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部門宣傳海報的華文翻譯,再次“擺烏龍”。保健促進局一份推廣預防跌倒意識的活動海報,上面的華文標題被譯爲“推廣跌倒意識運動”,有鼓勵人們跌倒的意思,在網上引起熱議。
根據網友上傳到Facebook頁面的保健促進局活動宣傳海報,活動的目的是推廣民衆預防跌倒的意識,不過上面的華文翻譯標題卻寫著“推廣跌倒意識運動”,令網民質疑活動究竟“是教你怎樣跌倒還是教你不要跌倒?”。
有網友調侃說: “推廣跌倒,一定要達到每個人經常跌倒的程度,這個運動才能算成功!”
另外有網友也指出,英文標題“Launch of the Falls Awareness Campaign”的語法有錯在先,導致華文也錯了。聽起來確實有鼓勵大衆跌倒的意思。”
有人“歪解”英文標題諷刺道,政府其實是提醒大夥兒秋天快到了,要多穿衣服。
保健促進局在接受媒體質詢時已經承認這一華文翻譯烏龍。回應道:當局在推廣預防跌倒意識的活動海報上將華文標題譯爲“推廣跌倒意識運動”,因爲用詞不當,或許會讓民衆誤會當局是在“推廣跌倒”而非“推廣防治跌倒”的意識。保健促進局對此感到抱歉。
保健促進局說,該活動的正確翻譯應該是“防跌意識運動”。現已立即做出行動修改活動海報上翻譯,也會通知那些已經拿到翻譯錯誤的傳單正確的活動名稱,並對翻譯錯誤致歉。
這些年,新加坡政府部門因華文翻譯鬧的笑話還真不少。早前,國家文物局網站以谷歌翻譯工具爲訪客提供翻譯,導致錯誤連篇。網站當時出現的錯誤包括介紹新加坡博物館是“全美”曆史最悠久,地名“Bras Basah”變成“胸罩Basah”,“入場”變成“入學”等。
2002年,新加坡旅遊局的旅遊指南中,還曾將Hungry Ghost Festival(中元節)翻譯成“匈牙利鬼節”,當時已是一大笑話。
這些年,政府、議員也一直在反思和改進。只是語言和語言背後母族文化的提升並不是一時之力、一朝之功。新加坡的工作語文是英文。大多數的通訊和資料都是以英文書寫,如有必要,才翻譯成其他官方語言,如:華文、馬來文或淡米爾文。
當年,馬林百列選區議員馬炎慶在媒體上和國會作了如下分析:
“分析這一連串英譯中時的失誤,我認爲主要原因有3個:
1 中文能力低落 新加坡實行雙語教育,一般年輕華人平時可以用華語交談,聽得懂華語,但能講得流利的比較少,就算能閱讀華文刊物,終究還是比較習慣以英文閱讀,能夠用華文書寫的更是少之又少。很自然的,有能力和有把握把英文公文翻譯成華文的沒有幾個,只好外包給外國人。可是,國情和地方性詞彙不一樣,他們不熟悉也無法拿捏。
2 翻譯資源貧乏有限 國家文物局承認在准備中文網站時使用“Google Translate”軟件,但出事後已停用。馬林百列市鎮理事會解釋說,他們用的中文翻譯軟件,沒有相關字體,所以出現很多問號。有關當局有心提供華文資訊,精神雖然可嘉,但翻譯可是一門專業,也是一種藝術,不能完全由免費的軟件代勞。
3 審核程序松散疏漏 現代科技發達,利用軟件翻譯並非行不通,但軟件多由西方國家研發,導致新加坡的國家博物館成了“全美”曆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用軟件既省時又省錢,能很快“出貨”,但在“交貨”之前,要有懂得中文的人審核。”
當時,馬議員也道出了華文能力強的人在其它專業並無用武之地的實際囧境。“新加坡從建國時代就選擇了國際語言英語爲工作語言。華語能力強的國人,多數從事中文媒體或教學工作,其他專業領域則無用武之地。”還提出建議:“我建議政府做領頭羊,爲各個官方網站和主要通訊資料提供4種官方語文的版本,不再讓母語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或陷入想做卻沒錢翻譯的困境。這將刺激國人把母語學好,並吸引人才投入翻譯的專業。”
幾年過去了,政府部門的華文水平似乎並無太大的改善。小編好想自薦去給政府部門做校對啊!再說,水平實在不行就多問問網友呗!可以網上征集志願者或者抛出來多討論討論,總比硬憋著勁兒自己幹結果鬧笑話強啊!
政府這些年在提高國人的華文華語能力上其實蠻用心的。來,口號一起念三遍!進步是需要過程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