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似乎已經成爲了都市人的“常見病”, 有時一陣莫名的心煩意亂,就會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
焦慮——是一種處于擴散狀態的不安。如果你只是一小段時間有這種情緒,可能與這些難以察覺的“焦慮源”有關。
今天讓我們來揪出你身邊隱藏的焦慮源,讓你重拾往日的好心情。
一整天都在看負面新聞
實時報道的新聞有增壓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期間。
大多數突發新聞的內容集中在疫情、暴力、戰爭和憤怒情緒宣泄等方面,往往讓人驚慌。
建議每天查看1-2次正規來源的新聞就夠了。
血糖水平低
“餓怒”是指饑餓與憤怒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情緒狀態,也會讓人感覺焦慮。不吃飯會導致血糖下降,加重焦慮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進食量過少、吸收合成障礙,長期饑餓或過度控制飲食,小腸吸收不良、長期腹瀉等,均可誘發低血糖發生。
平時碳水化合物不能吃太少,可以常備一些糖果,運動時要量力而行。
飲食不均衡
未能從飲食中獲取足量的營養物質,尤其是B族維生素,會破壞情緒,使人無緣無故地感到焦慮。
研究表明,缺乏肉類、綠葉蔬菜、水果、堅果和雞蛋的飲食會導致焦慮和煩躁。
均衡營養重點要吃的主要有9類食物:
1.粗糧/全谷:應占主食1/3以上;2.深色蔬菜:應占所有蔬菜的50%;3.新鮮水果:每天吃200~350克;4.大豆制品:豆漿、豆腐、豆腐幹;5.蛋類:雞蛋特別容易消化吸收,建議每天一個;6.魚蝦和瘦肉類:肉類和魚蝦合計平均每天100~150克左右就足夠了;7.奶類:鈣含量多,吸收率高,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喝牛奶300克;8.堅果:宜少吃,每天一小把;9.橄榄油和亞麻油。
缺水
喝水不足不僅會造成口幹舌燥,即使是輕微脫水也會引起情緒紊亂,喝夠了水能改善情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
每天重點把握三個喝水時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時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喝水的溫度不能太涼也不能太熱,最適宜的溫度是10℃-30℃。
睡眠不足
壓力和焦慮會導致睡眠問題,而睡眠不足反過來也會加重焦慮和壓力,這是一個無休止的循環。長期失眠會增加患上抑郁或焦慮症的風險。
國內外首選的是,失眠的認知行爲治療。簡化爲:“上、下、不、動、靜”五步療法。
上:一般建議成年人晚10點到11點上床。
下:早晨6點定時起床。
不:不管晚上睡得好或不好,白天不能夠補覺。在床上不要做和睡眠無關的事,比如躺著看手機。
動: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加睡眠的效率和動力。
靜:睡前要平衡軀體和心理的緊張,越怕失眠,身體越緊張,越容易失眠。
缺乏鍛煉
缺乏鍛煉影響身體素質,情緒也難以飽滿,而當你鍛煉時,大腦會釋放內啡肽,這種化學物質能減輕焦慮。
疫情期間,公衆應該單獨活動,避免進行群體性的體育項目,如廣場舞、打籃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場、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適當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打太極、瑜伽等。
健康人群每周應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3~5次,至少達到150分鍾,其中75分鍾達到中高等強度。
喝醉酒
劇烈的頭痛和惡心並不是酗酒的唯一後遺症,也是焦慮的主要誘因,因爲酒精會擾亂睡眠,而睡眠不足會增加焦慮。
《中國膳食指南》建議,以酒精量計算,成年男女一天的最大飲酒量分別不超過25克和15克。
這意味著,男性每天最大飲酒量是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女性則爲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52度白酒30克。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涉及近60萬人的研究顯示,飲酒沒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對健康産生不良影響,建議滴酒不沾。
雜亂
環境雜亂會讓人精疲力竭,無法集中注意力和放松,所有這些都會導致焦慮。
打掃房間不但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還會刺激大腦內的神經遞質,促進多巴胺、五羟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幸福感,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此外,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一項涉及17個國家13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周做5次家務,每次半小時,可達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使死亡率降低28%。
缺乏社交
焦慮最容易填滿孤獨者的大腦。享受獨處是件好事,但也要確保多和人交流。
即使疫情期間不能出門,也可以與好友語音、視頻聊天,還可一起玩成語接龍、你畫我猜、K歌,既減壓又愉悅心情。
老年人還可以多聽聽音樂、跟家人聊聊天。
拖延
許多任務沒有完成,一拖再拖,拖成心理的大山。建議適當減負,制訂可行的計劃並堅定執行:
1.把工作進行分類:把需要做的事情寫在紙上,達到提醒的效果。
2.把大任務分成小任務:每個小任務設定完成的時間,一切就沒有那麽難了。
3.消除所有幹擾:關掉社交app,關掉音樂,關掉電視……將一切會影響你工作效率的東西統統關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4.多互相監督:找朋友一起克服這個壞習慣,比單打獨鬥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