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國內的一些大醫院與時俱進的陸續開始推出自己的手機app或是微信程序,提供諸如挂號查檢查結果之類,讓我看了覺得很是羨慕,因爲這爲病患提供了許多便利。尤其是在知名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的大環境下,這類app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有效的遏制了黃牛。而可以在app上查看檢查結果的功能,也可以讓我這種丟三落四的人不再害怕丟了報告單。
以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app爲例,這是app主界面,注冊後就可以實現挂號、查報告單等多項功能了。
這是用協和醫院app查到的血常規報告單,一目了然。
當我充滿羨慕,滴著口水跟同事說國內醫院app有多強大的時候,他卻撇了撇嘴,說,新加坡也有了啊。什麽?新加坡也有這類手機app了?爲什麽神(gu)通(lou)廣(gua)大(wen)的我竟然不知道?!
原來這是去年底由新加坡衛生部推出的一項叫做HealthHub的服務,公民和PR通過SingPass登錄HealthHub的網站(https://www.healthhub.sg)或是相應的手機程序(iOS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HealthHub,安卓用戶則是在用戶商店搜HealthHub SG就可以找到了),就可以查看到從2015年6月之後在公立醫院包括綜合診療所的出院小結、化驗報告,甚至是孩子的牙齒檢查、體檢和疫苗接種情況,不僅如此,還可以查看接下來複診的日期、時間和地點——除了不提供網上挂號功能,其余的功能並不比中國醫院app提供的少,相反還整合了多家醫院和家人的信息,非常全面(新加坡醫院的挂號方式和國內不同,具體可以查看“爲什麽新加坡沒有黃牛號”)。HealthHub的數據來源于國家電子健康記錄(National 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s)和學校保健系統(SchoolHealth System)。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步步的來看看這個程序提供的具體功能吧。
(用SingPass登陸後菜單左側可以分別看到個人、孩子、家人和朋友健康信息以及門診信息)
先來看看個人健康信息Personal health的部分。這裏可以看到生命體征、出院小結和實驗室檢查數據幾項。
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血糖、BMI的指標,可以按日期自己輸入結果,目前看來還只能輸入當天的結果,也許是爲了更加實時的反應身體的情況吧。
出院小結的部分,可以看到這是去年8月拔牙的記錄。
實驗室檢查的部分,可以看到不同時間在不同醫院檢查的結果。
我也不明白爲啥連2014年的檢查都能看到,只能說明數據庫裏存儲的信息比新聞宣布出來的還要多。
對廣大父母來說,可以在手機裏看到孩子的健康信息可能更加重要吧。在添加了孩子的身份信息後確認,就能看到了。
估計跟ICA的信息也聯網了吧,所以沒有更進一步的確認信息,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對應的IC政府都存著。點進去可以看到疫苗接種和學校檢查兩項。學校檢查下面還有口腔檢查和身體檢查。
孩子從出生到六歲,有一大堆的疫苗要打,平時定期看醫生的時候,記得帶上小本子就沒啥,翻翻本子就知道了。可是如果臨時被人問起打過哪些疫苗,幾歲打的,打了幾針的時候,我想很多人就蒙圈了。現在哪怕你是一個對這種家務事毫不上心的父親也不怕了——只要一機在手,隨時調出孩子的疫苗記錄,盡顯現代好男人的風範。
而以前做過的口腔檢查記錄,只要是錄入了學校保健系統的,就能在這裏看到。
同樣,以前做過的身體檢查報告也能看到,這是Julia小朋友的某一次體檢報告。
除了孩子的信息,還能夠添加家人和朋友的資料,在My Caregivers中添加照料人的IC,並授權,照料人就可以添加相應資料到Family & Friends’ Health裏面。
這個步驟完成以後,就意味著你同意將自己的醫療信息分享給IC尾號爲55B的人,然後他就可以通過這個App添加你的IC,然後拿到你所分享的相關信息。
在門診記錄Appointment裏,可以看到自己和家人接下來的門診預約情況,這樣就算家人忘記,也可以通過添加家人的健康記錄掌握到家人的門診信息,及時提醒家人看醫生。
怎麽樣,這個app提供的信息看起來很全面吧?可是開發者說了,這只是初步的,接下來還會加入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看到醫生開藥的情況(這個對于有老人的家庭估計會很實用),例如會在門診快到的時候收到app的推送等等。
此外,用戶還能夠通過分享這個門戶程序的健康文章到社交媒體累積分數,而這些分數可以用來兌換成NTUC LinkPoints用來換取商品或是在職總平價超市購物呢!
這還沒完,通過手機app,還可以看到指定商家的特別促銷和折扣信息,當然,這些商家大多跟健康生活有關。
不得不說,新加坡政府爲了照顧民衆的健康,真是操碎了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