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現金社會”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本地各大報刊媒體上。李顯龍總理在今年國慶群衆大會上也舉了新加坡人力部長幾年前在上海買栗子出糗的例子--以爲掏出手機是爲了打折,而實質上是用“移動支付”方式之一的QR碼付款。
“一機在手,方能走天下!”中國的“無現金社會”現象已經十分普遍,然而,它的形成也並非偶然。
1998年3月,中國的第一筆網上交易成功。據百度文庫顯示,爲本次交易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是中國銀行,網上商家是世紀互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到了1999年,隨著8848等B2C網站的正式開通,中國正式開始進入購物網站階段;當時國內最大的商務拍賣網站是易趣,但做的並不理想。直到2003年,遇上了非典(SARS)。非典病毒的傳染率極高,大家都不敢出門,從而刺激了網購市場的發展。中國的電子商務趕上了時代,一下子火了起來。于是2003年有了阿裏巴巴。後來者居上,馬雲的時代從此開始了。
“移動支付”是如何火起來的?
一、信用卡體系在中國根基不夠穩
雖然中國最早的網購還是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信用卡這一體系早上個世紀就在西方社會中流行,中國因爲發展比較緩慢,到九十年代才逐漸開始使用信用卡。由于信用卡有諸多的不便,如曾經出現多起口頭注銷後信用卡還能遭盜刷等現象,2004年12月,阿裏巴巴成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
後來,發現支付寶不僅可以玩網上支付,好像線下支付也蠻有意思的。于是馬雲在2013年6月成立了“支付寶錢包”,開始一輪一輪宣傳。各式各樣的商品,只要線下支付,便能享受半折促銷、低價優惠等。看到阿裏巴巴如此熱衷于線下支付,騰訊也坐不住了。2014年1月,“微信支付”也推出了市場。我的媽,中國從此就走上了無現金這條路,一發不可收拾。由于根基不夠穩,移動支付很快就取代了信用卡。
二、城市化使得移動支付變得簡單又受歡迎
城市的建設、電子商務的發達,迅速推動了移動支付的發展。出門帶個手機就能當錢包使用。相比付現金、刷卡等方式,“移動支付”具有便捷及快速的優點,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在爲商家和消費者帶來方便的同時,用戶體驗也改善了。
三、中國人口多,需求量大,推進了“移動支付”的發展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醫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可以幫助患者平均縮短52.7分鍾的看病時間;公安部門爲在押人員開通“生活繳費”,可以幫助其親屬一年少跑1800萬裏路;高校使用“電子校園卡”,可以幫助3400萬學生節省近1000萬元的補卡損失。中國的人口有13億,這麽龐大的市場,一旦把這些數據“平均化”,“移動支付”所帶來的便利就顯而易見了。
四、中小型企業科技化發展 政府大力扶持
“無現金城市”不僅僅意味著支付方式的改變,更帶來數據沉澱、信用累積,使城市變得更人性、更宜居。爲了大力支持“互聯網+”與“移動支付”,國家政府也對企業的的大數據、雲計算乃至人工智能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無形中對“移動支付”起到催化作用。
五、金錢犯罪率高
中國存在著許多假幣犯罪、地下錢莊、偷稅漏稅、貪腐交易等現象。而“移動支付”的問世,更好地解決了非法金錢交易,使其變得有賬可查。因爲數字電子貨幣與現金交易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可以在網絡上留下“腳印”,這些數據都可以追根問底。而現金交易往往無影無蹤,很難追尋,讓各種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六、進店打劫案發生率大
由于貧富差距懸殊,進店打搶的事件在中國也是頻頻發生。近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發生的一起持刀搶劫案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3月27日淩晨4點多,兩個表兄弟不遠千裏相約來杭州搶劫,他們在鳳起路一帶連續持刀搶劫了三家便利店,結果總共才搶到現金1800元人民幣(約360新幣),比預期的犯罪收益大打折扣,以至于被抓獲後犯罪嫌疑人後悔不已,深感不值,認爲自己選錯了犯罪的城市。
導致該情況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杭州市已進入“無現金交易模式”,手機支付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現金交易越來越少,因此被搶劫的便利店幾無現金可搶。
新加坡奮起直追
看到中國“移動支付”的計劃頗有成效,新加坡政府當然也想奮起直追,把新加坡打造成另一個“智慧國”。
雖然進程相對緩慢,但前陣子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利用個人手機號或身份證號認證的PayNow跨銀行轉賬服務。與此同時,最近還宣布將逐步取消公共交通的現金付費選擇,在六個月內推出統一QR碼等,爭取加速實現“智慧國”願景下的目標。
但新加坡部分學者指出,本地在科技創新方面落後中國,推廣無現金交易文化治標不治本,問題在于本地教育制度不鼓勵學生創新,培養的人才循規蹈矩,如果要營造創新文化,必須從根本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