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蒼老的李連傑,其實今年才58歲,和甄子丹同齡。但由于身體的原因,他已經淡出公衆視線,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回顧李連傑的電影人生,有這樣幾個關鍵數字:
第一個數字:17
李連傑17歲出道,1963年4月26日出生的李連傑,于1980年被導演張鑫炎選中,出演動作電影《少林寺》。
那一年他還未滿18歲,電影上映時間是1982年2月1日,當時他也沒到19歲。
第二個數字:37
李連傑至今主演過的電影數量是37部(不計出演反派或配角的5部電影《致命武器4》、《木乃伊3》和《敢死隊》三部曲,打醬油的3部電影《建國大業》、《封神傳奇》、《花木蘭》,和1部紀錄片《中華武術》)。
其中27部是2000年前推出,步入21世紀後,他創作步伐明顯放慢了很多。
這個數量當然也不算多,平均下來也就一年只主演一部電影,不過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都在水准之上。
第三個數字:3.79億
很少有人知道,李連傑在好萊塢主演的電影多爲暴力犯罪爲主的B級片,這裏比較有名的有《狼犬丹尼》《致命羅密歐》等,
其電影北美錄像帶和DVD收入總計3.79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B級片之王”。
在豆瓣上,口碑評分最高的十部李連傑電影分別是:
No.1.《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No.2.《精武英雄》、No.3.《黃飛鴻》、No.4.《少林寺》、No.5.《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No.6.《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No.7.《給爸爸的信》、No.8.《太極張三豐》、No.9.《方世玉》、No.10.《海洋天堂》。
這些反映了觀衆對電影的喜好。
但皮哥認爲評價電影的標准還應該考慮其曆史意義和對李連傑本人意義的重要性,因此皮哥也選出了皮哥心目中李連傑的“十大電影”來,這十部電影,每一部電影對于李連傑都有一個特殊的意義。
下面跟著皮哥一起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電影在列——
—10—
《投名狀》
2007丨導演:陳可辛,動作指導:程小東
《投名狀》制作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2.57億元),光是支付李連傑的片酬就高達1億元,但內地票房卻只有2.02億元,全球票房也只有4288萬美元(2.76億元),把制片方賠得懷疑人生。
不僅如此,導演陳可辛在開拍前期拍攝他不擅長的戰爭戲時,精神幾近崩潰。是動作指導程小東給了他很多意見,並和李連傑一起接過導筒並完成了戰爭戲的拍攝。
但不可否認,《投名狀》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電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陳可辛用細膩的鏡頭將男主角龐青雲塑造成一個胸懷大志,卻舉步維艱的將軍。這與曆史上的原型馬超興有很大出入,但足夠生動。
雖然電影的票房不好,獎項方面卻收獲頗豐,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共獲得13項提名,奪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8項大獎。
李連傑憑借這部電影成功奪得金像獎影帝,因此這是他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9—
《霍元甲》
2006丨導演:于仁泰,動作指導:袁和平
2004年印尼海嘯時,李連傑是親曆者,死裏逃生的他亦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而且決定用一部電影來講述生命的意義。
恰逢北京奧運會臨近,李連傑決定借助霍元甲的故事來诠釋“自強不息”的生命主題,但編劇顯然只考慮到要遵照他的意思來寫劇本。
電影《霍元甲》並沒有參考過霍元甲的生平史料,只是借用了“霍元甲”的名字,憑空捏造出一個前期好勇鬥狠,在經曆挫折之後又帶著忏悔活著,最後如被救贖一般死去的“罪人”形象。
這引起霍元甲後人的強烈不滿,鬧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官司風波。
然而《霍元甲》終究是李連傑“最後一部功夫電影”,他爲其注入了不少心血,參演的動作演員也都是從世界各地選拔。
而電影走的也是極其雞賊的商業路線,上映時爲了得到更多的排片和場次,把原本完整的141分鍾片長硬生生剪成更有利于排片的104分鍾。
因此電影在香港拿到3002萬港元票房,內地票房1.05億元,全球票房達到6807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穩賺不賠的數字。
—8—
《英雄》
2002丨導演:張藝謀,動作指導:程小東
2002年,錯過了“華語電影之光”《臥虎藏龍》的李連傑,和想拍武俠電影的張藝謀,合作推出了《英雄》。
張藝謀本想改編金庸或梁羽生的小說,但都有一定難度,最終確定以荊轲刺秦王故事爲藍本,創作了《英雄》的劇本。
電影巧妙地運用了《羅生門》式的表現手法,人物的造型設計和色彩的運用也有巧妙之處。
但概念先行的手法令電影故事早早就失去了懸念,面對外敵的入侵,爲了所謂的“天下”就選擇放棄抵抗的主題也對觀衆産生了不小的沖擊,這些都拖累了電影的口碑。
因此《英雄》在內地也頗具爭議,好在歐美觀衆看不懂這些關于曆史的東西,影片在海外的票房相當給力。
投資3100萬美元(近2億元),全球票房拿到1.77億美元,雖比2.14億美元的《臥虎藏龍》要低,也是個足夠體面的數字。
而《英雄》雖然本身口碑存在爭議,對于內地電影的影響卻極其深遠,其誕生也標志著內地電影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大片時代。
—7—
《精武英雄》
1994丨導演:陳嘉上,動作指導:袁和平
《精武英雄》是李連傑向偶像李小龍全面致敬之作,也是正東公司李連傑主演的最後一部作品。
李連傑有意將其打造成一部寫實風格的動作片,因此袁和平設計的動作也舍棄了那些花巧的招式,顯得更加簡潔。
陳真被塑造成武功高強、頭腦冷靜、果敢睿智的留學歸國青年形象,這與李小龍版區別很大。
新加入的日本女友山田光子(中山忍飾演)美麗動人,是電影的一大亮點。而錢小豪、周比利、倉田保昭三人保證了電影中動作的質量。
《精武英雄》在1994年的聖誕節前夕的冬至日上映,卻票房遇冷,僅放映15天就被下片,最終票房1478萬港元。
但好電影經得起歲月的磨砺,後來其碟片在亞洲各國發行時都非常受歡迎,如今《精武英雄》已經是功夫電影教科書級作品,是世界公認的動作片神作。
—6—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1993丨導演:王晶,動作指導:洪金寶
1993年李連傑離開嘉禾之後,與王晶合作的幾部作品中,《魔教教主》是最具話題性的一部。
這部電影原本要拍成上下兩集,上映後卻因票房不佳而取消了續集計劃,直到最近王晶才拍出了續作,據說叫《倚天屠龍記之陰陽聖火令》,又令這部原作得到關注。
王晶是TVB名導王天林的兒子,當年王天林推出的金庸武俠電視劇每一部都是經典,其中更以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還原度最高。
王晶雖然喜歡別出心裁惡搞小說和曆史人物,但改編《倚天屠龍記》時卻確實下了功夫,也保留了小說中的故事主線。
張無忌被塑造成一個睿智而腹黑的青年教主形象,與金庸原著大相徑庭。
王晶是從最早的連載版得到的靈感,他認爲像張無忌這樣從小受盡屈辱的人,在得到翻身機會後,不可能沒有野心。
這種基于原著的改編得到了觀衆的肯定和擁護,可惜當年這部電影在香港僅收獲1186萬港元票房,遠沒有達到預期,導致續集被取消,留給觀衆極大的遺憾。
—5—
《太極張三豐》
1993丨導演:袁和平,動作指導:袁和平
李連傑在創立正東公司後,推出兩部《方世玉》電影都叫好叫座,他的野心亦膨脹了,決定帶著劇組回內地拍攝《太極張三豐》。
導演和動作指導都是袁和平,楊紫瓊、錢小豪、袁祥仁、于海、孫建魁這些打星都加盟了電影。
張三豐是真實的曆史人物,但電影卻是改編自《倚天屠龍記》。
少年張君寶逃出少林寺的情節和《倚天屠龍記》是差不多的,但電影中把郭襄換成了張君寶的同門董天寶,其人品和性格都與張君寶截然不同,兩人的存在本身就寓意著太極的陰陽兩面。
李連傑本身沒學過太極拳,但在袁和平的指導下,不到幾天功夫就已經把太極拳練得很熟了,這令袁和平對他稱贊不已,一直都叫他中國功夫“活字典”。
電影當年在香港只賣出了1254萬港元的票房成績,在內地卻引起轟動,並迅速帶起了一波太極熱。
其後香港、台灣及內地的功夫影視作品中常會出現太極拳高手,那些都是對李連傑的致敬。
—4—
《方世玉》
1993丨導演:元奎,動作指導:元奎
李連傑離開嘉禾時曾經受到香港電影圈的質疑,因他一開始不願意加盟其他公司,自己和元奎創立了正東公司,很多人都准備看他的笑話。
但李連傑和元奎最終打造出了兩部《方世玉》電影,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時也讓正東公司站穩了腳跟。
與《黃飛鴻》系列的嚴肅風格不同,《方世玉》走的就是惡搞加喜劇路線,其對于“方世玉打擂”故事的改編可謂空前絕後。
方世玉與雷老虎這對生死冤家竟然結成了親家,片尾鄭少秋竟然客串陳家洛華麗登場,這些都帶給觀衆足夠的驚喜。
雖然編劇劉鎮偉的故事風格過于無厘頭,這些年他也一直在重複自己,但在90年代他的編劇和導演能力還是很出色的。
《方世玉》在香港收獲3070萬港元票房,《方世玉續集》也有2301萬港元票房,這兩部成了當年最賺錢的武俠電影。
—3—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1992丨導演:程小東,動作指導:程小東
這是胡金铨電影《笑傲江湖》的續集,徐克執意讓林青霞飾演東方不敗。
由于原主演許冠傑要求加片酬,徐克索性把李連傑拉過來飾演令狐沖。但從故事上看,東方不敗才是電影的主角,因此這是李連傑最沒有存在感的武俠電影,他的風頭被林青霞搶過了一半。
但這仍然是李連傑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他的表演得到了金庸本人的肯定。
金庸甚至認爲李連傑就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令狐沖扮演者,這多少要歸功于李連傑拿過全國冠軍的劍術,和他與生俱來的隨和性格,這些都與令狐沖的形象十分契合。
林青霞在片中一改以往瓊瑤女星的柔弱形象,成功塑造了溫柔與霸氣並存的一代枭雄東方不敗。她的一媚一笑,都深刻在觀衆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東方不敗》拿下了3446萬港元票房,開啓了90年代武俠熱潮,林青霞也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2—
《黃飛鴻》
1991丨導演:徐克,動作指導:劉家榮、袁信仁、袁祥仁
拍這部電影時,劉家良不願意擔任《黃飛鴻》的動作指導,因爲黃飛鴻是南少林洪拳宗師,徐克卻找了北派的李連傑來演。
與此同時,徐克希望看到更飄逸寫意的動作,因此動作戲的拍攝一波三折,換了三任動作指導,李連傑還摔斷了小腿。
好在李連傑找到他的好友熊欣欣加入,爲他做替身完成剩下的打戲。
片尾的竹梯大戰,所有打戲都是由替身完成的,李連傑只負責上半身的鏡頭,擺個架式,做做樣子。
這多少有些遺憾,但《黃飛鴻》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徐克精心打造的故事。
徐克將黃飛鴻這個香港人熟悉的武學宗師,放在放在清末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他不再是純粹的市井宗師,而是憂國憂民、心懷救國抱負的有志青年。
加上代表進步思想的十三姨,這對情侶組織産生的化學反應極佳。
《黃飛鴻》最終在香港收獲2967萬港元票房,是當年的全年票房第8位,在台灣也賣得很好,由此開啓了一個系列。
其後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是系列票房最好的作品,而“黃飛鴻”也是李連傑塑造過最好的經典角色。
—1—
《少林寺》
1982丨導演:張鑫炎
作爲電影明星,最幸運的事就是,剛出道就遇到最好的電影。
“出道即巅峰”,梁家輝如是,李連傑也如是。
雖然剛滿18歲的李連傑演技還很一般,但那種機靈與可愛都展現出來了,電影圈曾得到提攜的動作明星很多,卻不是人人能夠做到。
因此,李連傑的成功除了主角陣容強大、電影故事好、場面宏大這些客觀因素之外,他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
假如換成別人,就未必能夠達到他演繹出來的那種效果,因此李連傑能夠在80年代衆多內地功夫明星中脫穎而出絕非偶然。
網上有傳言說《少林寺》當時拿到了1.6億元的票房,雖然沒什麽根據,但電影在香港的票房也很高,賣了1616萬港元,排在全年票房第4位。
而影片在日本賣了36億日元;在韓國漢城觀影人次達到近28萬,這些成績都非常驚豔。
由于李連傑以前是內地明星(現在是新加坡籍),我們內地觀衆對他有更多的認同感。因此相比李小龍、成龍、甄子丹,李連傑的電影在內地的傳播率和知名度都更高,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沒能在內地公映,還是都成爲內地觀衆心中的經典影片。
除了皮哥上面提到的這些,李連傑的《給爸爸的信》、《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冒險王》等片也都非常經典。
如今58歲的李連傑早已經處于半隱退的狀態,不可能再回到巅峰時期了,這令他以前的這些電影顯得更加珍貴。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