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廉價航空的競爭,澳洲航空公司和國泰航空公司推出了高端經濟艙産品,這讓新加坡航空公司(下稱新航)倍感壓力。爲了吸引更多商務旅客,新航宣布推出“優質經濟艙”座位,把重點放在了長途飛行的高端客戶領域。
對于優質經濟艙客戶來說,商務艙價格過高,但經濟艙服務又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此外,一些公司因公出差不允許乘坐商務艙,但是這些優質商務客仍然可以購買屬于經濟艙範疇的優質經濟艙産品。“優質經濟艙”票價介于普通經濟艙和商務艙之間,比普通經濟艙的座位空間更大,更舒適,更適合對價格敏感的客戶。
從2015年8月9日起,新加坡到悉尼的航線將首次使用“優質經濟艙”。“優質經濟艙”座位更寬,比普通經濟艙多出約0.15米的腿部空間。其他改善措施包括更大的電視屏幕、座位電源、額外儲物空間、更豐富的飲食選擇。同時,“優質經濟艙”乘客還可以預定餐點,擁有35公斤免費行李托運額度(普通經濟艙爲30公斤),可優先辦理登記手續等。2016年年初,“優質經濟艙”票價將比普通經濟艙多出10%-20%。
新航爲此次“優質經濟艙”投資8000萬,共改造58架飛機,包括19架空客A380、19架波音最新機型B777-300ER和20架首批交付的空客A350。搭載“優質經濟艙”的客機將逐漸覆蓋多條全球航線,包括法蘭克福、紐約、倫敦、東京、上海等。新航執行副總裁Mak Swee Wah表示,將大力發展新推出的“優質經濟艙服務”。
新航承認此次改動源自于競爭對手澳洲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和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這兩家公司早已開始提供了類似産品。澳航創造發展與客戶體驗部門負責人Kylie Morris在媒體采訪中表示,長途旅客對“優質經濟艙”的需求更高,而短程的旅客更傾向于選擇商務艙或者經濟艙。
澳航則在從澳大利亞到迪拜以及需要在倫敦轉機的客機上推出了“優質經濟艙”,亞洲航班沒有變化。國泰航空去年在其A330客機上拆除了28座優質經濟艙座位中的8座,替換爲額外的經濟艙座位。
激烈的亞太同行競爭,特別是廉價航空的崛起,讓新航面臨壓力。新航2014年最後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去年10-12月,新航淨利潤爲2.03億新元(約合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倍,但主要是因爲特殊的會計收益。除了一次性因素,運營利潤實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新航在財報聲明中表示,競爭依然激烈,“在疲軟市場刺激需求,在壓力下保持收益”。開發優質經濟艙新服務,正是新航的嘗試之一。
東南亞地區的運力飽和,以及中國的經濟放緩,都是亞洲航空公司們共同面臨的挑戰。馬航、泰航等都在開始痛苦的改組計劃。新航占據亞洲最重要國際空港之一新加坡,需求依然強勁。不過新航的重要對手國泰航空,也占據著另一國際空港香港,同時憑借毗鄰中國大陸的優勢,繼續開拓長途市場,相繼開發德國杜塞爾多夫、英國曼徹斯特、蘇黎世等國際路線。
爲了發掘更多市場需求,航空公司開始發力針對細分用戶群的産品。早在1991年,維珍集團就取消了飛機上的頭等艙,把用于頭等艙的投資全部用于公務艙,同時推出“中間艙”概念。土航、新西蘭航空、法航、澳航等均開通了優質經濟艙服務。
2010年,中國南方航空也在國內首次推出高端經濟艙産品。2014年,美聯航(United Airlines)執行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石志輝(Jeff Smisek)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美聯航增長最快的輔助性收入就是豪華經濟艙。
新加坡航空一直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航空公司之一,以其奢華高端的頭等艙服務和“新加坡空姐”的跪式服務著稱。
(來源:界面 文/邬幸岑 楊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