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一早起來滑手機,看到《海峽時報》鬥大的標題:總理:新加坡要確保在國家發展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Singapore must ensure no one is left behind as country progresses: PM)
螞蟻睡眼惺忪,還以爲不小心按錯App,讀到了中國的《中國日報》或《人民日報》等等的報道。還記得“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打脫貧攻堅戰的口號嗎?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全能政府的思路大概都有點相似吧。
掃完所有主流媒體報道,發現李顯龍總理的談話,重點圍繞在一個重大民生議題:貧富懸殊和社會流動性。社會階層分化問題近來不斷在輿論場上掀起熱議,看來政府也已經看到警訊了。總理觸及的其他熱門課題包括:99年組屋屋契、“立國一代”配套、新加坡和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的關系。
一句話:這是一場迷你國慶群衆大會。
不同的是:這一場在10月14日于茨園民衆俱樂部舉行的對話會(人民協會的“咖啡聊天室”)是閉門的。530名基層領袖出席。
據報道,本地主流媒體昨天收到這場閉門對話會的部分談話記錄,包括問答時段的互動。
紅螞蟻整理出總理談話三大點:一、貧富懸殊是“普世問題”
社會不平等是每個地方都存在的問題,每個社會的頂層和低層都不一樣。關鍵是,政府有采取應對措施。
總理說:
“即使你去朝鮮,我向你保證,主席和工人是不一樣的。你看你自己的孩子,父母是一樣的,可是孩子們兄弟姐妹都不一樣,不同脾性、不同個性、不同才能、不同際遇。在接見選民時,他們會說,我這個,第二個,讀書沒問題,第三個,頭痛一點,就是這樣。”
紅螞蟻完全同意,無産階級社會只能去烏托邦找了。但拿朝鮮做例子,好嗎?總理估計是想說明,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還是有階級之分及貧富不均的問題,更何況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但一提到朝鮮,首先會讓人想到的是政權世襲……
政府應對貧富懸殊的政策:
- 爲每個人提供高質量、可負擔得起的公共住房、教育和醫療。
-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錢越多繳越多稅。
- 低收入家庭能獲得更多津貼。
- 各種措施:Workfare、ComCare、MediFund、ElderFund。
二、“拼爹”讓人擔憂
貧富懸殊的問題可以通過政策來緩解,社會流動性才是讓總理更操心的社會“定時炸彈”。我們都知道,當社會階層固化,低層無法往上爬,大家都靠“拼爹”爭出位時,低層累積的怨氣一旦爆發,很可能成爲社會不穩定因素。
總理說:
“人們可以接受一些人比較有錢,一些人比較窮,只要我一個窮人,也能有努力的機會去打造更好的生活……上一代人就是這麽走過來的,很多成功人士的父母都很窮,他們住在租賃組屋,七八個人擠在一間兩房式組屋,但他們努力讀書,有成就,成長並爲社會做出貢獻……如果窮人沒有希望,那扇門是緊閉的,無論我的孩子做什麽,我們一輩子都會是窮人家,這是人們不能接受的。所以我認爲,提升社會流動性比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更重要。”
這個部分讓人想起內政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和貿工部長陳振聲,這兩位都不是含著金鑰匙出身,但鳳凰男早已晉升爲頂級精英圈的VIP。只不過,大家都在問,當“拼爹年代”來臨時,這些窮人敖出頭的傳奇故事還能繼續書寫嗎?
所以,總理就強調了,我們不能讓社會階層分化僵化。他也警告,隨著社會發展成熟,階層分化問題會更難解決。
“我們必須確保,隨著社會發展起來,低收入階層不會被抛在後頭,一個都不能少。我們推行的是任人唯賢的制度,但我們也必須爭取讓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好的起跑點,公平地讓每個人都有一個表現和競爭的機會。不論你來自富裕或窮困家庭,不論你的父母有沒有很好的人脈,你必須證明自己是行得,你必須做出貢獻,同時贏得別人的認可。”
這個部分讓人想起了總理自己。老爸可以是當過總理的人,但兒子也得經過一番努力證明自己是行的。
政府應對階級分化的政策:
- 教育政策尤其是學前教育政策:即便父母沒有能力讓孩子讀進“高檔”學校,孩子還是能享有素質好、又負擔得起的學前教育。
- 組屋鄰裏的設置:一個鄰裏同時有租賃組屋和售出的組屋。同一座組屋同時有三房式、四房式和五房式單位。政府希望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能住靠近彼此、有互動,而不是成爲兩個世界的人。
三、不炫富、不歧視
總理談完政府在縮減貧富差距方面所能做的,之後轉向提醒大家,你們的生活態度也很重要。關鍵在于:低收入家庭不能覺得自己被歧視。
總理說:
“我們要大家可以自由自在、平等地交流,我們尊重彼此,不分收入或社會地位。我們的裝扮、我們和對方說法的方式,我們去哪裏吃飯,我們去小販中心也覺得很自在。我們要的社會是,低收入家庭不會覺得自己被歧視,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應該能擡起頭來並獲別人尊重,因爲他盡力養家糊口。”
這讓人想起百萬部長薪金問題。沒錯,自由平等交流是讓人感到受尊重的一大關鍵。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千萬不要在窮人面前說,“部長年薪50萬很平庸”,再怎麽自由平等的氛圍都好,這是一個普通小市民一輩子都難接受的概念,而且搞不好還會挑起社會的“仇富”情緒。
然後,總理開始教有錢人怎麽做人。第一大招:不要炫富。
總理說:
“如果你成功了,或者你生長在富裕家庭,你不應該炫耀你的財富或你的成就。不必炫耀,別人不會覺得有什麽了不起。如果你成功了,記住,這不完全是你自己努力的成果,也不完全是因爲你的才能。而是因爲很多人幫了你。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同事。還有新加坡的制度,它讓你接受良好的教育,發展你的事業,讓你的家庭成員在安全、穩定、良好的環境中成長……你得感謝和尊敬你的同胞,你有責任回饋社會和這個讓你取得成就的制度。”
總理的談話主要面向兩個社會階層:
有錢人:
二“不要”:不要炫富,不要歧視窮人。三“要”:要回饋社會,要尊重同胞,要懂得感恩,特別是感謝新加坡的制度。(最後一點特別重要吧。)
窮人:
“不要”:不要放棄希望。“要”:要擡起頭來做人
可以看出,總理主要是想給社會“中低等人”(Low SES)打氣,同時向我們這一部分人傳遞一個重要信息:政府沒有遺忘你,政府也推出了好些“扶貧”措施,盡量分配資源,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對于社會“上等人”(High SES,包括政治和社會精英),總理傳授不要做“黑人憎”的一招半式,所以部長、議員及所有成功人士,你們千萬不要戴大金鏈大金表,不然別人會以爲你是放高利貸的,也不要開著瑪莎拉蒂跑車胡亂闖,否則你肯定上晚間報紙的封面。
總理說得頭頭是道,大家都聽進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