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來源于:網絡
武則天(624年-705年,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人。
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690年-705年在位)。
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爲“呂武”。
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爲唐太宗才人 。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成爲皇後,674年,加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
高宗駕崩後,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爲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
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
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705年,武則天病笃,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複辟,迫使其退位。
中宗恢複唐朝後,爲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
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及《金輪集》,今已佚。
武則天爲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祖籍並州文水縣。
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
李淵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
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彟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武士彟在635年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637年,唐太宗來到洛陽宮後,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爲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嫔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爲尼,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650年五月,李治在爲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裏,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
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
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652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爲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後、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三人互相讒毀,但李治都沒有聽信。
武則天工于心計,心狠手辣。在654年武則天産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後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望,憐愛並逗弄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著沒人,竟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打開被子一同看孩子,發現女兒已死,啼哭不已,並且驚問侍從,侍從都說:“皇後剛來過。”
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後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于是哭泣著數落王皇後的罪過,王皇後無法解釋清楚。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
中書舍人李義府首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見機行事,也都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爲後。
元老李勣又建議李治“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使李治、武則天在廢立皇後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
李治終于頒下诏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爲庶人,囚于別院;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
李治下诏,將武則天立爲皇後,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貶。
659年四月,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甯、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曆史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于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
到武則天得志後,“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爲,動爲後所制”,李治不勝其忿。
664年,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後,李治亦以爲然,即命上官儀起草廢後诏書。左右侍從及時奔告于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訴,使其“羞縮不忍,複待之如初”。
李治又擔心武則天怨怒,因此哄騙她說:“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從此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垂簾于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于其口”。
武則天積極勸其封禅泰山。封禅時本應先由皇帝初獻,公卿亞獻。但武則天認爲,封禅爲祭地之儀,由太後配享,彰顯後土之德。
所以她要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應允。
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後。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産,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予以升獎;“爲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她所編農書《兆人本業》,頒行天下,影響很大。
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爲主。
675年,李治所患的風眩症愈加嚴重,准備讓武則天攝政,因宰相郝處俊勸谏,這才暫時停議。
683年,李治駕崩于貞觀殿,臨終遺诏:太子李顯于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李顯即位,是爲唐中宗,尊武則天爲皇太後。
684年二月,武則天將李顯廢黜爲廬陵王,遷于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爲帝,爲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
武則天下诏廣開言路,對穩定當時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
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驿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
于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爲獎勵告密,武則天對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則天下诏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已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諸王不安,欲起兵對抗。
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武則天命面首薛懷義率人于洛陽建造的明堂落成,號“萬象神宮”,放任百姓入內參觀。
建宮的花費達到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爲之枯竭。
690年九月,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余人到神都,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爲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准許。
百官、宗戚、四夷首領、沙門、道士及遠近百姓共六萬余人俱上表請願,李旦亦自請賜姓武氏。
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武則天方准所請,于九月九日親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爲周,改元天授.
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李旦)爲皇嗣,賜姓武氏”。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廟。
693年正月,武則天在萬象神宮親自主持祭典,自制宮廷樂舞《神宮大樂》,選用舞者九百人 。同月,武則天聽信讒言,殺太子李旦的妃子劉氏、德妃窦氏,李旦幾遭誣陷,險些受禍 。武則天加號“金輪聖神皇帝”,制作金輪、白象等“七寶”。
695年正月十六日,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因失寵而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毀,她遂下诏重建明堂。同年臘月,武則天從神都出發,登嵩山,封神嶽,大赦天下。
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余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
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內 。
來俊臣凶狡貪暴,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曆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爲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
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後說:“姑侄之于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麽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爲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麽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
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爲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
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爲皇太子。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于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著華麗。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爲他們執鞭牽馬。
武則天已經進入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
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系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陷處死。
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笃,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晖、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于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余人,沖入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則天被迫禅位于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李顯複位後,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後每十日一往。 上武則天尊號爲“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
唐朝複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複舊制,複稱神都爲東都。
武則天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整頓吏治、嚴懲貪汙的政策,對于爲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于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並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武則天還設銅匦于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武則天雖然政令嚴明,刑罰嚴峻,在她統治時期,很少有人因爲直谏獲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這對于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啓用酷吏。爲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爲掌握國家統治大權,毒死了已立爲太子的親生兒子。
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697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
《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樂書要錄》爲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樂律文獻,除少量內容因襲就說外,多富實踐意義,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軍事上,武則天幾乎將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全部放棄。隨著統治的穩定,武則天又逐漸挽回了頹勢。702年,武則天于庭州置北庭都護府,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于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廷對西域地區的管轄。
武則天除精通史籍詩文之外,還精于書法。尤其精于飛白書和行、草書。
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稱帝後,她禦撰了大量雅樂作品,如《唐明堂樂章》《唐大飨拜洛樂章》等,對唐代音樂文化的繁盛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創作的占有四首,即《天授樂》《長壽樂》《鳥歌萬歲樂》《聖壽樂》等,其數量乃諸位帝王之最。
這些禦制作品影響廣泛,傳到日本後被奉爲雅樂代代相傳,《聖壽樂》又被唐玄宗加以改編並廣泛流傳。
武則天還將內教坊改爲雲韶府,習雅樂,改制音樂機構,促進宮廷音樂的發展。
武則天執政期間是唐代音樂過渡階段,上承唐初的雅樂,下爲唐中期燕樂、俗樂奠定基礎。
武則天爲了宣揚政治需要、滿足個人享樂,傾力打造了一支宮廷樂隊,名爲“十萬宮廷樂”,後世傳爲“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其規模之雄偉是曆史上罕見的。
唐玄宗欽點的三百梨園子弟備受贊譽,與之相比,693年,武則天自制的《神宮大樂》,舞用九百人,演出于萬象神宮之庭,規模宏大,堪稱帝王建制宮廷樂隊之最。
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晖、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複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爲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曆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