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一份《殺雞儆猴》的報告,我國政府與總部設在美國的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展開隔空交鋒。
律政部上周五發表聲明,指“人權觀察”一貫傳達對新加坡具有偏見且不實的內容,該組織原本答應前來我國出席網絡假信息聽證會,但知道有關報告站不住腳,所以選擇不到新加坡公開維護它的立場。
乍聽之下,新加坡政府下了戰書,人權觀察卻不敢接,似乎有點心虛?還是說,人權觀察認定,新加坡政府大擺鴻門宴,所以不願赴會?
(看過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如何對面簿亞太區公共政策副總裁西蒙·米爾納嚴加“拷問”吧?在尚部長面前,沒有兩三下子,肯定被問倒。)
在沉默幾天之後,人權觀察今天發聲明,反指我國政府的指控“諷刺又荒謬”。
該組織在聲明中提及三點:
一、人權觀察沒有派駐新加坡的職員,無法派代表來新加坡是因爲新方很遲才敲定日期。
二、在發表有關報告前, 人權觀察 曾經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幾位部長們征詢意見,但沒有收到回應。既然新加坡政府沒有反駁,也沒有就報告中的相關建議作出回應,新加坡律政部和人民行動黨黨員現在指人權觀察不願到新加坡維護它的立場,這是“諷刺又荒謬”的。
三、網絡假信息聽證會不是出于好意要討論人權觀察所做的報告和建議,而是要進行荒謬又不相幹的爭辯,目的是打擊報告的可信性和人權觀察的信譽。
事件導火線: 《‘殺雞儆猴’:新加坡壓制言論與集會自由》
我們先來看看,那個標題很有動感的報告到底說了些什麽?
人權觀察是在去年12月發布《‘殺雞儆猴’:新加坡壓制言論與集會自由》(Kill the Chicken to Scare the Monkeys)。
據媒體報道,長達133頁的報告稱,新加坡是極度壓抑的國家,有關和平言論及和平集會的刑事法律過于廣泛,嚴重限制言論與集會自由。人權觀察因此呼籲新加坡政府修正或完全廢除這些它形容爲用來“逮捕、騷擾和懲處批判聲浪”的法律,包括煽動法令和公共秩序法令。
報告的資料搜集與撰寫是在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間進行,訪問了34名公民社會活躍分子、記者、律師、學者和反對黨政治人物。人權觀察亞洲區副主任費爾·羅柏森(Phil Robertson)在組織網站上寫道:“新加坡以現代化國家和經商好地方自居,但自稱爲民主國家的人民不應爲批評政府或評論政治議題而擔驚受怕。”
報告也稱,新加坡政府近來更常調查和提控集會舉辦者和參與者,導致好些支持集會者都不敢到場參加,進而壓制了言論自由。
人民行動黨政策論壇批《殺雞儆猴》傳播不實內容
人民行動黨政策論壇和以色列的觀察組織NGO Monitor 上周五在網絡假信息聽證會上都批評“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殺雞儆猴》傳播不實內容。
據《聯合早報》報道,行動黨政策論壇在書面陳情中指出,人權觀察引述的例子似乎是在指政治論說可利用不實指控。例如,在舉出鄞義林誹謗李顯龍總理的案例中,制造出鄞義林是因反政府的觀點而被控誹謗的假象。而事實上,他是因不實指控總理挪用公積金公款而被起訴。
行動黨政策論壇指出:“刻意散播假信息可嚴重影響民主、削弱國家體制,影響價值觀……我們不能允許這類假信息散播,這類假信息可散播到很廣的範圍,尤其在數碼時代。”
律政部: 《殺雞儆猴》 站不住腳
律政部上周五發表聲明指,“人權觀察”若在特委會前供證,有機會辯護和闡明它的觀點。它可以在有本地與海外媒體在場的公開場合,直接與新加坡代表對話。但在得知須回答有關報告的問題後,就改變主意。
聲明還說,特委會接獲對人權觀察的嚴重指控,包括它的董事部如何被委任、捐贈者的影響力、它與美國外交政策機構的聯系、以及它在《殺雞儆猴》報告中的不實內容。
我國向來在人權議題上拒絕接受西方的那一套標准,如果人權觀察派代表前來,肯定會與我們的尚部長上演一場比面簿代表還要精彩的舌戰。可惜了。爲何人權觀察派代表沒有赴會呢?我們再看一下,他們是怎麽說的?
人權觀察說,他們沒有派駐新加坡的職員,並稱原本同意安排一名職員在某日前來新加坡,但是特委會一直無法敲定一個方便該職員前去新加坡的日期,一直到組織已經另作安排。
該組織還稱,如果他們覺得“有必要又適當”,將願意就任何書面陳情做出回應,但截至目前爲止,沒有看到有書面陳情就他們的報告提出任何嚴肅質疑。該組織也稱,他們願意與新加坡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在新加坡或其他地方,在雙方都同意的日期討論有關《殺雞儆猴》的報告。
新加坡政府又是怎麽說的呢?
張有福 :人權觀察原本答應出席又變卦
據《聯合早報》報道,張有福說,人權觀察原本回複將派代表出席23日的聽證會,國會秘書處詢問是否可參加27日的聽證會,但對方表示只能在23日出席。國會秘書處于是在13日的答複中同意這個日期,並表示有關代表應針對《殺雞儆猴》報告中的問題作出闡述與回應。
隔天,人權觀察卻表示他們的代表有其他“出遊”計劃,行程無法更改,提議呈書面證據,或在新加坡或倫敦與政府人員會面。
國會秘書處回應表示可在3月15日至29日之間的任何一天派另一名人員出席聽證會,或安排視像會議,並表示可承擔對方來新的費用。人權觀察19日回複表示無法參加聽證會,也沒有接受視像會議的安排。
高科技時代,見個面那麽難?
是誰有意避而不見,又是誰有意刁難嗎?
紅螞蟻不好判斷。但看到雙方爲了敲定一個日期而各說各話,就覺得好反諷。都進入高科技和互聯網時代了,要見個面、說個話或吵個架竟有那麽難,但通過網絡來散播假信息卻是那麽容易。可以確定的是,因爲價值觀認知大不同,這不是新加坡政府第一次與西方非政府組織交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