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上午才剛看到超市紅糙米價格上漲了近50%的消息,還在苦惱接下來幾天夥食費會不會跟著上漲,下午又傳出進口自馬來西亞的某些蔬菜價格也上漲了30%至一倍不等。
看來,生活在物資不缺的島國城市,除了看老板臉色吃飯,還得看天吃飯,最重要是兜裏必須有鈔票。
這個消息一出,網民居然相當鎮定(可能還在確認是否爲假新聞,最近本地這方面的國民教育做得不錯),老神在在地猜測此次漲價背後的各種原因。
猜測一:
會不會是開齋節要到了所以漲價?因爲每年幾乎都會出現同樣的pattern,逢年過節前,馬國都會公告天下,說國內缺魚缺蝦缺蔬菜(去年年底還缺雞蛋,記得嗎?)
哎喲,別亂猜啦。開齋節在6月5日,還久著呢。不是這個原因。
猜測二:
會不會是最近天氣不好,狂風暴雨影響了蔬菜供應?
原則是沒錯啦。
不過新馬一帶的雨季每年都在5月底6月初,以及下半年9月底10月這兩段時期,4月中旬還早著呢,再加上這兩周天氣又如此炎熱,估計應該不是雨季的原因。
答案揭曉:
《聯合晚報》指馬國媒體報道說,近幾個月來新馬的天氣不是久旱就是暴雨,非常不穩定,再加上馬國當局近期也在嚴厲打擊非法勞工導致農場人員缺乏,影響到蔬菜的整體産量,所以價格就跟著水漲船高。
據悉,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炎熱天氣將持續至5月份,加上馬來西亞目前的氣溫正逼近1998年的最高溫標40.1攝氏度,自然影響到某些農作物的生長和産量。
《聯合晚報》走訪了本地蔬菜批發商得出的結論是:
部分菜價同農曆新年前相比要貴一倍。
一些品種的蔬菜近一兩個月來,價格普遍上漲了30%至一倍。
哪些蔬菜變貴了,有你經常吃的嗎?
價格飙升的蔬菜包括四季豆、菜心、香蘭葉、小白菜以及各種生菜等。
50歲的蔬果店負責人陳女士告訴《聯合晚報》:
“菜心花在上周非常缺貨,批發價曾一度起了1元左右,平均每公斤賣3至4元,小白菜的批發價也起了1元,每公斤賣3元。過後價錢才逐漸趨穩。不過,一些蔬菜如苋菜的收成則不受影響,因此它們的價錢持穩。”
本月初,馬國報章也曾報道說,紅辣椒近來也因收成欠佳,上星期價格也飙漲了50%左右,後來回穩。(這個消息讓最近兩周吃飯時拿了不少小辣椒的紅螞蟻,感覺“賺到了”。)
據《聯合晚報》報道,過去三年來,第一季度從馬國進口到本地的蔬菜都出現産量下跌的趨勢。新加坡食品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首季從馬國進口到新加坡的蔬菜有5萬5800噸,2018年同期減至5萬4900噸,2019年首季下滑至5萬4800噸。不過整體看來,供應量還是大致穩定的。
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會副會長陳春發則告訴《聯合晚報》,新加坡目前還未出現蔬菜供不應求的情況,消費者如果負擔得起,還是能吃到種類繁多的蔬菜。(紅螞蟻覺得這個才是重點。)
“買家如果肯支付較高成本,還不至于買不到理想菜貨,這取決于他們各自的經營模式,一切按市場需求而定。所以,我相信這種自然的市場動力會促使馬國菜農逐步增産,菜價便會回到之前的水平。”
不吃進口蔬菜,還有本地産蔬菜可吃
今年2月,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在國會上宣布,將于4月1日正式成立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該機構的其中一個宗旨,就是讓沒有農業的新加坡也能成爲“農業食品中心”,擺脫對鄰國的依賴。蔬菜方面自然是要靠水耕技術來提供穩定的菜源。
新加坡食品局定下來的目標就是“30·30願景”,即在2030年時,讓本地農産品提供國人30%的營養需求。
目前,本地生産的農産品産量仍達不到國人營養需求的10%。新加坡食品局希望能在2030年時,讓國人營養需求的20%來自本地産的蔬菜水果,另外10%則來自本地産的魚肉和雞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質。
有網民認爲,蔬菜的營養不一定非得來自綠色蔬菜,還有一種很容易種的“菜”也很有營養,價格也絕對能讓人負擔得起。
別忘了,不吃蔬菜,國人還有來自台灣的美味水果可以吃,一樣有營養。
還有還有,我們還可以:
沒錯啦,還有菲律賓作爲後盾。
菲律賓去年底不是說他們想從今年初開始賣雞蛋、蝦、肉類和蔬菜給新加坡嗎?
所以免驚免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