▶消化道器質性改變:好發于年長兒,由于該年齡段孩子腸腔比較寬如腸道的梅克爾憩室翻入回腸內,造成腸套疊,但一般不會腸梗阻、腸壞死,這種情況多爲繼發性腸套疊,我們也稱慢性腸套疊。
歸結腸套疊發病原因:多因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完善,受外界因素影響及刺激,引起腸蠕動節律紊亂,腸壁位置、結構改變而發病。簡而言之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功能紊亂、腸蠕動節律紊亂而形成的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而引起腸梗阻的過程。
二、急性腸套疊有哪些臨床表現(主要症狀)呢?怎麽和嬰兒腸絞痛區別呢?(很重要)
1、臨床表現:(決定何時送醫)
▶腹痛:腸套疊起病“很突然”和“劇烈腹痛”。是一種有規律的、陣發性的絞痛。
患兒腹痛表現:爲“哭鬧不安”。一般是哄不住的,屈膝縮腹、疼痛性面色蒼白,持續10~20分鍾稍有緩解,緩解中可以安靜或入睡,但是,間歇5~10分鍾或稍長又反複哭鬧,形成“哭鬧-安靜-哭鬧”的節律。陣發性腹痛是由于腸系膜受牽拉和套疊引起的強烈收縮。
▶嘔吐(腸梗阻):由于腸梗阻引起階段性嘔吐,初期是條件反射性嘔吐,一般是嘔吐胃內物如乳塊和食物殘渣,中期吐膽汁,晚期吐糞便樣液體。即“早吐乳-中吐膽汁-晚吐糞”的過程。
▶血便(腸穿孔):有85%的病例在發病後6~12小時,排出果醬色的粘液血便,這是腸壞死及腸穿孔的重要體征。病初一般大便可以是正常的,漸漸地發現大便越來越少直至無大便,最後血便。大便轉變過程爲:黃色便-少(或無)便-血便(果醬色)。
▶腹脹(彌漫性腹膜炎):小兒腹壁薄,在中晚期外觀腹型可見腸形和腹部包塊;晚期腹部膨隆、腹腔積液、腹肌緊張,是腸壞死和彌漫性腹膜炎的表現。單手觸診上腹部右側有“臘腸樣”的包塊。
▶全身情況:早期患兒一般情況如精神狀態、吃奶、大小便、體溫如常。在發病晚期,患兒一般情況差,表現爲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動和反應差;進一步的會出現嚴重的感染中毒症狀,面色蒼白或發绀、發熱或體溫不升、無尿等休克的表現。
我們來點幹貨:臨床表現有一哭(腹痛)、二吐(膽汁、糞液腸梗阻)、三血便(果醬色腸壞死),外加一個“肚子脹”,最後“打蔫了”。
小貼士:這個“蔫”是指孩子的精神狀態和一般情況不好的表現。不是有句老話說:孩子的病可不是裝出來的。請家長牢記:精氣神是病情輕重的風向標,只要覺得孩子“蔫了吧唧”的就不要猶豫,麻溜得上醫院去,不要等到嘔吐、血便就晚了。
2、腸絞痛與腸套疊的區別:
我們已經了解到,當今的寶爸寶媽們已經精于帶孩的業務了,早就了解了嬰兒期“腸絞痛”是怎麽回事,在前面文章中我們也反複介紹過,這裏就一帶而過。
“腸絞痛”是一種嬰兒期胃腸道生理反應,只是兩者的“哭鬧”各有千秋,腸絞痛的“哭”是沒有規律的,由于腸痙攣,寶寶往往在哭的時候是頭向後仰、四肢亂蹬,不用怎麽哄他自己就不哭了,因爲畢竟不是“病”嘛,再說寶寶的小肚子是柔軟的,和平時沒兩樣,往往家長會以爲寶寶“鬧吃、鬧睡”呢。這樣就區別清楚孩子是病不是病了。
三、小兒急性腸套疊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明確腸套疊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這麽許多判斷腸套疊的方法,但是,疾病的診斷我們不能只憑病史和人工分析、物理方法做臨床診斷,最終還是要靠臨床實驗室診斷才是科學依據,因此,家長要接受必要的輔助檢查:
▶腹部B超檢查:通過B超在套疊的部位可見類似“同心圓”或“套筒樣”超聲影像,方便、快捷,無輻射。另外一種就是B超監視下水壓灌腸,可以診斷和治療同時進行。
▶空氣或鋇劑灌腸:是X光線下在孩子肛門注氣,可見“杯口”樣影,同時可以幫助複位。鋇劑是用于慢性腸套疊。
總之,醫院基本上是利用輔助檢查的機會,同時將早期未發生腸梗阻及腹膜炎的病例進行複位治療。
四、急性腸套疊有沒有辦法緊急處置呢?什麽情況下手術?
其實,已經反複重申了急性腸套疊是嬰幼兒的一種危急生命的急症,因此,我們要早發現、早診斷,其次是緊急複位是此病的最佳治療措施。
在處理腸套疊要時刻記住的是一個關鍵時間:48小時內緊急措施
▶保守療法:如果在發病48小時內,孩子全身狀態良好,肚子不脹,而且無明顯脫水的表現,醫生就會用氣灌腸療法使腸管複位,成功率可達95%以上。
▶手術治療:如果孩子套疊的超過48~72小時,或時間不長但病情嚴重,孩子排果醬色血便,腹脹嚴重,就可疑是腸梗阻、腸壞死和腹膜炎發生,需要緊急手術治療。
小貼士:越是早到醫院處理,孩子就少一份危險。當然,家長也要警惕大約有5%~8%的孩子複位後會再有複發的可能,而且是氣、鋇灌腸複位比手術複位複發率高。家長要注意,不要以爲這次複位了,下次不會再被套住,有少部分孩子複發幾率,一般孩子2歲以後發育越來越成熟,就不太有腸套疊發生。
五、小兒腸套疊可以預防嗎?怎麽預防?
說起腸套疊的預防,無疑比治療超前,預防也是基于發病原因進行的,前面也介紹了,腸套疊是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腸蠕動節律紊亂而被套住,因此我們主要從餵養、感染、環境等方面著手:
▶合理餵養:餵養要規律,鼓勵母乳餵養,母乳餵養的好處已經反複介紹,人工餵養最好選擇不同年齡段配方奶粉,不可隨意或經常更換奶粉,增加胃腸負擔、和乳糖不耐受的機會;不可過早添加輔食,6個月後循序漸進的添加輔食,轉乳期最好用強化鐵米粉過度。
▶加強飲食衛生:孩子奶瓶及其他奶具母乳清洗消毒,並幹燥獨立放置,注意每日口腔衛生,避免黴菌性口腔炎發生。堅決不給孩子用過期食品,冰箱的乳制品要加溫。
▶注意孩子腹部保暖:孩子剛哺乳有一個消化過程,因此腹部保暖非常重要,一旦著涼可能引發腸道功能失調,我們在日常護理時,腹部要加一件類似于肚兜,睡覺時注意腹部蓋好被子。
▶注意氣候變化:一般氣候變化也會影響孩子胃腸道功能,特別是秋季轉涼,腸道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腹瀉,自然會胃腸功能紊亂,春季也是如此,所以一方面注意飲食衛生,其次注意保暖。
▶注意不要過度哭鬧及刺激:過度哭鬧,情緒激動,容易形成腸脹氣而腸蠕動紊亂,所以,孩子如果過度哭鬧是要耐心安撫,同時尋找哭鬧的原因,及時處理。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腸套疊是急腹症的一種疾病,嬰兒發病率較高,而且病情變化快,腸套疊的發病主要是飲食餵養不當、感染等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及腸蠕動節律性紊亂,引起腸套疊,所以我們以預防爲主,同時,要了解腸套疊的主要表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複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