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乍一聽不可能像是真的,其實在二十年前確有此事,而且當時還有部分國內科學家向上面建議此事,那麽所謂的“炸開一個口子”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聽我來說說故事的始末:
南極、北極、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公認的三極,它們是世界氣候變化的窗口。喜馬拉雅山脈位于哪裏呢,從地圖上來看,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青藏高原南邊的“柵欄”,或者說是一條分界線,將魚米之鄉恒河平原與北面嚴寒的高原地帶分別開來。于是,一個設想出現了。
能不能炸開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口子,不要多,50公裏寬的缺口就行了,就可以將印度洋上的暖濕氣流經尼泊爾吹進青藏高原,改變那裏的氣候,造就一個魚米之鄉。這個設想並不複雜,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一個屏障,它阻礙了暖濕氣流的前進,來自于印度洋上的暖濕氣流由于喜馬拉雅山的阻隔而擡升,遇冷降雨,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南面的恒河平原,那裏有豐沛的降雨,也有面積廣大的水稻田種植區。
僅一山之隔,氣候的變化就這麽巨大,如果炸開一個口子,這不就完美了嗎。這個設想經當時的幾位科學家一提,迅速成爲了熱點話題,馮小剛導演的《不見不散》影片中也出現了這個鏡頭,影片中葛優在講台前介紹這一設想。
那麽從科學的角度看,這個設想有沒有可行性?
從工程上來看,炸開一個50公裏寬的口子,這必須要用核彈來完成,想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使用數百顆原子彈,這個根本不可能,原子彈爆炸本身就具有強放射性,會汙染環境,爆炸之後請問怎麽施工?
從科學上來看,炸開一個50公裏寬的口子也無濟于事。喜馬拉雅山山脈並非是一堵連續的牆,它本身就有許多開口,你再多炸開幾道口子又有何用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嘛。
從氣象上來看,就算暖濕氣流越過了喜馬拉雅山這個屏障,它也沒有用武之地,要知道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高度在4千米以上,暖濕氣流上升到這種高度後本身就沒有多少水汽了,還有什麽用?況且,如果暖濕氣流吹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北麓,由于溫度升高積雪融化,恐怕有些地方還要被水淹沒。
總而言之,給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引來印度洋上的暖濕氣流,設想的本身就大而空,沒有實施的可行性。再者來說,這項工程的耗費絕對是空前的巨大的,這得需要多少的人力與物力支持,花費多少錢啊,無法想象,現代的人類科技還遠遠未達到如此改變自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