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六百多平方公裏的島國,飛機一起飛就進入鄰國領空,短短數十年的發展,卻仿若淩空出世,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擁有世界多項第一:最佳商業城市、全球競爭力第一、商業環境第一、勞工素質第一等。于是便對新加坡的發展産生了許多詫異,也于是便隨著《中國能從新加坡學什麽》這本書走進了新加坡。感覺這本書的作者用非常平和的語氣和直白的表達方式告訴了我們許多深邃而又淺顯的道理。看完之後大有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胸中宛有塊壘、也似骨鲠在喉,真的是不吐不快。那麽,我們究竟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于是便産生了八問。
一問:在經濟發展模式及發展對策上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1965年,剛剛獲得獨立的新加坡,經濟蕭條,百廢待興,有許多的失業人員等待政府解決生計問題。50年之後的今天,新加坡由一個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爲人均國民生産總值居世界第三位的國家。新加坡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迹。其實,新加坡獨立之時,國內市場狹窄,自然資源匮乏,除了發展轉口貿易外,新加坡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力進行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化進程。爲了招商引資,新加坡成立了經濟發展局,爲招商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投資者不需要跟一個個部門打交道,經濟發展局會把一切事情處理好,包括土地、電力、供水、環境等。他們還組織了一批年輕人到世界各地遊說,說服商家到新加坡投資。因爲新加坡太小,許多人連新加坡在哪都不知道。這些和我們現在的宜城十分相似。但是值得反思的是,爲什麽新加坡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那麽大的實效,而我們邁的步子卻不是十分明顯呢?用李光耀的話說,就是新加坡條件再好,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鄰國,外國商家還是沒有理由以這裏爲基地的。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讓投資者有利可圖。讓投資者有利可圖,自己也會從中受益,這就是雙贏。說白了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你投資我興業,你發財我發展。
新加坡經濟騰飛的秘訣正是靠招商引資。幾十年前新加坡就在進行招商引資,我們到現在才大力推進這項工作,比他們晚了幾十年的時間。那麽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招商引資還晚不晚?不晚是肯定的,晚的只能是人們的思想。現在許多地方都認識到了招商引資的重要性,都在進行招商引資。都在招商怎麽招?那就必須創新發展體制和招商思路,制定比他人更優惠、更具體的政策與對策,要使招商政策適應不斷變化了的經濟發展形勢。正如新加坡一樣,面對21世紀世界新的經濟發展形勢,新加坡政府成立了經濟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現有的政策,提出新的發展策略,使新加坡經濟在新的世紀保持了昂揚的發展態勢。我們每個部門和幹部都應該對此進行反思,從大局考慮,從部門著想,宜城、我們應該怎麽做?比如我們的政策科學不科學? 我們的服務好不好? 我們的辦事效率高不高? 我們的發展環境優不優? 揚長避短,創新發展,是我們宜城的正確選擇,也是必由之路。揚長避短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創新發展才能有別于他人。堅持創新,就能揚塵于他人。
二問:在可持續發展即科學發展上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因爲人多地少,新加坡政府規定公共住宅只能是高層建築,占用面積不能超過土地面積的35%,其余65%的面積作爲綠化、娛樂場所、公園和草坪等建設。每一個建設項目的規劃裏,都必須有園林綠化設計,項目開工前要與有關部門簽訂綠化協議,交付綠化定金,如果完不成協議,定金就要被沒收,由園林部門雇人完成綠化;爲了確保水資源不被汙染,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標准,如發現工廠超標物質,第一次發紅單,第二次罰款一萬新元,第三次罰款兩萬新元,再發現超標老板就要坐牢。超標汙染可以坐牢應該是很嚴重的懲罰措施。想想我們內地,不少地方、當然也包括我們宜城也還存在這樣的狀況,有的地方爲了追求一時的經濟發展,不惜以犧牲環境作代價,幹當前的事,搶子孫的碗;有的地方長期超標排放工業廢棄物等時見不鮮,上級一來檢查,甚至還幫助生産企業搪塞舞弊;有的亂搭亂放、亂占亂建的現象比比皆是。每每看到這些問題,我越來越覺得新加坡的發展理念是多麽的高明,越來越感到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覺得市委提出的“建設綠色楚都,構建和諧宜城”的緊迫性。發展應以科學爲前提,社會當以和諧爲基礎。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八個字,說的好,做到難。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三問:在思想文化建設上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主體的國家,與中國人同種族、同文化、同語言,具有同樣的民族個性和精神氣質,在西方人的眼裏,新加坡是古老中國的一部分。同樣的人種、同樣的語言,卻有著不同樣的文化氛圍和國民素質。其中有什麽秘密可尋嗎?秘密當然有,但是新加坡能夠做到的相信我們也應該做到,畢竟我們是同根同祖。1978年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曾經在新加坡國宴上告訴來訪的鄧小平:我們新加坡的華人是中國廣東和福建等地南方人的後裔,祖先都是目不識丁、沒有土地的農民;而達官顯貴、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開枝散葉。沒什麽事情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人做不到,或沒法子做得更好的。李光耀所說的話說白了意思就是,新加坡的華人是從中國移居的沒有多少文化水平的人,有文化、有素質的人則留在大陸。所以在新加坡這些華人的後代能夠做到的事情,中國人更應該能夠做到。
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和精華。新加坡非常重視儒家文化的傳承,他們既要維護世俗也要保留基本價值觀念。爲此新加坡將儒家文化的精髓概括爲八德,即:忠、孝、仁、愛、禮、義、廉、恥。他們又根據新加坡的實際進行了具體的闡釋,並將八德規範上升爲人們的日常行爲准則,上升爲法律讓人們遵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新加坡對于文化的揚棄和利用不得不令我們佩服。
東西方文化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東西方文化的結合,正是新加坡走向繁榮的動力。文化價值觀念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新加坡政府規定,不同民族的每一個人,必須在學習好英語的同時,掌握好各自民族的母語。因此同時會三到四種語言的人在新加坡不足爲奇。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各種宗教都在這裏得到尊敬,信仰自由互不相侵,和諧共處。多元種族與多元宗教的氛圍,造就了新加坡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使新加坡成爲集傳統與現代于一體的文化大熔爐。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與共融性,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有效形式,文化的生根、發芽所衍生的是:人們的文化素養、文化修養水平的提高。所以新加坡人接受新事物非常的快,與世界的互動共融也非常容易。在以文化爲引領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也不僅僅是我們都應該進行必要的反思。
四問:在打造廉潔政府及制度架構方面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李光耀在一次國會辯論中指出:我要是貪汙,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但其代價是整個制度的崩潰。1995年,針對有人指責李光耀家的兩處房産在購買價格上得到了優惠,當時的總理吳作棟下令調查購買過程。結果是李光耀的妻子和兒子確實在購買時得到了5%到7%的優惠,但這是發展商對預售房給予的正常折扣。連反對黨議員也認爲沒有什麽不當之處。但是李光耀和家人還是將折扣款100萬元上交國庫,新加坡政府認定無權接受,最後李家將這筆錢捐給了慈善機構。對所有國家工作人員,新加坡貪汙調查局有權暗中跟蹤調查他們的私生活。就連在事件中有說謊行爲也是犯罪即“說謊罪”。在新加坡,貪汙的成本太高。在新加坡人看來,政府官員都是社會的精英,他們爲國家的貢獻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報酬。正象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所說當薪酬變的不符合實際時,公共服務的誠實水平必然降低,如果薪酬太低,要保持公務員的廉潔是不可能的。一個交通警察的薪金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他必然無法抗拒金錢的誘惑,接受賄賂而不發傳票給超速駕駛的司機。新加坡公務員的工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但是一旦公務員稍有貪汙腐敗就會拿自己高額的工資以及終身的養老金爲代價,過著非常淒慘的生活。所以在嚴厲的制度下,誰也不敢更不情願以身試法。
新加坡這方面的經驗有些值得借鑒,但有些不可複制。比如在高薪養廉方面,由于受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還不可能做到。宜城既面臨機遇,也還有重重困難,我們現在連國家規定的基本工資政策都還不能完全兌現的情況下,既不能高薪,也不能養廉。但是在我們宜城這方小天地裏,培育高效、務實和相對廉潔的公務員隊伍應該可以有所作爲。建立健全比較合理的監督機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用制度管人,用環境留人,我想能,也一定能夠做到。
五問:在城市管理中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新加坡是個美好的國家,也是個以罰款著稱的國家。美好的國家是罰出來的。1965年,當新加坡共和國剛剛成立時,面對的是經濟癱瘓,失業人口衆多,社會秩序混亂,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生計難于爲繼;連片的棚戶區泥濘不堪、垃圾遍地、蚊蟲肆虐、瘟疫四處蔓延;島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沼澤地,既不能耕種,也不能居住;新加坡河畔的商業區混亂不堪,商業垃圾和生活垃圾將新加坡河汙染成一條臭水河。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成爲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爲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
從五十年代的自治政府開始,新加坡就開展了一系列的環境治理運動,如反對隨地吐痰、大掃除、消滅害蟲等。除了持續不斷的教育和改善城市環境外,新加坡城市管理最值得借鑒的經驗就是嚴懲。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政府對亂扔垃圾者處以500新元的罰款,這大約相當于當時普通人半個月的工資。所以一想到這麽重的罰款,許多人伸出去的手就縮了回來。現在這項罰款已經提高到1000新元。不僅亂丟垃圾罰款1000元,隨地吐痰罰款1000元,即使在公共汽車上吃東西喝飲料和在電梯裏吸煙也要分別被罰款500元。對那些屢教不改的人,采取的是重罰加勞改,被處以勞改者要穿上黃背心,背心上寫著“勞改”字樣,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打掃衛生,新聞媒體還進行報道。
城市管理教育很重要,但不能簡單的依靠教育。我們的城市管理也應該嚴管重罰。采取勞改這種辦法在我們這裏也難于行通,但是嚴管重罰的措施應該是可行也是必要的。新加坡衛生法規定,一旦發現誰家有蚊子,第一次罰款50元,最高達1000元或判處三個月的徒刑。我們不可能照搬新加坡如此嚴厲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但是,當前我們能否建立相對完備、具體且非常嚴格、嚴厲的城市管理的規章制度?罰款措施既要嚴也要重,在重罰與嚴管的強勢下,遵守城市衛生必將成爲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日常習慣的養成,行爲規範的形成,制度規範便轉化爲道德規範,整個社會將走向更文明、更和諧的理想境地。
六問: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李光耀曾說:治國的成功之道就是栽培優秀的人才,羅致更多的人才,提高政府的素質和社會的素質。新加坡是個自然資源非常貧弱的國家,惟有人才才是他們可以依仗與開發的資源。新加坡的人才戰略體現在多個方面,表現在人才培養與任用機制。比如新加坡培養人才就從娃娃開始抓起,開設了許多班,分編爲許多門類,如特選班、快捷班、正常班等,從中遴選佼佼者,發放獎學金,這些獎學金足夠學生完成學業。即使是學生在外留學,也會學成報國。試想我們宜城每年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有多少,真正回到宜城的有多少?宜城的教育質量很高,考走的是宜城學子,輸送的是優秀人才,貢獻的是異地他鄉。在吸引外來人才方面,新加坡于1992年就與我國簽定了協議,招募中國學生到新加坡學習深造,由新加坡政府負責他們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但是他們畢業後必須在新加坡工作6年。從此中國留學生源源不斷的來到了新加坡,經過4年學習、6年工作,還有回來的嗎? 我們花費了許多心血培養了多年的大學生,就這樣被新加坡公開收編。新加坡如此這般的重視人才可謂煞費苦心。我們的人才呢?不是沒有,是經常散落在思想裏,存放在文件裏,保留在口頭裏。說起人才的重要性頭頭是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是什麽? 許多是領導者的主觀臆斷,印象用人、感情識人、人緣薦人、後門擢人。于是乎,人員衆多,人才難有。這絕不是過激或者是危言聳聽的話題,細細想想就是這樣。以至出現了越是需要人才、越是荒廢人才、越是沒有人才,“君子在野” 現象十分普遍。不拘一格,打破身份等界限于是便只能出現在文件裏和講話中。
記得市委書記曾玉平同志說過這樣一句話:“往往人才有許多與常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最容易遭到人們的嫉妒、攻擊和排擠,但正是這樣有一定爭議的人才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曆史進步的關鍵人物。”同樣的問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陳寶鎏女士在離任前曾經問李光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建議。李光耀說:中國要想繼續更快更好的發展,必須把有國外學習經驗或有抱負的年輕人放到一把手的位子上加以重用。他還說注意我說的是一把手,而不是二把手。在第二把手的位子上,他提出的意見會被一把手改掉,發揮不了作用,所以必須放在一把手的位子上。宜城目前還不具備招納國際或者留學人才的條件,但是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現有的人才用好用活呢?我想,一定可能。宜城的發展,需要我們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懷,真正把“不拘一格”四個字落實到培育、選拔、使用人才的具體行動上,這不僅是宜城發展的現實而迫切的需要,也是新加坡的人才戰略留給我們的很多很多的啓示。
七問:在以人爲本方面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在新加坡,事事處處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科學理念,爲百姓考慮,替市民著想,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細節之中。比如交通,新加坡政府充分考慮到了人的方便,一下公交車,就建有公共汽車連通居民組屋的遮陽擋雨走廊,,使市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逢年過節放鞭炮是華人社會流傳幾千年的習俗,不僅圖吉利,還能添喜慶。一度時期,新加坡由于燃放鞭炮引發了多起事故,于是新加坡政府施行了非常嚴厲的禁放鞭炮制度,這一禁就是34年。隨著市民素質的提高,新加坡政府因勢利導,因勢而動,于2004年取消了禁止燃放鞭炮的禁令。這一禁一放之中,無不體現了人們的意願和人文化的理念。對于居民的組屋區,有自動清掃樓道衛生的人員,沖刷牆壁,剪花修草,盡量爲市民創造舒適的的生活環境。新加坡的居民區分布在市中心的20多個市鎮,每個市鎮配套設施完善,有學校、醫院、圖書館、購物中心、民衆俱樂部、公共汽車站、教堂、寺廟等。同樣在組屋區的一層,還辟有學習角,這是爲那些喜歡在清靜環境下學習的人開辟的學習場所。每個學習角有桌椅,可以容納幾十人。這裏有舒適的燈光,有納涼的電扇,有公共的電源插座可供使用電腦。任何事情都爲市民考慮的非常仔細。
新加坡的民本思想融入在法、理、情之中,既考慮了法,也順應了理,還照顧了人們的情感。他們沒有說群衆答應不答應,群衆滿意不滿意之類的話,而是把無聲的諾言寫在具體行動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以人爲本思想。“民爲邦本”、“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群衆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道理一大串,不說都知道,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深入落實。我們應該想想,在對待群衆的感情和態度上,在處理群衆的工作方法上,在解決群衆的實際困難上,我們做得怎麽樣?充分的依賴群衆,高度的相信群衆,辨證的看待群衆,科學的組織群衆,認真的對待群衆,我想是我們應該具有的民族感情、階級覺悟,不僅僅是我們作爲一個黨員、幹部和國家公務員,即使是作爲一般的人,就應想得到也更應能做到。
八問:在思想觀念上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什麽?
其實上述幾點都是歸結爲最後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的思想問題。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意識決定存在,思想決定行動。我們這些反複學習過馬列經典的人都知道,思想是總閘門,是行動的先導,是行動的指南。只要談到這些,我們的幹部、我們的職工以及我們的市民都會說出幾分道理甚至還會津津樂道。但是,能夠深刻的、辨證的思考問題、把思想變成具體的、科學的行動時,我們又做到了多少?有你、有我、有他,我們都應該扪心自問!無論是新加坡的經驗還是馬列主義的思想都告訴我們,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什麽樣的思想決定有什麽樣的行爲以及行爲結果。思想是與時俱進的,開放的思想決定開放的行爲,創新的工作思路造就創新的工作業績,改革的發展理念開辟美好的發展前景。因循守舊的、一成不變的、四平八穩的、故步自封的思想,不是我們應當具有的,而應該是被唾棄的。在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各種文化、思想相互包容的形勢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是時代的落伍者,尤其是思想的落伍者。不得不說的實話是,老是躺在曾幾何時的小胖子樂園的宜城人,一度在不知不覺中渾噩了落伍了,經濟水平、經濟質量以及大衆經常議論的工資低等問題,與其它兄弟縣市相比,我們掉隊了。其實讓我們掉隊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思想落後了。
當今的宜城已經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之上,千年傳承的人文優勢、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企業改革的先發優勢,精心打造的環境優勢,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勾畫的三市戰略,爲我們描繪了一副美麗的畫卷,你、我、他,都有責任有義務爲之奮鬥。畢竟,宜城是我們的家,是實現我們放飛夢想的地方。衆心協力時,妙手繪家園!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千帆竟發的氣勢,百舸爭流的局面一旦形成,新加坡的今天一定會成爲宜城的明天,甚至成爲更加美好的明天。
但是,這些要靠我們的思想以及落實它所應該付出的行動,這也正是《中國能從新加坡學什麽》給予我們的啓示。
(文/劉建新,湖北省宜城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