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即將來臨,祭祀祖先的活動也將陸續展開。但由于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們不能大搞聚會活動,最好取消祭祖活動,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懷念祖先。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祭祖是一項重大的活動。但曆史上還真有一位這樣的人,死前立下遺囑:不准後人掃他的墓,他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他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謀臣,政治家,軍事家。他工于心計,城府極深,前期在曹操身邊並沒有發揮其作用,韬光養晦。可是爲什麽他能笑到最後?他在三國裏壽命最長,熬死曹魏三代君王,最後絕地反擊,一舉奪得曹魏政權。
但就是這樣風光無限,功成名就的司馬懿,而爲何在死前立下遺囑:不准後人掃墓,爲何變得這麽低調?他的遺囑是這樣寫的:
于首陽山爲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沒名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大概意思是說:司馬懿死後要求葬在洛陽的首陽山,墓前不立墳不立碑不栽任何植物,入葬時穿平時穿的衣服,不埋葬任何貴重物品,後來遺孀去世也不得與他合葬。後來他的子孫後代也遵從遺囑,不准後代上墳祭拜。
司馬懿爲何要立這樣的遺囑?要知道在古時候,人們都注重死後光榮,而司馬懿卻選擇低調,他處心積慮一輩子,難道不是爲了光宗耀祖嗎?或許是死前良心發現,才立下這樣的遺囑。
立下這樣遺囑的曆史背景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前,將七歲的幼子曹芳托孤給司馬懿與曹爽,並告誡曹芳:對待司馬懿就要像父親一樣對待。司馬懿任命爲太傅,輔佐幼主曹芳,但曹爽畢竟是曹魏宗親,他的官職比司馬懿大,他處處排擠司馬懿,駕空司馬懿的勢力。
司馬懿自知實力不夠,幹脆來個提前退休,退居二線,在家裏休息。但他不是真的休息,而是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有一次,曹爽派手下李勝去試探他,李勝假慈悲跟司馬懿說:“太傅,我過幾天就要去荊州複職,特地來看下你”,他也知道李勝虛情假意,故意裝糊塗地說:“好好幹,到時我那兩個兒子跟你混,不過在並州胡人多,要多加小心”,李勝趕忙解釋:是荊州不是並州,您聽錯了,其實他裝作聽錯。
李勝還看到司馬懿年老體衰,命不久矣。去府上拜見司馬太傅,恰巧看到仆人在餵司馬懿的藥,藥都不肯吃,在那裝瘋賣傻,並且還把藥倒在仆人身上。李勝看到這一情況,趕緊回去禀報給曹大人,曹爽聽聞這消息,感到洋洋自得。殊不知司馬懿是在韬光養晦,雖然他退居二線,但時刻關注時事變化,並且暗中招兵買馬,培養一大批死士,爲將來發動政變奠定基礎。
曹爽聽到這消息後,放松了對司馬懿的戒備,開始放縱起來,整天花天酒地,縱享聲色當中。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去祭拜祖先,曹爽將部隊調離京城,浩浩蕩蕩地出城祭祖。這時,司馬懿年近古稀之年,再不反擊,就再也沒有機會,于是抓住這機會。司馬懿經過周密部署,先將郭太後救出,以太後的命令發號施令,然後派人攻占曹爽在京都洛陽的老巢。而司馬懿帶領他的兒子們及郭太後,前往高平陵,捉拿曹爽,挾持幼帝曹芳。曹爽是貪生怕死之人,看到這一情況,嚇到了,很慌張,司馬懿勸他歸降,交出兵權,並且對曹爽說:“只要你歸降,保你平安。”曹爽于是交出兵權,沒過多久,曹爽被誅其三族,連他的姑姑及其姐妹、姐妹們的子女,全部斬殺,可見司馬懿心狠手辣,永絕後患,嘴裏還振振有詞:
我奉先帝遺诏,討伐叛逆,曹爽大權獨攬,離間兩宮,罪不容恕。我已擅自作主告誠主管人及黃門令說:“免去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兵權,以侯爵的身份退職回家,不得逗留而延滯陛車駕,如敢于延滯車駕,就以軍法處罪。”
這就是史上高平陵政變,這場政變司馬懿絕地反擊,成功奪取了曹魏政權,爲後人三國歸晉奠定基礎。
沒過多久,司馬懿在公元251年逝世,享年73歲。但爲何要立下這樣的遺囑呢?筆者認爲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司馬懿生前招敵無數,怕死後遭到掘墳鞭屍。他一生都在算計別人,也得罪了不少人,特別是在這場政變當中,斬殺曹氏家族幾千人。難道他不怕得到報應嗎?于是才立下這樣的遺囑,讓別人找不到他的墓地。
第二,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或許是良心發現。他發動政變後,不過兩年就去世了,或許知道自己大限已至,良心發現,也自知罪孽深重,還是低調點下葬,不要這麽勞民傷財。
第三,怕後人去祭拜,引發朝廷政變。他吸取了高平陵政變的慘痛教訓,立下這樣的遺囑,以免後人效仿,因祭祖而發生政變,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爲了子孫後代著想,司馬懿可謂是老謀深算啊,甯肯死後低調,而保後世平安。其實,後面的事也不是司馬懿所主宰的,他的孫子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西晉,沒多久也逃不了被滅亡的命運。
司馬懿立下這樣的遺囑,可謂是老謀深算,這招很高明啊。一千多年來,後人都試著尋找他陵墓,可是至今也沒有找到,消失在浩瀚的曆史畫卷當中。雖然他是老奸巨猾之人,但也不是大邪惡之人,遭到後人敬仰也是應該的,而他卻擇低調。死後風光還不如生前低調行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