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小兒百病,積食爲先”,這句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爲嬰幼兒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對食物需求量較大,但因其脾胃虛弱的生理特點,很容易出現積食的症狀。
嬰幼兒一旦積食,會出現肚子疼、肚子脹、不消化、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嚴重的會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長期得不到治愈,會影響嬰幼兒的身體發育。
俗話說“孩子一場病,媽媽半條命”,每次孩子生病後,媽媽都會跟著遭罪,因爲內心的焦慮,通常會吃不好、睡不好。但實際上,孩子每次生病都是有征兆的,尤其是“小兒積食”,只是家長們沒有在意罷了。
“小兒積食”的5個信號
1、打嗝反出酸腐味道
寶寶積食,是腸胃功能運轉異常,導致食物長時間停滯在胃裏。當食物長時間得不到消化時,就會腐敗變質,這些氣體會通過打嗝從口腔出來。寶媽可以在給寶寶吃完飯後,或者寶寶大口呼吸的時候,湊近寶寶的嘴巴,聞一下是否有這種腐敗的味道,如果有,基本上就能確定爲積食了。
2、食欲變差
因爲腸胃受傷,運化能力變差,所以胃裏容不下太多的食物,孩子就不太有想吃飯的欲望。比如你做出平時寶寶最愛吃的食物,寶寶可能也不太想吃,就算是勉強吃了一些,也會很快吐出來。而且,觀察寶寶的舌苔,你會發現舌苔變得厚膩。
3、大便不正常,味道臭,顔色深
健康的身體,每天都要新陳代謝,簡單的講,就是食物從嘴巴進去,然後糞便從肛門排出,而且越規律越好。當寶寶大便開始變得沒有規律,從每天一次變成兩三天一次,而且大便比較幹燥、味道又酸又臭、顔色偏黑時,基本能確定爲積食了。懂一點醫學知識的朋友,完全可以通過大便來分析腸胃的健康狀況。
4、臉色不對
在正常情況下,寶寶除了每天短暫的哭鬧,大部分時間都是比較開心的,因爲沒有哪個父母會天天惹寶寶不開心。但是,已經出現積食的寶寶,會表現得很煩躁,比如愁眉苦臉、不開心。另外,寶寶的鼻梁處會有明顯青筋,臉色比較暗黃,不再是紅撲撲的了,包括眼皮也會出現腫脹、發青,睫毛出現黏連等。
5、手心腳心出汗,腹部發燙
寶寶積食後,手心和腳心容易出汗,當然也要對比寶寶平時的狀態。撫摸寶寶的腹部,會有輕微發硬、發燙的感覺,但手背和後背基本上沒有變化,這些身體症狀還是比較明顯的。
3招教你消積食
1、調整飲食
在寶寶積食的這段時間內,不要強迫寶寶吃飯,適當減少每天的飯量,減輕腸胃的負擔。記住,寶寶餓上一頓兩頓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保持水分攝入正常即可。
茯苓、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根據寶寶的口味,搭配熬制成粥,然後添加適量的益生菌,給寶寶吃上幾天。
2、按摩腹部
給寶寶做腹部按摩,是爲了幫助腸胃的蠕動,這是吃藥以外最有效的辦法。家長把自己的雙手清洗、搓熱,然後掌心位于寶寶的肚臍正上方,順時針一分鍾,逆時針一分鍾,每天按揉數次。
3、增加活動量
如果寶寶精神尚可,家長可以有目的性讓寶寶多運動。比如一些親子遊戲,去戶外跑跑跳跳,目的是爲了加快體內新陳代謝,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如果寶寶積食時間較長,而且已經出現了發燒、咳嗽的症狀,以上這些方法只能作爲輔助。應該馬上帶寶寶去醫院,讓醫生開一些消食化積的藥,因爲積食引起的發燒和咳嗽都還挺嚴重的。
最後提醒一點:無論寶寶是天生脾胃虛弱,還是後天貪嘴好吃,預防一定是很關鍵的。而且,積食這種情況,可能會經常發生,只要能正確處理好寶寶積食,至少能減少寶寶一半的生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