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新加坡生兒育女的人數逐漸增多,這得益于新加坡良好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孩子身上發生的一點點小小的意外都會讓爸爸媽媽們百爪撓心,尤其來到新加坡後發現有一種叫伊蚊的生物,被咬之後人會發燒,這個問題還被新加坡稱作“骨痛熱症”,無法用藥物治療,只能靠自身的抵抗力,聽起來好嚇人。外力造成的意外有時候在所難免,但是有不少新晉爸媽,由于自身疏忽問題而導致意外頻頻發生。
前段時間中國深圳一戶家庭,父親睡太死,不料壓住了僅41天的兒子,兒子不幸死亡;一位年輕媽媽躺在床上玩手機,1歲零兩個月的女兒偷偷跑到衛生間內玩水,不小心一頭栽進水桶內溺亡。
最近類似的悲劇繼續在新加坡上演,新加坡四歲男童于今年1月22日在醫院去世,他死前四天曾吃下母親購買的巴東飯(Nasi Padang),驗屍庭就沙內的死進行死因研訊後得出結論,熟食攤位處理食物手法不當,將生雞肉解凍後再冰凍,生食和半生熟食物沒有分開存放導致細菌滋長,男童吃下攤位售賣的食物後食物中毒喪命。
綜觀多起嬰幼兒意外死亡事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的疏忽或缺乏必要的育兒知識。在中國一般父母會選擇購買育嬰書來彌補育嬰知識,從醫院、護理中心等專業機構獲取信息的較少。而在新加坡由于發達的醫療服務,新晉父母更容易接受育兒指導。筆者在新加坡鷹閣醫院三天的住院期間,醫院的護士手把手教如何照顧嬰兒。爲了讓新晉父母了解如何育兒,鷹閣醫院提供一套完善的産前護理計劃,照顧孕婦整個懷孕及生産過程,並且提供免費課程指導家長怎樣更好的照顧孩子以及規避孩子身上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話說小燕子趙薇也是在鷹閣醫院生的Baby。
根據新加坡MOH統計,KK竹腳婦幼醫院接收到的兒童意外傷害數量每月在百例左右。
意外傷害是0至14歲兒童的“第一殺手”。一般小朋友受到意外傷害的原因有三種,一是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二是監護不得力;三是兒童對危險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還不足。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種類依次是:跌傷、碰傷、扭傷、食物中毒、蚊蟲叮咬、手足口症、刀割傷、燒燙傷。而事實上,這些意外傷害大部分可以避免,除了對家長進行系統的教育之外,還需要家長給孩子做好意外方面的保障,在意外發生時給父母和孩子提供經濟保障。
兒童容易發生意外及得到傳染病,如手足口症及骨痛熱症。新加坡手足口症病例在2013年創下每周新高。以同一周比較,2013年的手足口症病例爲2012年的兩倍。2013年在新加坡入院的48萬3094人次中,14歲以下的孩童占了18.5%。在新加坡生活的忙碌的爸爸媽媽們可以考慮爲子女投保個人意外保障,一般這樣的計劃可以提供全球範圍內的保障,並且能在家長或子女不幸發生意外時,提供經濟上的保障,免于傷了人又傷了錢。
(感謝作者董天翼授權新加坡眼分享本文。如欲獲取更多關于新加坡購買保險的信息,可添加微信xinjiapoyan18,或寫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