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位名叫張鵬高的國民黨少將在臨終前,把長子張國強叫到床頭,交待他必須替自己完成三個心願:
一是到四川樂山,找到在戰爭中救過自己性命的恩人陳聞德,親自面見對方,或者找到對方的墳墓,向他行大禮、三叩首,感謝救命之恩。
二是回到雲南老家麗江區永勝縣,探訪故舊親朋。
三是死後的墳墓要向周圍幾萬村民一樣,朝向北方,也就是中國的方向。
這些願望也許並不稀奇,但實際上,張鵬高在身份上不是中國人,他去世前已是泰國國籍,而張國強更是從一出生就算是泰國人,從沒拿到過中國身份證。
在泰國北部一個叫做美斯樂的小城市,這樣的事對幾乎每一戶家庭來說,都是畢生的心願。
從淮海到金三角
1949年1月10日,國民黨軍隊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在陳官莊大捷中被生擒,國民黨軍第2、第13兵團26萬人被完全擊潰。
第13兵團的司令官叫做李彌,雲南盈江人,另外在河南地區擔任支援作戰的國民黨新編第12師師長段希文也被打敗,他是雲南昆明宜良縣大渡口村人。
他們的部下之中自然也有很多雲南出身的滇軍,張鵬高就是段希文忠心耿耿的副手之一。
李彌從戰場上逃命,經海路回到上海,然後去奉化面見蔣介石,成功洗刷掉了自己的戰敗罪責。
1949年8月,爲了對抗已有明顯起義迹象的盧漢政府,蔣介石把李彌官複原職任第13兵團司令兼第8軍軍長,派回老家雲南,同時控制駐滇東南的第26軍。
12月9日,盧漢率部起義,雲南和平解放之後,李彌手下第8軍、第26軍被解放軍先後殲滅。
失去了這兩支本錢,李彌知道他在台灣沒有了利用價值,只好在香港暫時住下來。誰知在香港期間,他偶遇了雲南解放後,經由兩廣同樣出逃的段希文。
段希文是個死硬的軍人,來到香港之後,他無心在這個繁華的商業大都市做生意,只在太平山下租個簡陋房屋居住,平日深居簡出。
但是李彌給他帶來了一個秘密消息,頓時令他渾身上下又打足雞血,恢複了精神。
李彌告訴段希文,自己已經被蔣介石任命爲“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手裏有一支“雲南反共救國軍”,就在緬甸泰國老撾交界的“金三角”駐紮,只要段希文來投奔,必定有高官厚祿。
段希文聽到可以重回部隊,蔣介石和李彌又畫下大餅,自然一拍即合,于是1950年7月,在李彌安排下,段希文轉到曼谷,前往金三角。
那麽所謂的“反共救國軍”,又是如何被李彌拼湊出來的呢?
中緬大戰
原來當初第8軍、第26軍被解放軍打敗之後,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分別有兩支小部隊第8軍237師709團長李國輝率領一千多人,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600多人,在雲南邊境原始森林裏退往緬甸,在一個叫做小勐棒的地方會師。
李國輝將兩支部隊重新合並成一個正規團,並重新聯系上了台灣方面。
蔣介石起初對于這支小部隊並沒有興趣,冷淡地回複他們自謀生路,讓滿懷“反共救國”熱情的李國輝等人是澆了個透心涼。
爲了生存,這支國民黨軍開始爲當地毒販運送鴉片,同時發揮中國人的特長,就地開墾荒地種植糧食。
依靠這個辦法,李國輝吸納了一些同樣逃來緬甸的國民黨軍殘部,和當地少數民族士兵,兩個月間,隊伍擴張到了3500人,在緬甸掌握了一塊不小的地盤。
緬甸國防軍自然不可能再置之不理,于是開撥1萬5千名絕對優勢兵力,輔以飛機大炮等重型裝備,命令李國輝部十天內就地投降。
李國輝是河南人,依舊懷著中國人獨有的驕傲情懷,掌握著過硬的軍事技巧,又豈會輕易屈服于緬甸異族的命令呢?
李國輝放棄城鎮據點,將部下撤入原始森林,令緬甸兩萬多正規軍疲于搜山、封鎖,接著通過夜間百裏奇襲、趁著大雨潛入緬軍陣地,在貼身肉搏中全殲數百名緬軍炮兵,反而奪取了10門大炮,借此直接攻占了三萬多人口的泰緬邊境大城大其力。
這場兵力5比1,曆時40天的“中緬戰爭”,以緬軍死亡1500人,受傷3000余人,被俘302人;國民黨軍僅死408多人,傷602人的全勝告終。
這場大戰登上了《曼谷日報》、《新加坡早報》等東南亞大媒體,蔣介石看到之後如獲至寶,當即任命李彌爲總指揮,命令他返回金三角,在這支部隊的基礎上,組建“雲南救國軍”, 同時和美國一起,爲這支部隊提供武器和美元供給。
有了台灣的許諾,段希文帶著老部下張鵬高等,來到荒無人煙,條件惡劣的緬泰邊境,成了“雲南救國軍”第四軍政區司令,時刻等待台灣政權將來的“反攻”命令。
段蔣決裂
由于當時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依然是蔣介石政權,在事實上,可以說這支國民黨軍同時也是對緬、老、泰三國的侵略部隊。
自1953年起到1962年,緬甸聯合老撾、泰國,以無可辯駁的美、蔣插手損害三國主權的證據遞交聯合國,要求主持公道。
這段時間正值國民黨軍力的巅峰,下轄3個軍區、3個軍、20個縱隊,總兵力達35000人,還在緬甸孟撤修建了軍用飛機場。
李彌面對記者得意地宣稱:“我李彌要做雲南王不容易,做緬甸王易如反掌。”
殊不知,這段話卻犯了蔣介石的大忌。蔣介石向來重視派系,對雲南出身的滇軍本就只是利用反共,怎會容許這些人脫離自己的控制呢?
蔣介石把李彌調回了台灣,派親信浙江慈溪人柳元麟親自來到金三角經營。柳元麟發放裝備軍饷,總是優先照顧自己從台灣帶來的骨幹,滇軍爲主的第3軍、第5軍永遠只能排在末尾。
隨著蔣介石漸漸看清反攻無望,借著聯合國的壓力,他就順水推舟地逐步撤出金三角的嫡系部隊。
1961年3月6日,已任“反共志願軍”副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的段希文,准備撤回台灣。結果,當他要上飛機時,蔣介石專門去電命令他留下來,依舊“准備反攻”。
接著段希文和手下第5軍3000多人的軍饷被直接中斷,他和蔣介石也正式宣告決裂。
于是段希文、張鵬高等帶著自己的雲南老鄉向南進入泰國,來到了一個叫做美斯樂的地方,通過爲當地傈僳族百姓做好事、入鄉隨俗的辦法,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
成爲泰國人
盡管段希文和蔣介石決裂,但他的部隊仍然不被緬、老、泰三國承認,也無法再回歸新中國,法理上還都屬于中華民國國籍。泰國的主權並不允許這支部隊在自己境內安家。
但中國人骁勇善戰的威名如今也早被泰國政府熟知,泰軍一時間也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個節骨眼上,擁有傑出政治才能的泰王拉瑪九世想出了一招坐山觀虎鬥的毒計。
受當時共産主義運動影響,在泰國北部清萊叭當地區存在著一支一千多人的反政府遊擊隊,曆經軍方多次圍剿而不倒,還一度綁架過清萊省長。
1970年,泰國政府派人聯系到段希文,許諾如果他能消滅遊擊隊,泰國將允許他和部下們在泰國合法居住生存。
爲了子孫後代,段希文只能接下這個任務,他派出200人的敢死隊,從湄公河上用繩索攀登上懸崖,偷襲遊擊隊的陣地,一擊得手,僅用兩天就爲泰國政府除去了心頭大患。
泰王喜出望外,親自頒給段希文勳章,發給撫恤金和參戰士兵泰國公民證,居住證,並將部隊改名爲 “泰北山區民衆自衛隊”,段希文任總指揮官。
台灣方面聞訊也派人再度前來攀交情,此時段希文再無爲蔣家賣命的必要,于是直接拒絕。
1980年6月18日,段希文因心髒病突發身亡,老部下雲南建水納溪村人雷雨田接替了他的職務。
1981年2月,雷雨田又爲泰國政府消滅了盤踞在考牙山的最後的遊擊隊,從而爲在美斯樂的全部中國血統的居民換來了合法公民證。
今日美斯樂
今天從清萊省府美塞縣,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進發,當看見路邊的招牌從泰文變成中文,就到達了美斯樂鎮。
美斯樂鎮只有一條寬闊整潔的沿山主幹道,也是小鎮的經濟中心。沿著山路向上,路邊的茶館和咖啡廳鱗次栉比,中間也夾著不少當地漢族、少數民族的攤位,出售當地的民俗風物和蜜餞、靈芝等山區特産。
隨著80年代初不再需要保持武裝,美斯樂居民就面臨著如何經濟建設的問題,正好中國人最鍾愛的茶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美斯樂地處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上,風景優美,全年氣候溫暖如春。經過幾十年的辛勤勞動,國民黨部隊將一些平緩的山坡開墾出來,然後從台灣引進烏龍茶種,又從泰國本地引進咖啡,成爲當地的主要農業産品。
美斯樂高山茶園年産茶葉數百噸,還擁有三家大型茶葉加工廠和四家茶葉加工家庭小作坊,有了茶葉和咖啡,以茶館和咖啡廳爲依托的山區旅遊業就順利成章的開發出來了。
由于熱帶濕熱的氣候,當地的不少旅館也吸收了泰國高腳樓的特點,把中國傳統的小亭子建造在高腳上,屋內做上精致典雅的裝修,屋外就是滿眼泰北原汁原味的森林、茶園、芭蕉木。
像張國強這樣的第二代美斯樂人,大多經營著自己的茶館和旅社。由于特殊的曆史因素,來自大陸和台灣的旅客是美斯樂的重要客源。
來到這裏旅遊的中國人,一定會對當地純粹中國風的建築和陳設感到十分熟悉,隨便進入一家當地小店,可以看見架子上賣的貨物包裝都是顯眼的中文,有許多和在國內販賣的商品完全沒有兩樣,大廳還放著財神和香燭。
中國人在美斯樂旅遊,在語言上不會遇到任何問題,這裏電視裏放的是《還珠格格》這樣的國內經典電視劇,大街上人們說著標准的普通話。因爲這支殘部的出身,雲南方言是當地家庭中最常用的交流語言。
在曆史上,美斯樂的中文教育除了當地自辦,也受到過來自台灣的援助。
在一段曆史時期,美斯樂的孩子們甚至可以在台灣接受正規無差異的大學教育,他們在大學裏的表現也不輸給任何一個在中國長大的學生。不過由于台灣民進黨政府上台,這段交流基本上中斷。
故國始終是美斯樂人難以忘懷的文化核心,盡管絕大部分人拿著明白無誤的泰國合法身份證,但他們一個字的泰語也不會說,僅僅憑借身份證上泰王親賜的姓氏,才得以在泰國國內不受歧視刁難。
這裏的店鋪和家家戶戶在春節仍然要張貼 “年年富貴年年盛,日日平安日日春”、“吉祥如意賀新歲,迎春接福喜臨門”等一幅幅大紅春聯,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在此一個不少。
張國強爲了父親的囑托,曾經回過兩次大陸,第一次爲了尋找陳聞德先生,但得知對方也在戰亂中喪生,在四川樂山尋找恩人也沒有結果。第二次回故鄉尋親,又被公務拖延許久,最終也沒能代父訪問故裏。
張國強本計劃在今年繼續自己第三次回中國,但因爲夫人突發疾病,兼之疫情往返過于耗費時間,只能暫停,但他不完成父親的心願是不會放棄的。
美斯樂中國人和其他任何中國人一樣,善于勤勞致富。經過兩三代人的經營,當地民衆已經有了財富積累,成了泰國生活水平較高的群體之一,也帶動了當地少數民族在旅遊業中獲得一席之地一起發展。
在美斯樂小鎮的最高處,小鎮居民自發捐資爲段希文將軍修建了一座氣派豪華的陵園。陵園用高檔整潔的大理石修建,中央安放著段希文的石棺,兩旁樹立著介紹他一生傳奇的照片牆。
經過幾十年繁衍生息,段希文帶來的不到3000名中國人,如今在美斯樂達到了6萬人,還有數萬就像普通中國人一樣,前往世界各地定居發展。
段希文的墳墓面朝著雲南方向,這也是當地居民身後都會遵守的傳統,雖然在地圖上,美斯樂到雲南邊境直線距離不過區區200公裏,可段希文知道,自己到死也無法回到故鄉。
正如和當地街頭民衆們所說的那樣,他們的前輩們從未忘記自己是居住在泰國的中國人,也教導自己的孩子們永遠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