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星鏈計劃?
星鏈計劃我簡單來劃分有兩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2015年到2019年,第2階段就是從2019年到2025年。爲什麽這麽劃分呢?我們要知道在2015年的時候,也就是最初的計劃是到2020年發射4000多顆衛星,但是直到2019年也才發射兩顆上天;所以馬斯克又提出了他的新計劃,就是在2025年之前發射1萬多顆衛星上天,截止到2020年初3月份的最後一次發射爲止,已經成功發射6次,合計有360顆衛星進入軌道,按照現在的發射節奏,到2020年底將擁有1600顆衛星,這比目前爲止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衛星數量加起來都要多,這次調整有什麽值得注意的點呢?第一數量的變化,總量增加了將近兩倍多,第二是軌道高度的變化,由原先的1150千米高的近地軌道,降至300千米至500千米之間的極低地球軌道,加上配套的地面基站,使得其能爲用戶提供25ms的低延遲網絡信號傳輸,馬斯克說,星鏈的目標人群爲偏遠地區的3-4%的用戶,這樣至少能提供全球2-4億人的互聯網服務。那麽爲什麽會有爭議呢?
溫馨提示:篇幅較長,可以收藏有空再看或者直接看最後一部分。
星鏈計劃表面上看,前景是很美好的,看起來是可行的,但有也有很多不看好的聲音,很多人將星鏈計劃與5G進行比較,甚至鼓吹,星鏈計劃將直接跨過5G邁向6G,那麽這裏我要說,這是無稽之談,稍微有點通信知識的人,都不會這樣認爲.
先說說星鏈計劃的"生父"、PayPal(最大的網上支付公司)聯合創始人,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三家公司的CEO,埃隆·马斯克。
馬斯克一生具有傳奇色彩,我們熟知的馬斯克,名聲最響的是他的特斯拉,其次就是space x了,2018年成功進行回收火箭之地位更甚,傳奇經曆乃至被許多人奉爲神迹。誠然馬斯克到目前爲止所取得的成就是極高的,大部分人傾其一生都無法企及的,我認爲,他的成功是靠搏命的得來的,不成功便成仁,就像他的特斯拉,從誕生以來就命運波折,産量問題,資金鏈問題,質量問題,這些都可以輕易讓他的努力付諸東流,但到目前爲止,特斯拉進入中國,並在上海建立工廠,産量、資金,以及質量問題都有望得到徹底解決,前途一片光明!
那麽?接下來就要說說他的space x和他的星鏈計劃了,會步他的前輩"依星系統"的後塵嗎?合理嗎?可行嗎?相比5G能成功嗎?有什麽暗度陳倉的小動作?往下看!
依星系統與星鏈計劃
依星系統與星鏈計劃都是由美國公司提出並開發的,依星系統的命運會在星鏈計劃上重現嗎?如果單看結果,我覺得不會,爲什麽呢?依星他的時代背景以及它的市場定位在當時來說太超前,成本太大,變現難,導致拖垮了創始公司,直到後來被收購,重新定義目標市場,縮小服務範圍也就是爲美軍提供服務,才得以繼續生存。星鏈計劃,在當下的技術實力和成本是可以實現星座部署計劃,但是相比依星,星鏈的衛星數量幾何級的增長,這依然是一個數目龐大的資金投入,就算成功投入運行,依現在星鏈計劃的預估,每年能有300億美金的收入嗎?我覺得是很難,這怎麽收回前期投資並維護運行下去。
合理嗎?
合理之處:大環境下,中美5G的發展,差距依然是肉眼可見的,中國的5G部署領先美國至少兩年以上,高通在中國5G部署節點上的判斷失誤,直接導致技術上落後一步,且美國的5G優質頻譜資源已經被美軍占用,無奈之下采用了與世界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毫米波路線,在這個大環境下,星鏈計劃的第二次誕生(2019第二階段)也就給美國對未來通信路線多了一個別樣的選擇。
不合理之處:首先太空的軌道容量是有限的,目前的計劃是要發射一萬多顆極低地球軌道衛星,這是非常稀缺的戰略資源,這種資源基本上是"先占永得"的。這種大規模的資源搶占是否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對而受阻;並且這麽多衛星活躍在太空中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已經有許多國際組織提出了抗議。馬斯克的目標人群相對比較廉價,投入如此大去服務這些價值不高的客戶,資本的貪婪告訴我這不合理,畢竟中國的村村通還是國家硬性要求的,以扶貧的角度去做的,資本家會這樣做嗎?
可行嗎?
可行之處:1. space x的技術實力以及馬斯克之前力求的火箭全部自産帶來的成本優勢使得衛星的制造以及發射成本大大降低,加上星鏈的運行軌道在300千米至500千米之間的極低地球軌道,使得火箭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到地球中軌道,一箭60星已經成功,相比一千一顆衛星動辄幾億美金的造價,這個成本已經是非常低了,而這表明了以space x的能力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完成全部星座部署並不是遙不可及的。2. 從市場角度,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仍無法實現高速互聯網服務,尤其是非洲和南美。若單論這兩地的人口不考慮社會富裕發展程度,這裏面是兩個中國的體量,理論上足以撐起星鏈計劃的盈利。
不可行之處:1. 衛星的通信一般是KA和KU波段兩者都是在20GHZ左右,星鏈使用的是14.0-14.5 GHz頻段,而我們民用消費市場也就是手機的通信頻率是在2GHZ以下的,這之間並不能直接相通,星鏈計劃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增加地面站部署,預計部署一百萬多個用于中轉,那這不就是把現有的地面通訊體系的主幹網搬到了太空,兩者孰優孰劣還真不好說。2. 還是從市場角度講,星鏈計劃目標人群是世界上3-4%的傳統運營商無法覆蓋到的人群,這些地方一般是人口稀少、發展相對落後、消費能力相對較低的。有多少人能用的上且用得起,這個資費的標准是否能夠將計劃的前期投資收回並且長期運營下去,難度非常大,要知道星鏈的衛星是在極低地球軌道是不同于高軌道地區的衛星,其壽命差不多是5年,然後就會掉入大氣層,這些缺位的衛星也要再發射新的衛星上天補網,投入産出能平衡都謝天謝地了。
相比5G能成功嗎?
第一,如果要說那個成功概率高,那麽5G就是90%,星鏈就是10%,爲什麽呢?5G已經成爲國際標准,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按部就班的部署升級,美國自己搞了另一套,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雖然美國科技實力強,但是市場前景卻不明。按照馬斯說的,其並不是要跟傳統運營商競爭,而是要補足運營商無法覆蓋到的地方,直到目前爲止,除了他自己前期投入,還沒有哪家投資機構願意出巨資來支持這個計劃,都是試水性質的投資,對他來說上火星更重要,星鏈知識順帶做做,到時候錢花完了,融資不成功,資金鏈一斷,那不就是第二個老賈嗎?(還真別說,我覺得這兩個人真像,老賈運氣差了些,哈哈)
第二, 相比5G是應用于地面,星鏈這種天基覆蓋的絕大部分都是海洋!這意味著什麽?資源浪費啊!好不容易給地球織了個網,結果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基本用不上。星鏈估計自己也想說"唉,我太難了!"
第三, 相比5G ,星鏈的能力並沒有很強,及時是馬斯克自己也說,其空口時延在20到35毫秒之間。這個時延比移動聯通的低一些,但相比如5G的1毫秒,差的那不是一星半點。還有能源供應,要大量處理上傳下載的數據對能源供應也是考驗,畢竟只有太陽能板,而地面基站就好處理了。還有通量密度,也就是網絡中流量總和,和連接數量。這兩個指標,地面基站可以增加數量擴容,衛星你還想要幾個就發射幾個嗎?所以星鏈本身技術標准就不如5G.
有什麽暗度陳倉的小動作?
美國實際上退出了1967年的國際太空公約。特朗普也簽署了《美國國家太空戰略法案》,足見美國的野心,太空軍備競賽不可避免的到來,而星鏈計劃的初期投資者就有美軍,那星鏈到底是借民用的殼行軍用之實還是真的民用呢?
星鏈最近的熱度不小,像投資圈大V都在說如何的利好,與此同時,又傳出要將星鏈項目單獨拆分上市,相關概念股不管是美股還是A股都在漲,這是要找接盤俠嗎,先吹一吹等融到資了再退場?
說了這麽多,我總結一下我的主要觀點:
1、 星鏈計劃除非燒巨資,貼錢用低資費打開偏遠地區的那些市場,培育市場,堅持燒個5年8年的,不然很難成功,願景很美好,技術也足夠尖端跟顛覆性,但是通信的發展已經是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不是一家公司玩得轉的,即便他是馬斯克的公司,企業玩不轉了頂多就是往太空發射了一堆垃圾,破産賠錢了事,國家戰略錯了那是影響國家前途國運的。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能放棄已經被華爲愛立信等通信巨頭實現的技術標准,而去賭上國家氣運陪一家民企玩。即使未來計劃成功,星鏈最多也就是成爲地面通信的補充,成不了大氣候。
2、 相比很多人盲目相信馬斯克的星鏈一定能大放異彩,然後打許多人的臉。我更相信這就是馬斯克的一個融資手段,他的人生目標是上火星,而不是搞通信。發射這麽多衛星也許是爲了將來特斯拉汽車的自動駕駛鋪路,因爲相比5G技術路線下的自動駕駛,星鏈的覆蓋範圍會更廣,只要星鏈的衛星定位精度控制在厘米級,時延再降低一些,實現自動駕駛,這也許還更靠譜些。畢竟我覺得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招牌。而在美國5G受阻,馬斯克不可能等美國本土成熟,要麽在中國設廠走中國路線,要麽做一個備胎,反正馬斯克忽悠投資人的能力我是相信可以的,對他來說輕車熟路,特斯拉不也反複了好些年才成的嘛。成了大賺特賺,不成也虧的不多啊,自己的錢在space x初期都花光了,現在有投資,多條路何樂而不爲呢。
3、 有些人說馬斯克是爲了占領軌道坑位,然後可以拿去轉賣,我想說,近地軌道的容積夠大,一萬顆占不完,十萬也不行,如果不能長久的運行下去,你掉下來就有人給你補上去,當你沒錢繼續玩了,你的坑位自然就讓出來了。就像當年的歐洲伽利略導航,前面占了後面跟不上,還是被北鬥給擠了進去。不要過度販賣危機,中國不會無動于衷,他會按照自己既定的規劃區發展航天事業,這不,空間站要來了。馬上就要登月了。這才是實打實的進步,發射些近地衛星,不光space x做得到,中國也可以。我們經曆過大躍進,曆史教訓還不夠深嘛?PPT隨便做,大放衛星這不都是我們前輩玩剩下的。要記住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民族的偉大複興!
4、 中國自己的類似天基通信計劃也有不少,比如鴻雁星座,雖然還不成熟,但是他的定位很好,給工業、海洋、氣象、交通、防災減災等提供全球的雙向的實時數據傳輸和圖文多媒體數據服務,目標人群精准範圍小,投資規模就小一些,對于這些用戶,使用成本高也不是致命問題。而且鴻雁星座對北鬥來說也是一個補充。再說今年的北鬥就要發射完了,自己的導航系統勝利在望啊!
5、 星鏈計劃本身是有一定前景的,我國也有很多民企在跟進。我一直都是支持技術進步,支持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但是我覺得把說不通、不合理、而且似乎是死節的問題拿出來大肆宣傳是別有用心的。我更多的是希望穩妥的技術演進,而不是玩命式的豪賭。畢竟從1G到5G技術步步爲營,最初的大哥大不也演變到現在精致小巧的手機了;最初的因特爾80386到現在的十代I9;從90nm到7nm等等,都證明了穩步提升才是最妥的。
注:以上爲作者的理解,表達如有不恰當,海涵~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