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菜頭)
陳美作爲小提琴演奏家享有盛名,即便你我也曾經看過她在舞台上用現代方法演繹的古典音樂。簡單說,就是穿很窄很短的裙子,瘋狂地拉小提琴,然後鼓風器那麽拼命吹,一頭烏發漫天飛這個樣子。
她的個人成長經曆在東亞文化圈很容易理解:陳美的生父是泰國人,母親是中國人,叫做Pamela(陳小鸾),陳美出生在新加坡。隨後,父母離婚,母親改嫁英國人Nicholson。陳美5歲起就前往英國生活學習,所以,陳美擁有泰國和英國雙重國籍。
陳美的媽媽是一位典型的虎媽,她原來在新加坡當律師,也是個業余鋼琴家。當她發現陳美擁有小提琴的天賦之後,就一心一意想把陳美培養爲小提琴家。陳美三歲學鋼琴,五歲學小提琴,十一歲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錄取。十三歲成爲世界上最年輕的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協奏曲演奏家。十五歲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這個個人履曆絕對金光燦爛吧?
與此同時,代價就是陳美同學完全沒有童年。一年到頭,每天4小時練琴。不得外出在朋友家留宿,因爲怕失火逃不出來。不得參與陳美喜歡的滑雪,因爲可能會摔傷她的手。陳美媽媽直言不諱地宣稱“我爲你付出那麽多心血,幫你建立自己的事業,若是你滑雪折斷了骨頭,那麽我這些年的投入就會化爲烏有。”
最後,陳美媽媽不單是一名媽媽,而且是陳美的經紀人,她負責安排陳美的一切事物,從演出到穿什麽,吃什麽,做什麽。對此,你想說什麽?控制狂?這可是你說的啊,我可什麽都沒說。我們去一下大屏幕,看看這位超凡的母親:
好了,轉眼就到了陳美21歲生日。這時候她已經紅透半邊天,出了6張專輯,其中有3張都是她媽媽操作的。在21歲生日到來之前,陳美做了一件媽媽想不到的事情:炒了媽媽的鱿魚,不再讓媽媽擔任自己的經紀人。一句話,她單飛去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陳美媽媽會被氣成什麽樣子,兩人的關系立即破裂了。後來,英國BBC有一次邀請陳美媽媽做節目,聊聊女兒的事情。陳美媽媽在拒絕的電郵裏回答說:我女兒已經快三十歲,我生命中的這一部分已經完結。
媽媽不能原諒自己,但是陳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離開了媽媽,她終于可以去滑雪了。2001年,陳美去法國伊賽谷滑雪的時候,認識了滑雪用品店的老板萊諾凱特隆,兩人相戀。去年一年,陳美停止工作,專心滑雪訓練,爲的就是進入冬奧會。經過一年的打拼,她成功了,代表泰國參加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這一招很贊,因爲泰國估計能滑雪的人實在是不多。
八到這裏,你有什麽感想?兒童教育要抓好?還是有夢想就不要放棄?停停停,我這裏只有一個問題想問你:陳美這種個人意志之下自由選擇,其基礎是什麽?假若她不是個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那麽,她有可能歇業一年專修滑雪,而且泰國願意讓她代表泰國滑雪隊參加冬奧會麽?
換句話說,她那個控制成狂,只要明星女兒,不要女兒的老媽,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從頭到尾走做錯了?
在陳美媽媽公開的資料裏,她是這麽描述自己的:她說年輕時熱愛音樂,但是爲了不讓爸爸擔心,她放棄了出國念音樂的想法,留在新加坡念更爲務實的法律專業。
然後,她進入大學立即就開始戀愛,而且不顧家人的反對結婚了。並且,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生下了陳美!再後來,陳美媽媽又主動提出離婚,她是這麽陳述她的想法的:
“很多人不理解,我有一個體貼溫存的好丈夫,我還有什麽不滿足的。但別人不知道有時候愛也是一種負擔,我不想成爲那個永遠被安排、被打扮的小姑娘,我要真正成長爲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要擁有自己的世界。否則,我很難成長,也不可能有後來在音樂上的創作。”
嗯,要不是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引述的是陳美媽媽的原話,我還以爲是哪裏和陳美本人的發言弄混了。有趣的是,當年爲了爸爸而放棄音樂夢想的陳美媽媽,最終還是回到了音樂圈。生完女兒離完婚之後,她在新加坡業余主持一檔電台節目,因此認識了許多途徑新加坡的歐洲音樂家。再後來,因爲陳美的緣故。她在英國當了幾年全職家庭主婦之後,再一次重返音樂圈。這當真是個極度頑強又有韌性的女人!
在這裏,我不想判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也不想分辨誰對誰錯。我只是覺得這件事情有意思極了,陳美媽媽因爲陳美太過像自己而不喜歡她,甚至和她斷絕了關系。可是,她自己年輕的時候不也一樣這麽過來的嗎?而且她對陳美外公外婆的反叛可能還要劇烈曲折一些。就是這個人,卻受不了女兒對自己的反叛。
相愛的人也會彼此撕咬得鮮血淋漓,滿身是傷。據說,陳美在想媽媽的時候,會翻出媽媽給BBC的那封回信看看。不知道在索契這次,站在滑雪場上,陳美會想到什麽。
最後,我們來一張陳美母女在紐約時候的合影,當時陳美17歲。
(文/和菜頭)
微信公衆平台:槽邊往事(微信號:Bitsea)
點擊本文底部的“閱讀更多”或“Read more”即可查看“陳美:跨界辣妹的雪上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