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大陸爲中心(China-centric),就無法照顧好那些想在亞太區大展宏圖的跨國企業“大佬”,自然也就不利于成爲“亞洲商業樞紐”(Asian Business Hub)。
在這點上,新加坡目前比香港強,至少能夠面面俱到照顧到跨國機構的利益,因此正領先于香港坐穩亞洲商業樞紐的“龍頭老大”位置。
口氣好大?那得看是誰說的、由那家媒體報道。
順得哥來失嫂意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馬宣仁醫生是在本月27日接受彭博社電視專訪時指出,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後,就一直將注意力放在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上,所有的服務也都圍繞著中國大陸市場轉,這反倒助了新加坡一臂之力,讓我們得以掌握亞太區市場,跑在香港之前。
馬宣仁說:“對香港經濟而言,中國的重要性已越變越大,甚至不成比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正在考慮如何協調並管理全亞洲的業務,而香港卻變得,我可以這麽說,越來越以中國爲中心,那它就變得越來越不適合進行那些業務。”
跨國機構多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太區總部
經濟發展局的網站顯示,目前共有3萬7400家國際企業將營運總部設在新加坡,它們當中包括了7000家跨國機構,而且有超過半數都將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
對此,馬宣仁說:“讓數據本身說話吧。有越多越多公司將它們的亞太區域總部,或至少,將它們中國地區以外的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
然而,這不代表香港就失去重要性。反之,香港會越變越重要。在他看來,那些想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會考慮將營運總部設在香港、上海或北京。此外,香港作爲亞洲金融樞紐的領先地位至今也無法撼動,香港目前也是全球第四大股票交易市場。新加坡股票市場的規模雖不如香港,卻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
馬宣仁說,就亞太區而言,新加坡領先于香港的這個距離還會越變越大,因爲新加坡正在轉型成爲科技創新經濟體。我們在科研發展領域砸重金吸引潛在投資者,加上我們的稅收體制對企業依然很優惠,而且也有相應的勞工法,對外企極具吸引力。
科研創新企業在新加坡將如魚得水
馬宣仁還說,有關當局正致力于將整體科研發展(R&D)的開支從目前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個百分點增至3個百分點,以便跟其他較小但注重科研的經濟體如瑞典和瑞士相一致。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的數據顯示,2015年瑞士花在科研發展的總體開支占GDP的3.4個百分點,瑞典則占3.3個百分點。
除了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資力度之外,新加坡2018的財政預算也給了企業另一個甜頭,那就是:所有與科研發展沾上邊的項目經費和消耗品都能夠得到250%的稅務回扣,比目前的150%回扣高出許多。
接下來,政府會繼續專注于吸引擁有高技能的外國工人前來新加坡工作,這點比較契合新加坡想成爲科研發展中心的願景。對于本地媒體早前報道的,有些較小的企業申訴勞工部于2011年開始收緊聘請外勞的條例後就很難請到工人的情況,馬宣仁答說,他很有信心這不會傷害到新加坡的競爭力。
新加坡VS香港:爭做第一
新加坡和香港數十年來總在不同領域裏爭做第一。2月初,彭博社也報道說,雖然香港目前仍是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投放海外資金的主要目的地,但愈來愈多中國人已將新加坡作爲投資首選,逐步取代香港,成爲中國富人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有分析指出,對于大陸富豪而言,新加坡逐漸勝出的原因是在金融保密制度較香港更有優勢。
紅螞蟻當時的結論是:在各條件相似的客觀現實下,相比于香港,新加坡的最大優勢,估計就是“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吧。這一次,新加坡的最大優勢,就是“我們並沒有以中國爲中心”。
網民對馬宣仁的“直言不諱”與過于“爭強好勝”感到很不以爲然。本地有網民質問馬宣仁是否有事實與數據來支撐他的論述,如若只是個人看法,那他會直接將之視爲“假新聞”。
國外的這名網民則說,“香港有直接渠道進入中國的龐大市場,而這個市場是全球兩個最大市場之一。中國大陸也有許多比香港和新加坡更好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廣州和北京。新加坡只不過是中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貿易交通樞紐,除去這個,它根本提不上台面。對中國大陸和日本而言,看到新加坡和香港不斷把彼此當競爭對手,真的太可笑。”😂
中美會不會發展成貿易戰仍言之過早
馬宣仁在同一個訪談中也提到,即使中美之間的關系不斷變得緊張,最終升級爲貿易戰,亞洲依然會是商業與投資的寵兒。目前將中美兩大國的“口水戰”稱之爲“貿易戰”,仍言之過早。
“新加坡真的很幸運,其實亞洲國家普遍都很幸福,因爲我們正處于一個成長引擎裏。亞洲在某種程度上是絕緣的,當然並非完全絕緣,但至少能夠在中美一旦出現嚴重爭執導致經濟下滑時,用自身的增長經濟勢頭來中和整個局面。”
馬宣仁本月初剛成爲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簡稱ESG)的18名董事會成員之一。ESG是由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和標新局(SPRING Singapore)合並而成,新機構將在4月1日開始運作。
馬宣仁的這番言論掐准時機,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開始運作前發表在外國媒體上,是不是在爲某些商業舉措鋪路,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