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是uncle們活動主要地方、異于整個華人圈的老人們,這裏似乎十分特別,老人們鮮少參加社團活動,但都有自己的圈子。三五一群,咖啡報紙,一天就悠閑的度過了。
在咖啡店,看報紙,喝咖啡或者啤酒,會朋友,一邊聊天,一邊看mm。
▲新加坡的咖啡店
kopi,是早年老一輩華人對咖啡的福建叫法。
因爲新加坡一年常夏,容易犯困,早期華工在清晨跟午餐後,都需要一杯kopi解乏。又因爲杯子承裝不方便,所以常用小餐袋裝滿滿一袋,挂在樹上需要時候才取下慢酌。
南洋咖啡和西洋咖啡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後味偏酸苦,而西洋的卻香苦。根據咖啡濃度、糖分跟奶的量,分成各種不同叫法,糖是“dai”,奶是“ci”,“gao”是雙倍,“o”是只有咖啡什麽都不加。我常常會叫,雙倍咖啡多奶少糖,就需要告訴老板:“kopi ci ,gao,少dai!”
新加坡人愛喝kopi的程度,已經到了每個食閣一定配至少一個kopi攤位,老板往往也是食閣的擁有者。
午後一杯Kopi,真的非常提神,雖然不是喜歡的味道,居然比更早接觸的西洋咖啡來得更加習慣。。。。
Chinatown,就是“牛車水”,是又一新加坡特色的點。
牛車水是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是以當時沒有自來水,由牛車運水情景而聞名于世。英國人統治新加坡的時候,從中國的沿海一帶招募了許多苦力,這也就是爲什麽新加坡本地人,相當一部分祖籍福建廣東海南的原因。
牛車水由New Bridge分成很明顯的兩區,珍珠坊所在區,集中了各種來自中國的比較正宗的小食攤點;再就是珍珠坊的足部按摩店,近年來很多非新公民都學了這門手藝,在珍珠坊3樓的幾十間按摩店,價格實惠,遊客本地人都喜歡享受一番。
▲老舊的珍珠坊,面臨翻新
橋這面又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建築保留著最古早的經典風格,裏面開著不少花花綠綠吸引遊客的10元3樣店,當然街巷之間仍然不乏按摩拉客的“老板們”,實際情況就不言而喻了。
常會經過那裏,是因爲離學吉他老師的家很近,學完琴就吃點東西按按腳。跟按摩師傅聊到天氣。新加坡的雨季,連本地人都不會很清楚,更別說我了。只知道大概進了11月,就基本每天周而複始的毒辣太陽之後一定會來點雨水。等近了11月末,太陽就很少出現,幹脆每天陰天,每天下雨不止2,3個小時。
午後纏綿細雨中,一杯espresso,能讓我安靜一下午。
小梳子。來新不久的疑問也是後來得到解答,就是幾乎每個大小商店收銀處都會有售賣梳子的,深黃色,塑料制,成人巴掌大小。。
▲朋友告訴我說,新加坡的uncle 們人手一個。
果然久了就發現新華人uncle的上衣或者褲子口袋裏面必備,時不時拿出來梳理一下頭發,沒有發蠟,天然就油光锃亮。
新加坡華人文化雖然年輕,但是有趣,即使最老的創建者們。也還很多健在。不一樣的是,這裏的uncle不會很害羞的著6,70年代的複古時尚,白皮鞋,緊身白褲,花色短袖襯衫,當然口袋裏面還有一只小黃梳。
彩票點,這裏是新加坡Uncle經常光顧的地方。每天都是長龍,還是長龍。老人們似乎每天都不厭煩的一直從早上排到傍晚,大概覺得自己的第六感很准。
老一輩華人在新加坡創造了自己的傳統,影響著下輩的生活與文化,雲雨風帆的時代已然後浪推前浪,但是前浪並沒有死在沙灘上,而是淡然的保留著一切,潛移默化的傳給一代再一代。
總結一下就是,一位Uncle買完彩票後,去食閣點了一杯kopi打包,送水的是一個帶著腰包穿著tank背心渾身紋身的另一個uncle,腿腳些許不方便,但還算健康。Uncle眉宇間還透著一份英氣,但臉上寫滿無奈跟順受。。付錢,拿出口袋的小黃梳,邊梳頭邊看路過的MM們。
(文:翠蓮)