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奇帆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從全球來看,能夠接納這部分資金並滿足回報需要的市場並不多,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動性湧向中國市場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概率事件。這個千載難得的機會,又會給大家帶來哪些機會呢?
一、資金爲什麽湧入中國
第一是疫情防控情況差異。在2月初中國疫情爆發後,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是安全的;但3月份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後,新冠疫情開始在歐美等國家蔓延;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作爲世界強國的歐美,不僅沒有很快控制住疫情,反而疫情有愈演愈烈的狀況。
作爲突發的風險狀況,疫情防控情況的不同,也帶給了各自經濟體不同的風險,爲規避風險,資金從高風險地區流向了低風險的中國。據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周三(4月1日)最新報道,由于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國家不斷對經濟注入"強心劑",近2周外資正大規模流入中國。
第二是經濟增長速度差異。近年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從10%左右下降到了7%左右的增速,但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增速較快的地區;從人均GDP來看,中國還剛剛超過1萬美元,在世界的排名在80名左右,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歐美等成熟經濟體近年來增速基本在1%左右,能達到3%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經濟增速體現的是市場盈利的機會,因此資金從經濟低增速地區流向了高增速地區,追求的其實是盈利空間。
第三是資金成本存在價差。爲應對疫情,歐美國家啓動了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美國甚至寄出了無限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2萬億美元的財政政策,利息基本下降到了零利率狀況。放出的大量資金必須要有去處,在資金自由流動的背景下,一定會從低利率流向高利率地區。
一邊是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歐美資金,一邊是至少5%以上回報(以銀行理財回報計算)。當大量資金進入全球市場後,除了部分財政性資金可以買抗疫物資以及解決本國民衆的生活問題以外,大部分的資金還是金融性的資金,是一定要和産業相結合並追求 5%-10% 的回報率的。國際知名投資家羅傑斯,就“美聯儲的無限流動性以及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發表看法時說:
“這會刺激股市回升,但在疫情結束前,這將只是一次技術性反彈,熊市還沒結束。”他還表示:“在應對新冠病毒方面,中國做得比較好。與美國相比,我更願意在中國投資。”
二、資金會流入哪些領域
在歐美爲應對疫情而釋放的大量低成本資金,因爲疫情防控、經濟增速和資金成本均存在明顯的落差,必定會流入中國,而能夠接納資金的無非是房地産、金融和制造三大領域。
一是流入房地産領域。從世界範圍來看,美股和中房是兩大最堅挺的資産,就中國來講,房地産被認爲是最安全的高回報領域,房地産占國人財富比例接近2/3。歐美的零利率的資金必定會想方設法流入中國房地産領域。截至3月20日,房企美元債合計融資規模已達269億美元,合人民幣1906億元,可以說就在諸多房企迎來2020年兌付高峰期時,海外資金正傾瀉而入。如此之大的融資規模,絕不是巧合,只能解讀爲對中國樓市的堅定看好。
二是流入金融領域。從近年來的國外訴求來看,一直希望能夠更深入的進入金融領域。而我國也啓動了金融領域的深化改革,取消了一些股比限制,並于4月1日正式生效。相比制造業領域,中國金融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距離,歐美資金進入金融領域相對而言有更大的盈利機會。
從金融市場來看,通過合理引入外資,能夠激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潛力,尤其是中國股市會獲得更多的國際資本關注,爲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帶來國際資金支持,從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快建設産業鏈集群。根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16日至25日流入中國基金的資金累計達到70.9億美元(約合503億元人民幣),創下自2015年5月份以來最大的資金流入。
三是流入制造領域。通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鏈條,但産業仍需要不斷升級,國外的資金和技術仍需要繼續引入,比如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在上海落地。中國接納全球産業鏈、打造産業鏈集群的過程,將會獲得大量的國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從而真正做到“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加速完成中國四大經濟圈、九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産業鏈集群建設。
三、機會又在哪裏
對于這個百年一遇的機會,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機會又在哪裏?結合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我們認爲機會依次排序爲股市、科技産業和樓市。
一是最大的機遇在股市。從我國經濟來講,現在已經進入了科技創新和科創板主導的時代,金融輔助科技創新,意圖推動我國進入創新驅動,打開新的經濟增長空間。爲此國家也放開了金融領域對外資的限制,並且國內外股市存在明顯的估值差距,聰明的國際資金既有流入的通道,也有盈利的可能。
因此,股市自2019年以來也出現了所謂的國際資本溢價的行情,我們認爲這個機會是國家和資本都需要的,會持續一段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歐美資金有更成熟的投資經驗,機構化的操作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投資機構還是要改變偏散戶化的操作風格,方能抓住機會。
二是其次的機會在科技。次于金融的機會,在于高科技産業領域。中國13億人口和1億中産構成的潛在的巨大市場給年輕一代提供了廣闊的創業空間,尤其是互聯網等高科技領域地創新,中國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角獸企業中國甚至已經排名世界第一。歐美資金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參與的方式獲取盈利,如當年的孫正義的軟銀投資馬雲的阿裏巴巴,獲得了他這一生最成功也是最驕傲的投資成功案例。
三是平淡的機會在樓市。對于樓市,我比較傾向于平淡兩字。雖然歐美資金通過購買地産公司債可以參與,並依然有較大的可能獲取盈利,如當年投資恒大的資本一樣。但是房住不炒的定位,仍是懸在地産之上的達摩克利之劍。從新一輪的上市房地産公司公開的新戰略來看,都采取了一定的收縮戰略,對房地産采取的是相對保守的判斷。
從國家角度來看,資金流入領域依次爲股市、科技産業和樓市也是比較理想的,最不理想的流入排序是樓市、股市和科技産業。因爲國家的競爭力在産業,資金最好大量流入産業,並進而升級中國戰略産業;次之是流入資本市場,間接流入産業;最不理想的是流入房地産,推高房價,打亂中國房住不炒的定位,再次迎來資産價格的暴漲,扭曲了中國既定的經濟戰略。因此,大量流入的資金對國家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關鍵是要引導好,對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