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國會辯論和議事過程從今日(1月4日)起在網上直播。
也就是說,你不必到國會大廈,或等到媒體的報道,就可直接上網觀看辯論,原汁原味的。
一位政論網紅看了政府的宣布後,不無感歎地說:
終于(來了)!
會有如此感歎,因爲部分新加坡人爲此爭取了多年,說直播說民主政治的體現。
另一位網紅Bilahari(前外交高官)則說,這是個錯誤的決定。
他在面簿上說:
“直播的一個直接效果是,一些議員將會在鏡頭前嘩衆取寵。反對黨議員沒有決策的責任,他們比政府更容易討好。其實,我向來的印象是,反對黨議員比一般執政黨議員更會做秀。”
他還說:
“長久下去,直播可能改變政治生態,誘使某一類人參政,而不是那種具備政治領袖素質的人。”
嘩衆取寵,政治表演,這原本就是政府堅持國會辯論不做直播的原因。
韓國、台灣等地和一些西方國家的國會議員,辯論起來鬥凶鬥狠,有時動口不夠還動手,在議事廳內大打出手,這些都是鏡頭下政治容易變質的佐證。
現在,政府改變心意,原因何在?
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今天做了個簡短的解釋,但說得有點抽象。他表示,政府同意直播,是因爲這是全球和科技趨勢,使到網上直播更可行,各地國會得以直播議事過程。
當然,部長不忘忠告議員,提醒他們繼續維持“最高水准的言行舉止”,並說
“我們通過直播跟選民進行更深一層的交流時,必須維護國會作爲一個嚴肅辯論國家大事的場所的尊嚴和精神。”
這番嚴肅的忠告說明政府還是不很放心,這畢竟是往前跨出了不小的一步,前頭的路不無風險。
政府沒有直說的是,這顯然跟政治氣候的演變有關。
2020年七月大選之後,執政黨領袖表示,選民通過選票發出的信息,特別是年輕選民的政治訴求,他們已經接收到,並已進行自我檢討。
國會不該成爲馬戲團,議員不該裝腔作勢,否則政治變了味道,社會必將遭殃,這樣的道理,新加坡人消化了許多年,也沒什麽異議。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議員的國會言行舉止,不直接接受民衆的檢視,分辨虛實真僞,而必須經過某種過濾才公開發放,它流露了還是一種家長式作風,無論這麽解釋,總跟時代的精神格格不入。
執政黨向來強調議員品格才能的重要,而不是議員的口才和神采。這意味著在直播之下,在民衆更直接的檢視之下,他們容易處于劣勢。
然而,政治不就是溝通,口才也可鍛煉,而且並非雄辯滔滔,才會博得選民尊敬。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的口才就不怎麽樣,但這無礙他贏得選舉。
政治走向開放總有幾份風險,但故步自封的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