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按:流行音樂帶給人們的就像生命中的書簽,每位歌手每張專輯每首歌都是一段日子的紀念、一件事情的見證,和一種心情的標示。現如今,樂壇百花齊放,歌手層出不窮,偶爾回想起十年前一張老唱片可以翻來覆去聽幾百遍的日子,不僅無奈歎息。謹收錄此文,分享新加坡唱片店興衰舊回憶。
農曆新年剛過,就發現牛車水珍珠大廈的那間熟悉的唱片店換人,也就是幾個月前還看得到的人頭攢動的景象不複存在。果然,老板R不在了。
這家唱片點一直以價廉、貨色齊全、店鋪位于人潮流動區等優勢而吸引顧客。即使在最近幾年唱片業不景氣,很多唱片店紛紛關門的情況下,它依然生意紅火,我稱它爲本地唱片業的奇迹。
大約三年前,我去遠東商業廣場一家很大的以英語唱片爲主的唱片店,老板告訴我他很快將結束營業,雖然之前已經將店面縮小一半,但還是無法面對唱片業的不景氣。我當時非常難過,向它買了一套Beatles的CD,向老板告別。
這家唱片點的老板曾經是寶麗金的營業經理,過後自己開店,曾經曆了卡帶和CD唱片的繁榮期。他告訴我,最好的時候,新唱片發行首日,店尚未開門,就已經出現了等開門的人大排長龍。
在新達城,Tower Recorder這家美國品牌的大型唱片店,雖然幾經股權轉移,但最終還是結束營業。也就是在2003年的時候,Tower Recorder在本地黃金商業區,開有兩家大型商店。我是它們的常客,因爲這家商店的進貨系統非常發達,經常能買到很多頻臨絕版的唱片。
互聯網的興起,對兩個行業帶來的影響可說是悲喜兩重天。對圖書來說,可說是大喜臨門。因爲利用網絡搜索技術,你能找到在全球各個角落的書籍,有些即使印數只有1000本的,本地根本沒有進口的書籍,你都能買到。我曾經就在一個小出版社通過信用卡支付和電郵往來,買到了英文版的台灣歌手侯德健的傳記《猴子與龍》。
但是,對于音樂唱片來說,則是經曆了毀滅性的打擊。主要是因爲網上的盜版下載太過普及,導致年輕人上網下載而較少買唱片。而MP3播放機的盛行,也導致人們對聽音樂的習性帶來很大的改變。
我本人就有這樣的體驗。我買來的唱片,懶得用電腦轉檔成MP3,而是在網上下載。因此,雖然我買了正版的唱片用作收藏,卻沒有開封,而是在網上下載到MP3播放機聽。
漸漸的,似乎也越來越少走進唱片店了。
對于新加坡來說,網上購物對本地的唱片業的打擊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台灣最近一年大量印制當年的校園民歌的CD。由于當年CD並未普及,因此都是以卡帶和黑膠介質出版。按理首次發行CD介質而應該具有較大的市場,但由于網民直接通過互聯網向台灣的商家購買,使得本地的唱片店沒有生意做。
幾經查詢,我了解到珠光大廈這家唱片店的老板R搬到了珍珠大廈三樓。我前去看他,他在商店。雖然店裏面布滿了唱片,但R見到我就說,他頂不住了。
他告訴我,即使在其他商店都不景氣的時候,他依然能有很好的經營成績。但是,過去一年,他也遭遇了打擊。
他向我曆數各種原因,但最主要的就是網上下載。
在我和R談話的過程中,一些和我一樣的老顧客也紛紛找來,大呼“你搬家啦”,都表露出不舍的神情。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安慰R。我說,可能需要五年,唱片業會複蘇。R睜大眼睛說,爲什麽?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在司法層面上對待網上盜版下載的問題,兩個提供盜版歌曲鏈接搜索服務的公司百度和雅虎中國,都面臨著司法訴訟。再過一陣子,當這兩個最大的音樂文檔搜索引擎停止這類服務的時候,相信唱片業會複蘇。”
但我又告訴他,到那時候,或許還會有其他的形態,讓唱片銷售不振。“比如,網民直接在網上購買(下載)單曲。他們或許不要整張唱片,而只要其中幾首歌曲。”
因此,我說,唱片未來的形態會怎樣,真的很難說,很可能唱片店專門販售MP3也沒准,或者加油站也提供MP3灌注。又或者,家裏可以安置和網絡接駁的裝置,直接收聽你要的歌曲。
又或者,唱片店變成專門售賣DVD的店,如果VOD服務到時還不是那麽完整的話。再不然,唱片店變成“唱片古董店”或“二手唱片交換站”也沒准。
科技的發展確實讓很多行業措手不及甚至消亡。20年前,誰也沒想到電報局會從此消失,又何況唱片呢?
但是,互聯網對音樂愛好者來說卻是福音。在我來說,通過互聯網,更多地了解自己心儀歌手的情況,甚至對同一位歌手演唱的同一首歌,都能找到不同的版本。
對于自己的青春記憶,互聯網更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最近就在淘寶網上,買下一批李谷一、關牧村和李雙江的黑膠唱片。其中很多歌曲雖然後來出版CD,但是卻是他們年長之後重新灌錄的,沒有了當年的原汁原味;其中也有一些歌曲因爲時空背景和政治原因,不再發行CD版。
這些黑膠到手後,我就利用電腦進行數字化,然後存入MP3播放機,經常聆聽,感受時空變換的感覺。
天漸漸黑了,我要離開珍珠大廈了。我向R道別,祝他生意會漸漸好起來看著R略帶惶惑的眼神,我似乎不忍離去。
但這個世界變換是那麽的快速,懷舊成爲一種休息,但休息之後,你還是必須向遠方出發。
(文章來源于海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