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靠推特(Twitter)治國,每天爽爽就發,全是憑感覺,每則寥寥幾句,就足以把世界搞到團團轉。
我們的領導治國比較辛苦,尤其是疫情下,三天兩頭總有重磅演講或文章,每篇厚實如學術論文,連題目都是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短的一篇讀起來要兩三分鍾,長的就要一兩個小時。
這是空前危機,一切都變了樣,市民心中無限事,而領導也有話要說,幾個月來說得很多,未來幾周會說得更多。
兩天前,總理先生打頭陣開講了,由此開啓一系列六場全國廣播,爲期兩周,內閣要員輪流上陣,告訴你疫情後的新加坡會是什麽樣子,然後爲你指引前進的道路。
幾個月前,民衆一聽說有全國廣播,都趕忙跑到超市買廁紙和食物,然後才安心收聽領導演講。
這次,六場廣播即將開鑼的消息傳出,市面一片平靜,超市不見人龍,朋友之間不見緊急互相告知的短訊。
疫情幾經轉折後到了一個拐點,人們對訊息的反應也到了一個拐點。人們顯得更“宰”更淡定,但也容易有飽和感。
各種迹象顯示,人們對于一樣的訊息,一樣的道理,一樣的標題,接收的能耐正在急速遞減。
全國廣播消息傳出,很多人在尋找新的接收角度,把焦點放在政府的用意和姿態,而不是內容和政策,彷佛在說自己猜得到政府會說什麽。
人們覺得自己猜得到長官要說什麽,這樣的心情有點像在學生時代,在學校禮堂聽校長在周會上談話。校長所說的當然非常重要,都是爲人處世的道理,讓你一輩子受用,而且大了老了才徹底領悟。然而當下在周會裏的學生,保持清醒狀態經常都是一大挑戰。
英文有個詞“motherhood statement”,或可诠釋爲充滿父愛母愛的金玉良言,聽了有益,但聽多了容易感到疲倦。
此外,在宣傳上,這個六集全國廣播碰到另一問題。它的推展是在全國選舉的戰鼓敲響之際,大夥無不假定這跟大選有關,認定這是在掀開選戰的序幕。
這牽扯了一串的枝節問題,成了網民議論的焦點。
一個普遍的質疑是:
通過電視台向全國廣播,這樣作會不會讓執政黨占了優勢,讓反對黨吃了虧?
對于新時代的選民來說,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選舉機制和安排的公平與否至關緊要,因爲體制不公,不僅對反對黨不利,也等于對選民不敬。
許多民衆是從競選的視角切入,因此影響了他們對這一系列廣播的觀感,一部分人還帶著一種抗拒的心理。
一位評論政治的網紅分析了總理的那場演講,說演講雖然沒讓人驚豔,但不失爲厚實的談話,而且沒有公然拉票,她因此呼籲衆人給領導“一個機會”,聽一聽他們的演講。
換個角度來說,或許領導也應該給民衆一個機會,在接著幾周內以身作則,爲政治帶來一點新氣象,借以鼓勵衆人在各個領域發揮創意,使到冠病疫情後的新加坡煥然一新,無懼無畏,越戰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