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燈古鎮位于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昆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裏,底蘊深厚,文脈源遠流長,保存了“一河兩岸”古鎮的曆史風貌,有著從良渚文化、吳越春秋、南北朝、宋明,到民清時期的珍貴曆史遺存。
25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千燈走出了一文一武兩個狀元、25位進士,誕生了“百戲之祖”昆曲、一代大儒顧炎武,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全國曲藝之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自2002年開發以來,千燈確立了“保護古鎮、傳承文化、開發旅遊、促進發展”的旅遊業發展思路,先後聘請了東南大學等編制了《昆山市千燈古鎮保護整治規劃》、《顧炎武墓保護規劃》、《千燈古鎮石板街修複詳規》、《千燈鎮旅遊發展規劃》和《千燈古鎮旅遊策劃》,明確了文旅結合的文化旅遊發展思路和構建以古鎮爲龍頭的旅遊大格局的發展目標。
2002年以後,千燈實施了一系列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恢複修繕了以顧炎武顧居爲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景點。同時,注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形成了以顧炎武思想爲代表的國學文化、以昆曲爲代表的戲曲文化、以延福寺爲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石板街爲代表的水鄉文化。
其中,爲更好的發揚昆曲文化,更好的推進古鎮旅遊發展,使古鎮旅遊具有主題特色鮮明又有互動的“活的文化”,打造了古鎮室外古戲台、室內古戲台和顧堅紀念館,這三大陣地爲我鎮繼承和發揚昆曲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自2006年以來,千燈古鎮昆曲演出作爲常規旅遊項目對外開放,幾百萬遊客在遊覽千燈古鎮時,享受到了這一古典戲曲文化的魅力,受到海內外遊客的好評和戲曲專家的認可。
2011年,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葆玖先生,在肯定千燈爲昆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出的貢獻之後,給我鎮題字“昆曲發源地千燈”,昆曲也爲千燈的旅遊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千燈大力弘揚作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昆曲,通過“人才走出去引進來”、“昆曲從娃娃抓起”等策略,千燈的昆曲文化得到了較好保護和傳承:古戲台日臻完善,老街日日有昆曲演出;人才梯隊培養更加合理,千燈中心校和炎武小學的小昆班聲名鵲起;與蘇州大學和蘇昆合作,完善了昆曲人才引入機制。2008年白先勇親題“昆曲仙鄉”“千燈小昆班真的不一般”,2010年被中國曲藝家協會評爲“中國曲藝之鄉”,2014年承辦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理事會,受到廣泛好評,千燈古鎮也因此在衆多江南水鄉中獨樹品牌,爲人們走進和了解昆曲文化提供了一個真實窗口。2017年10月29日,一場備受關注的昆曲盛會“第四屆秦峰曲會”在千燈開幕。
作爲昆山腔創始人顧堅的故鄉、昆曲的發源地,近幾年,千燈積極打響“曆史文化名鎮”、“曲藝之鄉”的品牌,做足、做好“昆曲”文章,其主要著力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更加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投入專門資金和教師成立“小昆班”,開設昆曲課程,並建立“換血”機制,在保證“小昆班”演藝水平的同時,盡可能擴大“昆曲”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從2005年至今,小昆班多次進京演出,已有24名小昆班成員獲得小梅花金獎。
二是更加重視“走出去,引進來”。雖爲昆曲發源地,但千燈的昆曲水平與專業院校還是無法比擬,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昆曲傳承,除選派教師到蘇州昆劇學院學習外,還從各專業院校高薪引進人才,使高級人才“授人以漁”,助推千燈昆曲文化發展。
三是更加重視輿論宣傳引導。一方面,經常組織有關“昆曲”、“顧堅”的學術研討會,形成濃郁學術氛圍;另一方面,制作了大幅“昆曲”公益廣告,拍攝了多集“昆曲”宣傳片,並專門投入巨資攝制《粉末牡丹亭》等節目在央視播放,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沿海行”“和諧頌”等電視節目的拍攝,受到良好社會效果。
四是更加注重硬件設備完善。南街古戲台、廣場古戲台、千燈影劇院等平台逐一完善,小昆班排練廳、服裝、化妝、道具更新等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爲昆曲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