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輿論風口上的克蘭芝某地段被“錯誤清理”事件,迅速發展,抖出了更多的背景和情節。
事態嚴重,貿工部長陳振聲周一出來發聲,會“嚴肅看待”,並明確表明“項目的管理和監督方式有欠缺之處”。
政府將檢查全國所有涉及土地清除的工程,確保流程符合規定。
出事地段原屬馬來亞鐵道公司的土地,2011年歸還我國後,被列爲重新發展之用。它從原本的灌木叢生,長出茂密的植被,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原始森林”。
裕廊集團負責在這塊土地發展26公頃的農業食品創新園,根據集團總裁陳文凱最新的說法,其中4.5公頃,比八個足球場還大的土地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1月13日期間,遭承包商華中環球錯誤清除。
裕廊集團之前說,他們是在1月13日發現承包商在環境報告出爐之前犯下這項錯誤,立即指示承包商停止清理工作,並發出嚴厲警告,著手調查。
裕廊集團條件反射式的反應,把承包商當作擋箭牌,吃瓜群衆可以覺察其中一些蹊跷。
承包商伐錯林的時候,難道沒有“有關當局”在場監管工作?烏龍伐林的工作並非一兩天的事,發展商和標得清理工程的承包商,沒有及早發現錯誤,標准作業流程在哪裏?
也許吃瓜群衆都是“事後諸葛亮”,事情發生了,看熱鬧的人都變成了專家。
這個引起公憤的事件見報沒幾天,終于有權威專家投書《聯合早報》,對“這樣的事也會發生在新加坡”感到疑惑。
他疾呼發展商不能把責任推給承包商,發展商把清理工作頒給承包商,就應該派駐項目經理或技術監工全程駐守工地,監督工程的質量與進度。
這位專家是建屋發展局前副局長姚其骝,有頭有臉的人物,具有數十年專業經驗,如果連他也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麽會發生在新加坡”,這可就不是一件可以隨意大事化小的孤立事件。
有幾位執政黨和反對黨議員已宣布將在國會辯論中,就此事件向部長請教。
風波越鬧越大之下,陳文凱本周一才對報界表態,會對事件負起“整體責任”,“我們不逃避責任”。
烏龍伐林風波發生得真不是時候,就在一個多星期前政府公布了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爲城市綠化、可持續生活和綠色經濟發展制定了一條總體發展方向路線。
新加坡在幾十年的廣綠化、多種樹的基礎上,朝向另一個綠色願景邁進,綠色發展藍圖給國人對未來的可持續生活帶來更多的幻想和期待。
就在我們翹首展望一個“深綠色”未來時候,卻平地裏驚爆克蘭芝烏龍伐林事件,讓國人爲之心痛,豈是一個怒字了得。
此事件的調查過程必須透明和徹底,不能有任何徇私包庇。犯錯的人,不管是承包商、發展商或是有關部門的公務員都必須受到嚴厲懲罰。
“有關當局”敢于承擔錯誤的後果,善莫大焉!
走筆至此,筆者禁不住感歎:如果不是建屋局前副局長路見不平,即刻出來爲承包商仗義執言,事件的情節發展可能就不一樣。
上至各政府部門的“有關當局”,下至各公私機構和基層組織應該把這次的烏龍伐林風波當作上了一節課:有事發生時,小如寫錯節日賀語、挂錯春聯,或大如“錯誤清理地段”,不要一開始就把承包商“推出午門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